徐靜茹
西北師范大學
從人口老齡化角度淺析二胎政策的有效性
徐靜茹
西北師范大學
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正式發布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我國的十分嚴峻的老齡化問題,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15.5%,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總量最多的國家,放開二胎政策之后雖然減緩了老齡化進程,但是卻在家庭負擔加重了子女的經濟壓力,對國家的財政也是一種挑戰。
人口老齡化;二胎政策;有效性;對策
人口老齡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壽命延長導致的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一般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過大使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
按照國際性通行的標準,我國早在2000年就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2015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為14434萬人,近十年65歲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人口紅利的消失,意味著人口老齡化的高峰即將到來和創造價值的勞動力減少,并且,中國人口老齡化具有老年人口規模巨大,老齡化發展迅速,地區發展不平衡,城鄉倒置顯著,女性老年人口數量多于男性,老齡化超前與現代化等六個主要特征,雖然2015年提出的二胎政策緩慢了老齡化進程,但是盡管如此,老年人人口比率仍然龐大,我國老齡化問題依嚴重。
如此嚴重的老齡化問題,也導致了很嚴重的社會問題,首先,人口老齡化使勞動人口比重下降,對老人贍養比上升,這也會使社會勞動力減少,對國家的經濟生產各方面都存在影響,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同時老人數量過大,也加重了子女的贍養壓力,子女負擔過重,也造成了許多的家庭問題、子女不贍養父母問題、孤獨老人問題等,這些也逐漸得到重視。其次就是國家財政負擔加重,政府用于老人的財政支出增加,老年社會保障制度、醫療、退休金等方面的資金增加對國家也是財政挑戰。
2015年10月,中公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允許普遍二孩政策。全會公報指出: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對人口老齡化行動。
全面放開二胎政策是減少未來人口老齡化影響的重要舉措,二胎政策的開放會引起一定程度的生育高潮,我國的生育率也會隨之上升,可以緩解人口結構的比例失調,并且也可以使我國的勞動力增加,保持合理的勞動力數量和結構。這并不是開放二胎的唯一好處,開放二胎政策還有利于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大眾對開放二胎政策很支持,這也有利于提高政府形象,另一方面,開放二胎政策也可以抑制男女比例失衡,人們對于第一胎有著傳統的觀念都希望生一個男孩,會選擇性生育,開放二胎父母就無須考慮此類問題,也會使男女比例逐漸平衡。
開放二胎政策也一定會有些弊端,首先必定加重個人家庭負擔,由于二胎和老齡化的雙重壓力,家長不僅要贍養家里的四位老人還需要撫養兩個孩子,不僅一個小家庭的經濟支出,國家的財政支出也也隨之增加,在家庭壓力過大的時候,政府需要權衡利弊,完善社會養老制度和兒童的基礎教育壓力,從而減少家庭所要面臨的壓力,穩定社會,使之健康發展,并且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需要政府財政支持,并且現在的社會公共基礎服務設施的建設沒有跟上,也需要更加關注二胎政策所帶來的二胎產業所需要的社會公共基礎服務設施。
二胎政策自2015年10月開放以來,已經有近兩年的時間了,但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去年年底,我國婦聯發布了一項針對北京、遼寧等10省21個市0歲-15歲兒童父母的調查顯示,53.3%的受訪一孩家庭不想生育第二個孩子。對這一數據,不難想到生育成本、經濟負擔、照料負擔等問題,相當一部分家庭存在“不敢生、不愿生”現象。二胎對很多家庭來說可能是期待的,但由于一些現實的原因使其心有余而力不足,生孩子簡單,而養孩子卻是很難,當把孩子生下來時,我們就希望可以給他良好的受教育環境,但如今孩子的教育成本可謂是龐大,養育一個孩子直到大學也需要50萬左右,兩個孩子也需要100萬,一些一線城市可能還遠遠高與這一數值,可想而知僅僅是教育成本也只是一般家庭剛剛能夠承受得住的,可以另一方面,當孩子降臨到家庭中時,也需要有房間居住,而近幾年來房價也一直屬于暴漲的狀態,據美國經濟研究院測算,中國房價每上漲10%,就會導致生育率降低1%。顯然,生育率與房價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房價過高,也是生育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二胎政策的現狀是雖然我國生育率有所提高,但是仍然處于低水平階段。
對于二胎政策對老齡化問題是否真的有效,我認為是有效的,但不能僅僅依靠開放二胎政策來緩解老齡化問題,這是遠遠不夠的,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二胎政策增加生育率使人口結構趨于合理,同時我們應該更加加強老年健康友好型社會建設,隨著大多數老年人達到退休年齡以后退休,這會使社會失去大量勞動力,我國也將面臨青壯年勞動力缺失的局面,這時我們應該老年人健康建設保證其健康,并且有能力回到勞動力市場,能夠繼續工作,這樣不僅能夠解決缺失勞動力的問題還可以減少用于照顧老年人所需的社會資源。不僅如此,我們還應該關注社會保障,全面完善社保制度,并在此基礎上建立養老服務體系,這樣可以減少小家庭的經濟壓力從而降低人口老齡化的危害,通過這些積極的舉措,一定能夠解決“未富先老、未備先老、未老被老”的人口發展問題。
[1]蘇振芳.《人口老齡化與養老模式》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張凱悌,郭平.《中國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狀況藍皮書》,中國社會出版社
[3]黨培.《我國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淺析》改革與開放,2010年24期
徐靜茹(1996-)女,漢族,安徽滁州人,本科三年級,單位:西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