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玲
蓬萊閣景區管理處
事業單位會計改革問題研究
張 玲
蓬萊閣景區管理處
我國財政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西方國家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影響和現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是事業單位會計改革的主要原因。筆者論述了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改革的主要問題:將事業單位會計改變為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中的國有非營利組織會計、單獨制定國有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增加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集中采購經濟業務會計核算的規定、將現行的凈資產會計要素分為基金和結余兩個會計要素等。
事業單位;會計改革;問題;策略
1.1 現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度與財政預算的改革要求不相適應
現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度自1998年1月1日實施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財政預算管理改革不斷深化,財政預算管理改革對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購兩個方面。國庫集中收付制度要求財政對事業單位供給的資金按照支付的管理要求和購買標準特點,區分為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兩種方式。現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度中的財政性資金的撥付程序是在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之前,按照主管會計單位、二級會計單位和基層會計單位層層轉撥設計的,沒有對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兩種方式怎樣進行會計核算做出規范;政府采購制度要求事業單位每年要按照《政府采購目錄》的規定編制“政府采購預算”,凡符合《政府采購目錄》的貨物、工程或服務必須實行集中采購,財政總預算會計將集中采購的財政性資金直接支付給供應商,事業單位只是按照采購合同驗收貨物、工程或服務的質量和數量。
1.2 西方國家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影響
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專家學者對西方國家的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推介越來越多。我國現行的預算會計制度體系以財政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和事業單位會計為三大主干,2005年1月1日我國在民間非營利組織中實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我國的預算會計和西方的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有什么區別和聯系,我國的事業單位會計與西方國家的非營利組織會計有什么區別和聯系,我國的事業單位會計與我國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對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如何命名和定位?這些也是事業單位會計改革中必須解決好的重要前提。
2.1 進行事業單位內部會計人員的觀念教育
會計人員要有較輕的專業素質,這是事業單位會計系統的工作人員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專業素質過硬的同時,還要對實時的經濟政策有較深的理解,要對在我國現有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情勢有所了解,對會計的作用等要有全面科學的認知,在大市場環境下,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讓自己的會計身份起到良好的作用效果。嘉慶觀念教育要做到:
第一條,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具備積極向上的競爭精神。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以市場數據來說話,單位下一步的經濟走向發展前景都可以通過數據來看出苗頭,這就需要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人員能夠加強競爭意識,積極如實地盯緊數據變化,為單位的決策等做出良好的市場數據分析不僅如此,會計工作人員在提供數據的前提下,能夠非常清楚市場的走向,所以本身對決策分析也有一定的發言權,可能要參與單位的經濟方面的討論決策,這就要求會計工作人員要樹立良好的、為單位著想同時也為自己提供機會的競爭意識。
2.2 建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
建立我國國有非營利會計系統是在當今的現實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對策之一。分為兩大系統:一是政府會計,二是非營利組織會計。前者指的是核算、監督行政單位各項的財務狀況的會計。后者指的是核算、反映非盈利組織單位各項的財務狀況的會計。事業單位的財會系統到底該歸屬于這兩類系統中的哪一類,是比較棘手的問題。因為事業單位是只有我國才有的單位,難以用軌跡上常規的分類來對其進行定性。目前比較統一的看法是將其劃分為定國有非營利組織,因為我國國情的特殊性,大量的國有事業單位存在于當下。而且一些事業單位也具備一定的行政管理職能,會漸漸轉變為單純的行政單位的,另外一些會轉化為單純的企業,那么轉化之后的余留的就是國有非營利組織。
3.1 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滯后
我國的財政分配模式已不再是過去的供給型,而轉變為經營管理型,并且逐步完善公共財政體制。我國正全面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進行財政資金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存儲、支付和清算。由于財政資金的管理改革為國庫集中支付,這使原有的資金收支渠道發生了變化。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已不能滿足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事業單位涉及的行業較多,各行業在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差異比較大,所以必須有較高層次的會計準則規范,以確保各行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比性。由于會計準則的層次較高,所以它的內容不可能達到非常具體的情況,為了實務工作者實際操作更加便利,就有必要再根據準則制定制度,制度就比較詳細具體,基層單位可以依照其規定具體操作。
3.2 關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核算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財務規章制度和法規中規定,固定資產在使用的過程中是不計提折舊費用的,但是這些固定資產為了不斷地維護和更新,因此現有法規規定,在日常使用中按比例提取固定資產的維修更新費用。固定資產價值的不真實,使得固定資產的生產能力得不到真實體現。成本費用的不真實導致會計記錄的成本費用不可靠不完整。對于后續支出核算不合理,按照固定資產收入的比例提取修購基金,這導致固定資產的更新和維護得不到維持。除了這些原因之外,事業單位可以計提折舊,有些單位為降低稅負就提取了折舊,但是在賬務上沒有得到體現,這樣就成為人為調節利潤,這種現象在許多事業單位中普遍發生,最終導致會計信息失去了真實性,進而誤導了信息使用者。因此,現在在我國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核算問題上存在一定的困難。
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者要從自身做起,提高本身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再加強競爭意識、法律意識等,同時改革原有事業單位體系制度,以期能夠與當今實際情況盡快協調、融合,建立起科學、合理、符合我國國情的事業單位會計系統,同時也為我國整體的經濟環境注入新鮮的血液,加快整體環境的凈化。
[1]王一辭.新公共管理視角下政府會計改革問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
[2]張琦.政府會計改革影響因素研究述評[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