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飛
神華準格爾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服務中心
國有企業制度建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
王文飛
神華準格爾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服務中心
企業始終是社會經濟的主體,是決定經濟發展的主要組織形式。經過多年的改革,國有企業逐步建立起了現代企業制度?,F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是企業改革發展的基礎和方向,只有完善企業制度,才能適應國際競爭市場,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健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企業在內部管理上還存在不少的薄弱環節和漏洞,影響著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和效益。文章從企業面臨的環境出發,分析企業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制定針對性的措施,促進企業健康穩步發展。
國有企業;制度;問題;對策
企業制度是和企業一起誕生的,廣義上是指企業管理體制、機制和基本制度,狹義上通常指企業對各項管理工作和安全、經營、操作等方面的行為準則,即規章制度。企業內部制度涉及企業運行的各個方面,包括人事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采購銷售管理制度、獎懲管理制度等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企業制度建設是企業健康運行的必要保障,是企業管理的基石,決定著經濟績效。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規范性、強制性、長期性的特點,企業的所有活動都必須在一定的體制框架內進行,良好的企業制度可促進企業長遠發展,強化企業競爭力,并實現企業利益與員工利益的雙贏。企業的制度建設過程,也是凝聚和固化企業已有成功經驗的過程。本文從分析企業制度面臨的環境入手,分析企業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探求改進之策。
任何企業制度都是一定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下的產物,對企業制度的選擇,也必然要受到具體的宏觀經濟制度環境的影響。
1.國內市場環境。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并推行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要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對國有企業實行公司制改革,使企業成為適應市場經濟的法人實體和經營主體。同時,把國企改革同改組、改造、加強管理結合起來。經過近20年的發展,產權制度改革邁出重大步伐,企業的經營狀況明顯好轉,政企分開取得重大突破,企業面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涌現出一大批效益較好的國有大中型企業。但也有一些企業由于管理體制不順暢、產業結構不合理、改革步伐滯后、轉型不到位等原因陷于市場低迷狀態和困境,究其原因,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機制方面的問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必須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消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推進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屬于全民所有,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國有企業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融合,必須適應市場化、國際化新形勢,以規范經營決策、資產保值增值、公平參與競爭、提高企業效率、增強企業活力、承擔社會責任為重點,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健全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深化企業內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制度改革。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強化國有企業經營投資責任追究。推進改革既是一個制度創新的過程,也是一個利益關系的調整過程。目前中國改革處于深水區、攻堅區,市場體系在不斷完善。市場經濟遵循的基本規律是價值規律、競爭規律和優勝劣汰規律,核心內容是在確認多元化經濟主體所有權的前提下,進行自由公平的交易。在市場經濟中必然存在著競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間的競爭也逐漸激烈起來,經營風險也越來越大。
2.國際市場環境。和平和發展仍是當今世界的主題,進一步解放思想、推進改革開放,與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是大勢所趨。但國際形勢動蕩,經濟危機接連爆發,國際經濟發展的環境充滿曲折。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企業面臨的市場是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改革開放使國外企業加入到搶占市場的隊伍中,中國的企業也進入了國際市場,市場份額的競爭使中國企業形成壓力,對企業管理的精細化、產品質量和服務、科學技術、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才能保證企業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3.企業內部環境。在企業內部,國有大中型企業已基本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并且按照《公司法》運行。隨著企業大規模重組、改制、轉型,大集團下的母子公司體制也有增多的趨勢,企業戰略發展向大集團、規?;?、產業化方向邁進,管理跨區域、跨行業等特征特別突出,在市場機遇面前,集團對子分公司控制能力和管理難度在逐步加大,而外部的競爭與供求以及企業的盈利性特點又使企業面臨更多的風險和挑戰。企業的體制、機制需要與快速發展的形勢相適應。
制度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完善企業制度體系,需要我們實事求是的分析、深入細致的調查、大膽無畏的創新,要遵從以下原則:
1.堅持制度制定的一般性原則。制定制度,首先要明確制度的特性,即指導性、約束性、鞭策性、激勵性、規范性和程序性。制度對相關人員做些什么工作、如何開展工作都有一定的提示和指導,同時也明確相關人員不得做些什么,以及違背了會受到什么樣的懲罰。同時,制度也要隨時鞭策和激勵著人員遵守紀律、努力學習、勤奮工作。制度的制定必須以有關政策、法律、法令為依據。制度本身要有程序性,為人們的工作和活動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據。制度對實現工作程序的規范化,崗位責任的法規化,管理方法的科學化,起著重大作用。
2.制定制度必須要切合實際,必要時可適當超前。制定制度要從企業的實際出發,切不可照搬或盲目引進,這就需要事先進行深入調研和認真分析,考慮現有的做法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并考慮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和企業未來的發展需要。如果制定制度有難點或不夠成熟,可以先行試行,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企業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經驗并加以完善。如果相關管理事項過于超前,沒有相關制度或做法可以借鑒,可在工作中邊實踐邊總結,邊以備忘錄形式記錄有關做法,待條件成熟時再行制訂。
3.制度建設需要系統性,即領導要高度重視,全體職工要積極參與。領導的各種行為非常容易成為屬下的效仿榜樣,如果各級領導對制度不予以重視,或重視不夠,那么職工的心中就會形成一種印象,覺得企業的各項制度是紙上談兵,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當然也就不會自覺遵守各項制度,甚至還會產生消極抵觸情緒。因此,各級領導干部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執行者,更是制度的捍衛者,必須以身作則,帶頭執行,一旦有違反行為,同樣接受制度處罰,不搞特殊化,應通過自身的行為規范向職工傳遞對管理制度的尊敬和良好的企業執行文化。同時全體職工也應積極參加制度建設,在制度的制訂、執行過程中不斷將新的問題反映到制訂部門,適時召開職工代表座談會征求意見和建議,這樣才能形成全員共同參與制度建設的良好氛圍,制度建設也才能真正得以貫徹實施與有效執行,企業的管理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4.制度建設必須和企業文化并駕齊驅。企業文化在企業的經濟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往往是沒有規章的時候是文化指導人們做事,當企業文化根植于人心時,人們就有了統一的遠景,統一的核心價值觀,統一的行為道德標準,因此,制度不到的地方文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用文化輿論等工具營建好制度創建和執行的氛圍。
1、深度推進政企分開。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必須實現政企分開。但真正實現政企分開卻并非易事。一是受體制的剛性影響,傳統計劃經濟時期的一些不利因素不可能在短時期內消失;二是受官本位思想的束縛,少數手中握有實權的政府官員不愿意放棄干預企業從而放棄為自己謀私利的機會;三是國有企業長期形成的對政府的依賴關系難以徹底扭轉;四是政治體制改革沒有相應到位。所有這些問題積累較久較深,決定了政企分開將是建立現代制度過程中的一大難題。
政企分開絕不是國家將全國人民長期創造積累的幾萬億經營性國有資產撒手不管,一放了之。所謂政企分開,是指政企的職責分開,職能到位。從政府的角度講,首先是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應與其國有資產所有者的職能分開。前一方面的政府職能要求它必須面對全社會的所有企業,統籌規劃、信息引導,制定和執行宏觀調控的政策和法規,搞好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社會服務,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后一方面的政府職能則要求它必須管好、運作好國有經營性資產,在市場活動中使之保值增值。其次是對國有資產的管理、監督職能與國有資產的經營職能分開。前者是對資源性、行政性和經營性國有資產進行基礎管理,制定方針政策并進行監督,這些屬于政府行為;后者則是運作經營性國有資產,以營利為目的,進入市場參與競爭。只有實行了上述兩個分開,才能真正做到政府調控市場,企業自主經營。職能到位是指改變政府熱心于辦企業、抓企業的事,企業疲于自辦小社會這類政府與企業職能錯位的狀況,企業辦社會的職能則應由政府接過來,以使企業能夠切實做到自主經營、照章納稅,將目標真正集中到追求經濟效益上來。
2、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管理的有效途徑。無論從政企分開、使國有企業走向市場、保證國家作為所有者的權益、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的需要看,還是從國有資產需要不斷流動、重組,提高國有資產運作效率的要求看,都提出了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就是如何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國有資產的管理、運營和監督機制,這是一個有待于在實踐中探索解決的問題。在現階段,要按照國家所有、分級管理、授權經營、分工監督的原則,逐步建立國有資產的管理、監督、營運體系和機制,建立健全嚴格的責任制度。要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確保出資人到位,防止在國有企業中出現“內部人控制現象”。試行稽查特派員制度以來的實踐表明,有些問題單靠企業自身是查不出來的。
3、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規范的公司,能有效地實現出資者所有權與企業法人財產權的分離,有利于政企分開,轉換機制,有利于形成科學的領導體制和組織制度,也有利于籌集資金、分散風險,因而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投身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競爭的有效的企業制度。因此,對大中型企業要進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
國有大中型企業尤其是優勢企業,宜于實行股份制的,要通過規范上市、中外合資和企業相互參股等形式改為股份制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現在,國有企業產權關系多元化的問題尚未解決,近90%的國有企業仍然是國有獨資企業。因此,要加快把國有企業改制為多元化產權關系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
4、面向市場著力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整個經濟運行而言,目的是通過市場競爭優化配置資源,提高運行效率,對于企業而言就是優勝劣汰,形成優者能迅速發展壯大,劣者能淘汰出局的機制。企業制度創新的效果要體現在適應市場經濟的經營機制之中。當前要著力推行以下機制的轉換。一是要建立優勝劣汰的機制。對于那些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和經濟效益低下的企業,要在競爭中通過兼并、破產、關閉等辦法予以淘汰,使國有資產不斷向關系國家命脈的重要行業、關鍵領域流動,向優勢企業集中,提高國有企業的運營效率。二是建立經營者的流動機制。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逐步把經營者推向市場,實現“經理資源”的市場化。三是建立企業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對經營者和職工的激勵,包括收入激勵和精神激勵,有條件的也可試行產權激勵。
總之,制度建設是企業規范化、科學化運作的基礎,是企業有效管理的基礎。制度好可以增強凝聚力、競爭力,制度不好可能使軍心渙散、人浮于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必須把制度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完善制度體系建設,強化監督檢查,提高制度執行力,健全信息跟蹤反饋機制,對制度進行適時調整與修訂,努力建立行之有效、規范有序的制度體系。
[1]鄧雯.試析企業制度建設對企業發展的意義
[2]盛智良.小議企業制度建設[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2).
[3]許小珩.論公司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經濟研究導刊,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