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藍月
重慶工商大學會計學院
淺談供給側改革對鋼鐵行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
張藍月
重慶工商大學會計學院
目前,我國鋼鐵企業生產發展結構性矛盾突顯,整體行業經營困難加劇,自2015年以來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在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主要任務的過程中,為鋼鐵行業指明了新的改革方向。本文分析了傳統鋼鐵行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的弊端,并結合新的改革政策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為鋼鐵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成功實施供給側改革貢獻力量。
供給側改革;鋼鐵行業;財務管理
過去,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賴與消費、投資和出口“三大馬車”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的需求側管理。通過這一政策,雖然在短期內快速拉動了中國的經濟發展,但同時也造成了中國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我國經濟目前出現了的三大問題:產能過剩、樓市鋼鐵煤炭等生產資源庫存,債務高企。因此,結合我國經濟現狀以及前人所提出的各種經濟改革模式, 2015 年11 月 10 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發展的經濟政策改革,即“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它是具有中國特色經濟結構轉型的新理念,即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一系列降成本、減稅賦、促投資等改革措施提高企業創新力和積極性,將資源向創新領域、新興領域引導集聚,促使企業對自身經濟結構、產業結構進行自主調整,并探索新的經濟利潤增長點,從而使之靈活適應市場需求變化,逐漸達到生產要素最優配置的目的,以此來解放生產力,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提升競爭力以促進經濟發展。
2.1 規模效益不明顯,缺乏系統性的成本控制機制
鋼鐵行業存在生產能力分散,固定成本高,企業數量眾多且集中度較低等問題。這些原因均會造成該行業難以實現規?;洕б?。當需求疲軟停滯不前,甚至后退時,鋼鐵企業就面臨著大量的產能過剩,虧損嚴重的問題。近 6年來,我國鋼鐵行業產能利用率總體一直保持在 75% 上下,一些小型鋼鐵企業的產能利用率甚至跌至了40%上下,如此低的產能利用率加上高昂的固定成本,使得許多小型鋼鐵企業不得不選擇撤出行業,但是對于大中型企業而言,他們擁有更多的需要空間,固定資產和其他生產要素都可以有效的整合利用,相比而言,他們的產量更多,單位產品的成本就低,產能利用率也會較高。另外,鋼鐵行業產品繁多,生存流程復雜不規范,操作人員數量多且責任分工不明確,這使得財務人員在鋼鐵的生產過程中難以有效的進行系統的成本控制管理。
2.2 缺乏長期有效的財務監督機制和責權分管制度
我國鋼鐵行業的財務控制方法一般是“后制型”的,他們更多的是事后反映,事后反思,事后處理,但一直以來都缺乏如事前預算,事中控制,事后檢查和獎懲的一套完整的財務監督機制。缺乏完整機制的事后處理流程往往只是流于形式的過場,并沒有收到領導的重視,當然也沒有發揮其重大的作用。這使得企業上下員工的警覺性和責任感大大弱化。鋼鐵行業的財務管理制度不明確,財務監督力度有待加強,并且不少鋼鐵企業在財務管理上存在過渡分權的問題,這使得各下屬部門和員工無法在統一調配下開展財務管理工作,從而難以從整體層面對融資、投資等活動進行統一部署,沒有明確的責任細分,也沒有具體有效的監督機制,員工們對工作的沒有積極性和謹慎性,這可能會造成企業內部貪污,員工工作效率低,財務資源被隨意占用,流動資金等資產管理不善等問題。
3.1 優化結構去產能,提高資產周轉率
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源和投資進入鋼鐵行業,產能也在大幅度的增加,但需求卻逐漸趨于飽和,目前該行業的供給端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沉淀,企業的折舊費用高。因此國務院最新提出鋼鐵行業整體要在 5 年內繼續壓減 1 億至1.5 億噸的產能。因此行業內各企業財務部門應對生產技術落后,效益改善無望的企業果斷提出清算或合并方案,整合清理行業內閑置,過剩以及不具經濟使用價值的產能和資產,大力發展創新型核心業務,盤活現有企業的存量資產,優化資產結構,從而提高資產周轉效率。
3.2 優化財務監督模式,重視生產全程規劃管理
鋼鐵企業財務部門應該將企業上下部門和員工的責任分工明確細化,并從事前預算管理到事中控制程序再到事后責任審計建立一套完整的財務管理監督機制,全面掌握企業生產資源的使用情況。此外,財務部門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鋼鐵原材料成本管理:第一,加大對生存設備技術創新改造的投入,提高設備本身的生產力;第二,優化生產流程管理,簡化不必要的流程設計,整合交叉重合的生產環節;第三,重視事前預算,事中控制,事后問責的管理方式,合理安排生產資源及工作人員;第四,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 ERP 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第五,制定單位產品標準消耗、標準成本,量化生產指標和財務指標,建立成本考核體系。
3.3 拓寬融資渠道,降低高杠桿率威脅
財務管理部門應該積極進行原有籌融資方式的轉型,加大權益資本比例,根據所有權結構的不同采取對癥下藥的措施。因此,鋼鐵企業的財務融資應該逐步減小對銀行貸款的依賴,另辟蹊徑,嘗試轉向資本市場融資,完善企業技術,人員和資金的管理流程,爭取通過信托機構、發行債券、內部融資等方式進行資金籌劃。目前,我國鋼鐵行業的國有股占比很高,許多大型企業的國有股占比都超過50%,因此,該行業進行股權融資的空間非常大。另外,鋼鐵行業除了將融資的目光停留在銀行貸款和證券市場之外,還可以借助國家推進完善制度和行政管理的改革,為企業營造具有活力的制度環境和經營氛圍,使鋼鐵企業加快產權多元化步伐的,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吸引更多的外部資金投入到企業,激發企業增加內源資本積累的積極性,改變行業大多數企業由國家或政府單個投資的產權結構,使之逐步演變為多個投資者的產權結構。
[1]王碩.鋼鐵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及其優化策略[J].財務審計,2015(8):141.
[2]胡鞍鋼,周紹杰,任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和引領中國經濟新常態 [J].清華大學學報,2016,(2):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