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雨
重慶工商大學會計學院
試論現金返利與實物返利的會計處理及納稅籌劃
黃思雨
重慶工商大學會計學院
中國市場經濟迅猛發展,企業間的競爭也日益加大,銷售活動顯得尤為重要。在此前提下,供貨方經常會采用多種方式來促進銷售。返利就是經常會用到的促銷手段。這些返利多是與銷售收入相關。在實際中當銷售方滿足一定條件后,供貨方予以現金或實物的返利。本文首先簡明扼要的介紹了與實物返利和現金返利的概念,然后詳細列舉了一系列實務的案例來說明現金返利和實物返利分別的會計處理,最后基于上述的案例來論證企業是采取實物返利還是現金返利方式促銷更有利于企業納稅籌劃。
現金返利;實物返利;會計處理;納稅籌劃
銷售返利在現階段會計相關法律中還不存在具體的定義及會計處理要求。我們一般認為的銷售返利是指供貨方為了促進銷售方提高業績,將銷售所獲得的利潤按照合同約定進行返還。是一種買賣雙方事先進行約定,滿足相應條件后進行實施補償的一種營銷行為?,F金返利和實物返利是利潤返還的主要形式。但是在實務中經常會遇到會計處理方法用錯,或者兩種返利不知用哪種合適的現象。因此,返利行為如何恰當進行會計處理,是我們首先探討的問題。
(一)現金返利
例:W企業和H企業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根據W企業與H企業簽訂的合同,H企業以進價銷售W企業提供的商品,每件商品為100元,一共有10000件。當月,H企業如果銷售完10000件產品,W企業將以每銷售10件返利100元的方式進行獎勵。當月H企業完成10000件的銷售任務,會計處理如下:
1、W企業(供貨方):借:主營業務收入1000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7000;貸:銀行存款117000。此時的會計處理中,W企業現金返利相當于沖減了主營業務收入,增值稅銷項稅額也應予以減少。事務處理中容易出現問題的是將現金返利作為“銷售費用”來處理。這樣的話,就可能造成稅務處理違反國家規定。而且如果現金返利作銷售費用,企業所得稅稅前不得扣除,還需要納稅調整。
2、H企業(銷售方):借:銀行存款117000;貸:主營業務成本1000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17000。購買方H企業在得到現金返利后,相當于對之前主營業務成本的抵減。對于之前因購買貨物而產生的進項稅也要做轉出處理。實務處理時,需要銷售方W企業出具紅字專用發票,H購買方不出具發票。供貨方W企業在增值稅申請表上不體現紅字專用發票銷售額。購買方H企業需在增值稅申請表中將進項稅額轉出。
(二)實物返利
例:接上例其他不變,僅合同內容發生改變。合同規定,H企業以進價銷售W企業提供的商品,每件商品為100元,一共有10000件。當月,H企業如果銷售完10000件產品,W企業將每銷售10件商品返利1件同類商品進行獎勵。當月H企業完成10000件的銷售任務,會計處理如下:
1、W企業(供貨方):借:主營業務收入1000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7000;貸:庫存商品1000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7000供貨方W企業實物返利視同銷售,與此同時沖減主營業務收入。視同銷售產生貸方的增值稅銷項稅。沖減主營業務收入,相應的銷項稅也要沖減。票據處理時,視同銷售為藍字發票,沖減主營業務收入時的銷項稅是紅字發票。
2、H企業(銷售方):借:庫存商品—平銷返利1000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000;貸:主營業務成本1000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17000。銷售方H企業包括了取得實物返利和沖減主營業務成本。票據處理時,取得實物返利要交進項,在增值稅申報表上作本期可抵扣進項稅申報。主營業務成本做沖減處理時,應當在當期的增值稅申報表中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
現金返利和實物返利看起來價值相似,然而從納稅籌劃上看會引起后期繳稅出現差異。對企業來說選擇哪種方式,我們在此將進行進一步探討。
首先對獲得額外收益的銷售方H企業而言,現金返利時計算可知:應納增值稅=17000,應納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17000 ×(7%+3%)=1700,應納所得稅=[100000-1700]×25%=24575,合計納稅43275元。實物返利時,H企業應納增值稅=0,應納所得稅=100000×25%=25000,合計納稅25000元。然而在本例中,H企業所獲得的是同類貨物。這時也要考慮貨物后期銷售處理進而也要繳納增值稅??紤]這個因素后:應納增值稅=17000,應納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17000×(7%+3%)=1700,應納所得稅=[10000-1700]×25%=24575,合計納稅43275元。這樣的話兩種返利繳納的稅金就相同了,然而并不意味著二者選哪個沒有差別。銷售方賣所得實物返利產品時,還需要花費一定成本。除此之外,本例考慮的是獲得同類貨物,也有可能會取得其他實物。有可能是企業所需要的,那么相比現金返利而言繳納的稅就會相應少,實物返利優于現金返利。但是對返利提供的產品需要和銷售方進行商議選擇用得到的來返。
對供貨方而言,現金返利時計算可知:應抵減的增值稅=17000,應抵減的納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17000×(7%+3%)=1700,應抵減的應納所得稅=[100000-1700]×25%=24575,合計可以少納稅43275元。實物返利時:應納增值稅=0,應抵減所得稅=100000×25%=25000,合計可以少納稅25000。然而采用實物返利時,可以促進企業商品的銷售流動,不會對現金流產生影響。促進企業把自己生產的產品銷售出去獲得現金,繼而再投入以后的生產活動中。因此供貨方在選擇選擇返利方式時,也要綜合考慮企業現實情況做出合理決定。
處在經濟全球化“風口浪尖”上的各種規模大小的企業和個體戶競爭是十分激烈的。企業之間的競爭本身沒有錯誤,但是如果企業不能合理有效使用返利進行會計處理和納稅處理,對企業也可能造成不利的影響?;谏鲜龅脑颍疚氖紫群喢鞫笠慕榻B了現金返利和實物返利的基本概念,然后列舉案例詳細的介紹現金返利和實務返利購銷雙方不同的會計處理,最后從納稅籌劃的角度為出發點,分別計算說明兩種促銷方式在不同情況下給企業帶來不同的節稅效果。得出的結論為:應當從銷售雙方的實際情況出發來進行銷售返利的納稅規劃。
[1]黃懷書.對當前企業返利納稅籌劃主流策略的異議[J].財會月刊,2013(23):39-40.
[2]駱紅梅.新企業所得稅法下企業收入的納稅籌劃[J].中國市場,20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