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風險導向審計”在實踐中的運用
曾祥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隨著全球性的重大管理問題及審計失誤失敗案例的不斷涌現,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及其應用已成為世界性關注的課題。一些前沿人士的研究已經初具雛形,并正在將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從本質概念的討論引申到現實工作中實踐與運用。
在此之前我們先了解審計模式的發展。審計模式的發現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賬項導向審計模式,賬項導向審計也叫"賬項基礎審計",是以對被審計單位的具體的賬目進行仔細檢查為基礎的一種原始審計模式。它是審計模式的一種最原始模式。它的審計目在于對被審計單位有沒有舞弊發表相關的意見。賬項導向審計模式,要求對賬戶余額進行深刻和全面、詳盡的審計檢查,但是不用考慮被審計單位的風險和內部控制等的情況。因此審計的取證方法比較局限,主要是通過查詢及函證檢查、計算及監盤等。
第二階段,制度導向審計模式, 隨著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不斷增加擴大,企業的管理層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必須建立系統的分層次、分工作的科學的管理制度,在發展經營的過程中必須制定并建立出起系統的內部控制系統,這樣就促使審計人員將審計的重點放在對內部控制制度各個控制環節的審查上,如果防止和發現差錯和舞弊的控制方法在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當中正確地運行,那么系統所作出的會計結果應當也是正確的。在制度導向審計模式下,檢查憑證與經濟事項都是有目的的進行,不在毫無頭緒,這是建立在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系統認識基礎上的有方向的重點的審計。以正態分布、大數定律為基礎的統計抽樣也逐漸取代了單純判斷性任意性的抽樣。這種模式致力于對內部控制制度系統且整體的了解與分析,這樣就可以發現與內部控制相關的系統性錯誤,大大地增加了審計工作的效率。
第三階段,風險導向審計,風險導向審計是在賬目導向審計和制度基礎審計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審計模式,是指審計人員在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評價的基礎上,分析、判斷被審計單位的風險所在及其風險程度,克服了制度基礎審計不直接處理審計風險的不足,使審計資源向高審計風險領域傾斜,以審計風險為出發點,針對不同風險因素狀況、程度采取相應的審計策略,通過對產生風險的各個環節進行評價,調整審計策略和審計資源分布,加強對高風險點的實質性測試,將內部審計的剩余風險降低到最低水平,使審計成為一個不斷克服和降低審計風險的過程。
有一案例,某審計局在對財政局非稅收入征管審計中,認真分析整個工作流程和內部控制制度,發現了內部控制的盲區及存在高風險,調整了審計策略,對高風險環節---免繳收入部分重點延伸調查,查出了兩個嚴重違紀違規案件。針對內控制度缺陷,提出了審計建議,得到了財政局認可,并采納了建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通過加強非稅收入票據管理,規范執收單位的征收行為,從源頭上杜絕亂收費,并確保依法合規的非稅收入及時足額上繳國庫。第十六條 繳納義務人因特殊情況需要緩繳、減繳、免繳非稅收入的,應當向執收單位提出書面申請,并由執收單位報有關部門按照規定審批。為了保證所有收入全額繳入國庫,把非稅收入繳款書和票據領用與核銷相結合。實際工作中,由非稅收入管理局根據實際情況審核準予免繳,根據準予免繳手續核銷財政票據。財政票據一旦核銷,這部分免繳收入是否入賬就失去了控制。非稅收入管理局沒有對這部分免繳收入是否入賬建立內部控制制度。
免繳收入不入賬或入賬不及時,會產生嚴重后果。一是免繳收入流入個人的腰包。許多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只設有一個報賬員,請有關部門代理記賬,單位內部沒有互相牽制制度。只要財政票據辦理了核銷手續,沒有任何控制制度來監督收入入賬。二是免繳收入成為單位小金庫。三是免繳收入成為單位坐支的收入來源,單位收支入賬不及時,會計信息失真。
由于免繳收入是否入賬沒有內部控制制度制約,審計認為存在高風險隱患,應該重點審計。在非稅收入管理局取得了一年所有辦理免繳收入手續的資料,對這部分免繳收入逐一進行了延伸審計調查,核實是否及時足額入賬。
延伸調查發現兩個嚴重違紀違規事實。一是某單位免繳收入十多萬元,歷時一年半,還沒有入賬,會計出納都已換新人。后定性為單位私設小金庫;另一單位免繳收入三十多萬元。延伸調查發現,該單位收取會費收入,以單位資金周轉困難為由全部免繳。由于多年形成慣例,該部分收入逃避財政監管。而這部分資金被某領導掌管使用,公私不分。審計后這個領導被停職,并立案。
審計建議修改內部控制制度,一是憑免繳手續入賬記收入,二是免繳手續和記賬憑證復印件,加蓋單位公章,票證管理所才能辦理票據核銷,確保免繳收入及時足額入賬。
1.加快加強審計電子化的建設,提高審計的工作效率
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凡是與信息化的發展脫節,就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所以我們審計的發展必須走現代化電子化、信息化的道路。同時審計的電子化信息化,有助于我們更快速,更高效率地完成審計工作,更完備地對被調查單位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審計。
2.盡快建立系統完備的審計規則規范
我們如果能夠建設一個更加規范、更加具體的指導性的審計規則規范,發布更為具體的審計實施程序和方法,這樣能夠使審計人員的實際審計工作更加具象化,更加有章可循。也易于對審計工作的事后評價,找出審計工作中的不足。
3.加強審計人員的素質教育
執行審計業務需要審計人員具有很強的專業技術性,具有敏銳的察覺能力,這就決定了,審計人員應該具有極強的審計專業素質。風險導向審計也同樣要求我們從業人員擁有極好的專業素質,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知識,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