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君卿 2.竇以文
1.北京農業職業學院 2.北京市氣象信息中心
“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1.史君卿 2.竇以文
1.北京農業職業學院 2.北京市氣象信息中心
“一帶一路”是中國在2015年提出的一項國家頂級的核心戰略,它的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帶一路”對于我國的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推動我國人民實現小康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也會面臨諸多問題。本文將從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一帶一路”戰略目標發展現狀、“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等若干方面進行論證。
一帶一路;經濟發展;影響分析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在朝著全球化發展,我國為了跟上全球化發展的道路,在2015年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目標。
“一帶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縮寫Bamp;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在2015年提出的一項國家頂級的核心戰略,其主要目的是拓展兩條有中國發源的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加強我國與這兩條“絲綢之路”上國家的合作,以保證我國的經濟可以持續發展,國力可以不斷增強,也可以帶動路上的周邊國家,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經濟鏈,實現互惠共贏的戰略目標。中國是這兩條路的源頭,完善一帶一路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一帶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傳統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區、海洋國家先發展起來,陸上國家、內地則較落后,形成巨大的貧富差距。傳統全球化由歐洲開辟,由美國發揚光大,最后導致了東方從屬于西方,陸地從屬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應。如今,“一帶一路”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洼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一帶一路”從2015年被提出后就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并且得到了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從2015年開始,已經有許多國家與我國簽署了有關“一帶一路”的合作聲明,完成了我國的又一次與世界的對接。同時,我國對相關國家的投資也十分巨大。2015年,我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相關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同比增長18.2%。2015年,我國承接“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178.3億美元,執行金額121.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2.6%和23.45%。2015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有關國家的貿易額度已經占到了當年貿易總額的1/4還多。2016年6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881列,其中回程502列,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170億美元。
這說明,“一帶一路”對于我國外貿來說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逐漸成為了我國外貿的主要方式。并且,通過貿易商的交流,加強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文化交流,使我國的文化不斷豐富多彩。同時,我國的一些經濟基礎設施也得到了逐步的發展,我國企業也有了更多的對外發展機會,這將促使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我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沿海地區的經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相比而言,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就較為落后了。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的扶持力度和交通不便等原因。“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和實施,加強了我國對于中西部經濟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道路上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我國中西部的經濟發展現狀。俄總統普京直管的俄國民經濟與國家行政學院國際化研究所所長薩夫金教授表示:“‘一帶一路’旨在發展中國西部和中部城市以及中亞地區。整個陸路不僅將建設高速鐵路,還將建設電力線路、批發倉庫中心等。此外,中國政府還計劃在陸路關鍵地點建設自由經濟區來為‘道路途徑的城市’的投資、商業注冊、基礎設施建設和吸引勞動力等創造特殊條件。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的人口和基礎設施的密度將會逐步增大,相應地該地區的城市化進程也將加快。”
另外,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也可以保證中西部豐富的自然資源的開發,可以進一步帶動“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進而使薄弱的中西部經濟得以振興,使整個國家的貧富差距得以縮小,最終實現全面的小康生活,使全體人民過上好日子。
長期以來,由于資源稟賦、地理位置的差異,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一直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但是,由于近年來東部沿海地區的市場逐步趨于飽和,使得這些地區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海上絲綢之路的再發展,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持續高速發展提供了保證和新的動力之源。東部沿海地區當務之急是加快同東南亞國家的互聯互通,積極尋求與東南亞國家合作的新支點,加大經貿合作力度,以點帶面,形成聯動發展的新局面。同時,海上絲綢之路的再發展也可以為我國與東南亞等國家的交流提供平臺。東南亞國家擁有較為豐富的物質資源,東南沿海地區的制造業可以引進東南亞各國的資源。
我國目前的經濟處于高速增長階段,一些產業項目發展迅速,產能超出國內的需求,國內并不能夠完全消化這些產能,而國外對于這些行業的需求量又特別大,所以對外出口就成為了解決這些過剩產能的最佳選擇。無疑,“一帶一路”是解決我國產能過剩的好方法。現在‘一帶一路’沿線的一些欠發達國家,產業發展還不完善,把我國過剩產業轉移到這些地方去,既可以幫助這些國家發展,又可以開辟新的市場,同時還幫助這些行業更好地積累資本以保障其進一步的發展。另外也解決了我們的產業結構調整問題。最終了實現我國與這些國家互惠共利的雙贏局面。
在2017年5月14日上午開幕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將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規模約3000億元的海外基金業務。此外,未來3年還將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600億元人民幣援助,建設更多民生項目。可以看出,“一帶一路”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是一項實實在在的行動。
“一帶一路”涵蓋基礎設施、貿易、金融和民眾交流等各領域各層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中國企業將有很多機會去參與建設,這樣國民就有機會走出國門掙大錢。基礎設施建好后,經濟貿易將更為發達,中國產品將源源不斷地流向世界各國,就業崗位一定會增加很多,經濟一定會進一步繁榮,這必將大大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另外基礎設施建設好了,許多“有錢又有閑”的人將有更多機會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觀光旅游,感受不一樣的異國風情,提升生活幸福指數。
一帶一路”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涉及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政體、不同的宗教和不同的文化等。每個國家都想從“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獲得利益的最大化,但利益永遠是無法完全均衡的。在此情況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無疑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挑戰。我認為主要的挑戰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帶一路”延伸國內18個省,覆蓋沿線60多個國家。另外,一些國家的政治勢力出于政治目的可能會誤解或歪曲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并借機煽動新的“中國威脅論”、“中國擴張論”,蓄意阻撓“一帶一路”建設。這都會影響我國企業在當地的發展,威脅我國“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
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我國利用自己儲備的龐大的外匯基金,對沿線國家尤其是欠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援建和投資。從長遠看,對我國和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是有好處的。但任何援建與投資都存在風險。據美國企業研究所和傳統基金會的統計數據,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失敗或受阻的風險案例共130起,涉及全球59個國家或地區,總金額高達2359.7億美元,每起案例平均涉案金額18.2億美元。其中,發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風險案例33起(占總數的25.4%),總金額565.2億美元(占24.0%),涉及20個國家,每起案例平均涉案金額17.1億美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風險案例主要集中在伊朗、俄羅斯等能源、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以及菲律賓、緬甸、敘利亞、阿富汗、越南等社會動蕩國家。所以,國家必須對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可能產生的投資風險予以高度重視,必須完善對外投資管理制度與統籌機制,拓展信息渠道,提升人才儲備與應急管理能力,加強風險管理能力建設,做好投資選擇,在謹慎的前提下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地擴大對外投資。
“一帶一路”聯通亞歐非三大陸,穿越亞洲文明、伊斯蘭文明和歐洲文明。沿線國家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既包含了老牌歐洲發達國家,也包含了新興發展中經濟體。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發育程度極為不同。有些國家法律法規比較健全,市場發育程度較高,經濟環境相對穩定,為企業投資創造了便利條件;也有一些國家市場封閉,進入難度大,增加了企業投資評估的復雜性,制約了建設成果的合作共享。因此,我們在進行貿易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不同國家、不同體制對貿易的影響,否則會浪費許多時間和人力,從而造成成本的提高。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牽扯60多個國家,44億人口。大多數國家存在民族眾多和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局面,而且各民族宗教之間的歷史紛爭復雜,這增加了沿線各國合作的難度。另外,由于政治或者經濟方面的原因,國家間存在著沖突甚至是領土糾紛,這對我國的外交政策是很大的挑戰。所以,對于不同的國家我們應選擇不同的合作方法。對于一般中小國家,進行選擇性的合作;對于主權爭端國,需要以建設性的態度進行處理;對于周邊大國應該制定專門的外交政策,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應對,一定要筑牢“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使各國間緊密聯系。
從上文可以看出,“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完全適應我國國家的需要,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我國堅持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又一實踐證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給我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將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升。但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過程也會碰到諸多的挑戰。所以,我國一定要從長遠出發,努力克服所有困難,為了實現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作出不懈努力。未來,“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必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加強國家之間多層面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沿線國家人民的友好相處,建立良好的經濟合作關系,促進和諧共處局面的形成。
[1] “一路一帶”戰略構想意義深遠[J].霍建國.人民論壇.2014(15)
[2]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向西開放戰略選擇[J].霍建國.國際經濟合作.2014(01)
史君卿(1973-),女,內蒙古,博士,農業經濟,國際貿易方向。
竇以文(1970-),男,安徽,高級工程師,信息處理與分析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