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偉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新疆公司
“三去一降一補”背景下煤炭企業成本管控的思考
趙新偉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新疆公司
自2012年以來,經歷了“黃金十年”的煤炭產業急轉直下,產能過剩、市場持續低迷,尤其是老的煤炭企業普遍存在成本過高、市場競爭力低和虧損嚴重的問題,煤炭企業的發展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今年以來,盡管煤炭價格有所反彈,但煤炭企業成本壓力仍然很大,成本管理仍是煤炭企業經管理的重中之重。2016年國家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這給煤炭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本文重點從“三去一降一補”政策背景下煤炭企業如何降低成本這一主要任務入手,探索煤企成本管控現狀,有的放矢,精準發力,深挖內潛,并充分運用好國家相關政策,順應“供給側”改革這個趨勢從企業內、外部同時入手降低成本。
煤炭企業;三去一降一補;成本管控
隨著礦井深度增加,開采條件的變化以及開采難度的加大,因為安全、生產的需要,井上及井下固定資產投入逐年增加;同時煤炭行業自身的特殊性質,屬于勞務密集型行業,大部分的作業比如采煤等都依靠人工進行,普遍用人多,效率相對較低。以上原因造成人工成本、折舊攤銷、財務費用等固定成本占總成本比重大。最重要的是隨著國家限產能政策出臺,煤炭企業受產量減產影響,由產量減產導致單位固定成本上升,從而使煤炭企業整體成本上升,成本中的固定成本比重大。據不完全統計,煤炭成本中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約占65%~80%,成本管控壓力大。
受煤炭市場供需矛盾、進口煤及安全環保壓力影響,近年來煤炭行業大面積虧損。一方面由于煤企在“黃金十年”資金充裕情況下大量舉債用于投資性擴張;另一方面隨著近幾年煤炭形勢低迷,應收賬款和存貨上升,倒閉煤炭企業加大舉債力度,資產負債率大幅增加,資金鏈條緊繃。央行雖然已5次調低基準利率,但是利率仍舊偏高,企業的融資費用仍然負擔不輕。而對于基層煤炭企業,不滿足籌集股票和債券的條件,融資渠道全靠銀行貸款。由于銀行對煤炭行業不看好,對煤炭企業融資相對謹慎,壓貸限貸,在加上國家對煤炭項目核準、環保評審等日益嚴格,銀行提高了放貸門檻,項目貸款難度加大,弱市下的煤炭企業面臨著財務費用大增,現金流緊張,還貸壓力加大等困難,融資難、融資成本大問題日益凸顯。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煤炭企業面臨的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企業體制化、機制轉變,深化國企改革、剝離社會職能、安全整治力度加大、行業標準提高、生產方式革新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現行的煤炭核算方法,已不適合掘進、綜采、瓦斯治理、防滅火、運輸、通風、機電、洗選加工等分工細化的需要,更不適合消費市場不同品種的需要。2017年1月1日起執行的《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煤炭行業》雖已在大中型煤炭企業施行,給出了煤炭企業更為符合行業屬性、更為規范化的成本核算方法,但隨著智能制造和智能產品時代的到來,將可能顛覆現在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將有可能直接來源于交易數據。
在新形勢下,煤炭企業要善于運用國家的相關政策減輕企業負擔。在“三去一降一補”政策背景下,政府幫助企業降成本是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如堪稱降成本“國八條”的《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是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降成本方面的具體落實政策,如降低企業社保繳費比例、簡化企業的執照資質審核手續、規范和階段性適當降低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以及稅收優惠等,目的就是為了降低企業的結構性成本。在充分利用國家政策的同時,煤炭企業同時要根據行業動態、市場狀況及企業自身特點苦練內功,通過挖潛、瘦身、節流等舉措,將成本管控理念轉化成具有持久優勢的生產力和競爭力,實現降本減虧。
傳統的成本管控方法都是以短期需求設定目標,然后根據設定目標調整各項成本費用支出,如目標成本法。這樣的做法雖然短期內成效顯著,但卻不利于企業的長期成本節流。尤其作為能源行業的煤炭企業,可能短期目標內,煤炭需求旺盛,一些煤企紛紛進行資本投入,甚至投入一些高昂的設施來滿足當前“供不應求”的局面,但很可能這只是長期需求疲軟中的一個爆發點,等到產品無人問津的寒冬。就會造成部分固定資產的閑置浪費,雖然那個時間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但從企業長期發展來看,卻是成本的流失,得不償失。因此,新形勢下,煤炭企業要以長期的市場供求為導向,科學研判市場供需,謀求長遠,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開源節流。
煤炭企業成本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一是稅費、融資成本等外部成本負擔重,二是企業辦社會歷史遺留問題多,三是煤炭企業生產條件復雜,人工成本比重大、效率低、耗費高。國家“供給側”改革政策已經給煤炭企業指明了前進的道路,煤炭企業要充分利用國家“三去一降一補”相關財稅政策,通過吃透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企業稅負;利用煤炭交易平臺化,降低交易成本;加快“三供一業”剝離,使企業輕裝上陣;利用相關金融政策支持,解決企業融資難等問題。順應國家財稅政策變化,積極響應國家改革號召,對經濟動態保持敏感度,及時調整降低成本及經營管理的關鍵點,降低企業成本負擔。
長期以來,我國北煤南運,西煤東運、煤炭運輸成本高。最高時,煤炭運輸成本曾占到煤炭價格的60%。運輸成本也是煤炭企業的一項重要成本。我國建立的煤炭交易中心,發展煤炭互聯網+,讓煤炭交易平臺化,目的就是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煤炭企業競爭力。煤炭企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對煤炭交易方式進行改革,要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和互聯網、信息化運行模式,強化產品服務意識,大膽探索鼓勵形成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多層次交易方式,借助互聯網+,降低交易成本。
通過科技創新,優化布局,優化設計,優化勞動組織,加快推進礦井生產布局、生產系統和生產工藝優化,以“大斜長、長走向、全錨網”工藝改革礦井采掘布局和巷道支護方式,以“裝備重型化”進一步推進礦井高效集約生產。通過大力實施“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全面提升礦井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針對地質情況,合理優化設計,選擇最佳方案,降低工程費用;優化巷道斷面,降低掘進費用;優化支護方式,降低支護成本;優化旺采工藝,提高回采率和掘進率,降低營運成本。加強煤礦技術改造與升級,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營運成本。
標桿就是榜樣。榜樣是制造流程、業務流程、設備、產品和服務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是后進者瞄準和趕超的目標。中國有句古話“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成本對標也是這樣,通過對標管理可以使節儉內化為管理層和執行層的行為理念。
永煤從2000年的河南省第二虧損大戶迅速扭虧為盈,2006年以突破20億元的利潤位居省屬國有企業之首,并一直保持強勁發展勢頭,推行內部市場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今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已位列世界500強企業,卻始終將內部市場化管理稱為傳家寶。煤炭企業可以以“成本對標管理”,“內部市場化管理”等管理手段為抓手,選擇適宜的成本管控方法,減少無效成本的投入。
煤炭企業既屬于資源密集型企業,又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材料和人工。生產過程中物料利用率不高,生產工人的積極性也不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成本浪費。因此企業要深挖內潛,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多措并舉,深化內部改革,提高生產效率,用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的產出,從生產要素的根本上降低企業成本。如:通過實施債轉股,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財務費用;推進員工內部持股。從而優化股權結構,調動職工積極性;剝離“三供一業”資產,使企業輕裝上陣;推行內部管理改革,建立起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推行單項工程競標承包機制,從源頭上解決施工成本高、造價高的問題等。
煤炭企業成本居高不下,歸根結底還是受自身傳統的生產方式所限制。如今國家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府勢必會出臺一系列政策來鼓勵煤炭企業的結構升級,煤炭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抓住這個時機進行內部創新。進行生產模式的改革或者進行經營方式的創新,尋找最優化的生產經營方式,緩解成本壓力。總之,企業不能僅僅依靠政府的政策來進行調整,要把握時機,在充分利用相關政策優惠的同時,促進自身企業的升級改造,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企業成本。
[1] 楊建愛.煤炭企業成本構成及控制[J].山西農經,2016,(14):73.
[2] 楊苡雯.煤炭企業成本構成的特點及其管理措施[J].中外企業家,2016,(09):44.
[3] 牛克洪,詹敏.煤炭供給側改革策略分析[J].煤炭經濟研究,2016(04):33-36.
[4] 劉本建.利用“互聯網+”打造困難時期企業新商業模式——以煤炭企業為例[J].現代商業,2015(21):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