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鑫 蔡 英
鹽城市大豐區環境保護局 鹽城市大豐區環境監測站
新時期基層環境監察執法能力建設探討
蔡 鑫 蔡 英
鹽城市大豐區環境保護局 鹽城市大豐區環境監測站
建國以來,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總體從無到有,從粗到細。但是環境質量的改善進程與人民群眾對環境權益的訴求,仍有很大距離。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基層環境執法難的局面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文中從中國環境執法的現狀,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基層環境;監察執法;探討
建國以來,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總體從無到有。但是環境質量的改善進程與人民群眾對環境權益的訴求,仍有很大距離。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基層環境執法難的局面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文中從中國環境執法的現狀,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為了在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的利益,很多企業采取的經濟增長方式為粗放型經濟模式。由于違法行為的成本較低,企業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可以看到一些企業利用暗管、罐車運輸傾倒和加水稀釋出水等行為,以此降低環保治理的費用。這些行為是違反法律法規的,也極大地影響了環境的質量,對民眾的生活等具有較大的危害。民眾的環保意識也尚未完全形成,他們不知道“環保熱線”的存在,不懂得如何去維護自身的生存權利,同時由于環保監督和舉報的相關機制也不夠完善,群眾并沒有積極地參與到環保監督的工作中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地區經濟狀況往往影響著地方政府主要領導的決策導向,很多經濟發展速度緩慢的地區,發展經濟仍然擺在第一位,招商引資仍然是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仍然有著先發展起來再治理的老思想,存在重眼前利益、輕長遠利益,重經濟利益、輕環境保護的思想,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對招商對象進行政策承諾,僅考慮到如何盡快引進項目,沒有把好環保關,甚至引進、發展一些落后淘汰的生產工藝和項目,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地方政府領導要求環保部門降低環評審批標準,從職務升遷等方面撬開環保準入門檻,甚至在紀委、監察局等強勢部門中成立專門督查機構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名義為招商企業提供各種保護,人為阻礙環境執法,基層環境保護執法人員基于工作環境、職務升遷等方面的顧慮往往不想查,不敢查。
可以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宣傳平臺,可以發動群眾的力量,更好的實現環境的監管。 可以建立起合理的獎勵制度,讓當地的市民更加關注生活范圍附近的環境情況。當有關民眾舉報了環境問題,可以在網上進行公示,將工作信息公開化,呈現一些企業所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利用網絡和科技的力量對一些企業的污染環境的行為進行約束,如此一來可以讓環境監察工作有新的突破。
“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搶抓時代的機遇,利用“大數據”、信息化,更好開展執法監察工作。將移動執法管理平臺建設作為重點專項工作來抓。加強環境監察執法管理數據庫、后臺信息管理系統、環境保護部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監測防控、分析研判、輔助決策、應急聯動、服務實戰5大功能,推動實現社會環境監察網格化管理。制定專人負責的工作制度,實現責任到人。同時,為網格環境監察執法人員配備手持攝錄儀等取證設備,能夠將執法第一現場的數據實時傳輸到指揮中心,從而使指揮部門能夠第一時間掌握現場執法情況,提升取證能力。進一步將環境監察執法與懲罰相結合,平臺需具備對企業和企業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的能力,利用網絡實施處罰流程,可以方便企業繳納罰金,并能對違法行為進行具體的了解。
污染源監測是排污監控、環境執法和進行環境統計的重要依據,也是我國環境監察工作的一大組成部分。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是由一個中央控制室和一些監測終端所構成。中央控制室可建立在各市級環保單位或者是環境監測中心站內部,子站建立在被監控對象的污染物最終出口處。通過無線數傳送網的形式進行數據傳送和控制。該系統的建立克服了傳統的污染源監測系統的一些缺點:無法實現遠程監控、需要監測人員到現場進行數據搜集、需人為地將監測設備進行開機和關機和需多次重新設置參數等。系統利用大型數據庫,可以覆蓋采集監測數據、處理和監測污染源的等各項業務,地理信息系統將幫助環境監察部門實現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污染源和進行環境評價等,同時,環境監察部門可以利用該系統實現水質、大氣等各種環境要素的遠程自動監測。
積極拓展公眾參與的渠道和形式,在群眾反應的熱點難點信訪件調處、環保專項行動、日常監管后督查等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定期邀請環保公益組織、群眾代表、新聞媒體參與,讓環保工作呈現在公眾面前,發揮公眾的監督作用,創新思維,打破制度束縛,深化網格化監管的內涵,聘請網格內環保愛好者擔任環保監督員、信息員,監督舉報不法排污行為,實現全方位,無死角監管,有益補充現有人員不足的問題,牢固樹立“跳出環保抓環保”理念,完善“政府牽頭,環保協調,部門共管,人人參與”的聯合機制,努力實現“大環保大家抓”的工作新常態。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后,人們沒有看到所引發的一系列環境問題。民眾和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薄弱、環境監察部門的力量薄弱和設備的落后等問題,導致我國的環境監察工作較難推行。通過建立移動執法設備,呼吁更多的民眾參與到環境監督的工作中來、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實時并且深入地進行環境要素的自動監測、建立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實現環境污染遠程監控,以上方案的提出,將為提升我國的環境監察工作提供一份力量。
[1] 張尚鎖.淺談基層環境執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污染防治技術,2017,(05):98-101.
[2] 李敏,周馨.新時期基層環境監察執法能力建設探討[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05):188.
[3] 張小鳳,何志蕓.新時期基層環境監察執法能力建設探討[J].中國環保產業,2017,(0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