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楠
遼寧九三規劃設計公司
關于城市景觀生態設計研究
王玥楠
遼寧九三規劃設計公司
隨著全球環境的逐漸惡化,特別是近些年,各大城市遭受了霧霾的侵害。城市的景觀作為美化與環保為一體的基本建設項目更為人們所關注。其設計理念及設計規劃必須與城市的基本建設及城市的發展相輔相成,與時俱進。抓住城市景觀規劃的主要特點,利用城市自然環境景觀條件,有針地性的進行景觀建設工作,進而有效的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城市景觀;生態設計;終極目標
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景觀行業的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如何改善、緩解全球化、城市化和工業化給城市帶來的各種環境問題;如何避免城市景觀建設中文化特色缺失、生態和生活環境破壞等問題,城市景觀建設應在這些方面進行考慮,景觀設計應針對這些現在城市所面臨的生態問題,抓住重點,側重保護,利用條件,將城市環境回歸自然,使城市環境得到改造保護和品質提升。
景觀設計作為一個專業的出現,其歷史不過百余年,遠不及它的姊妹專業——建筑學和城市規劃學。然而由于“景觀”這一概念承載了視覺美學、地理學、生態學等多方面的涵義,所以“景觀設計”一詞的范疇歷來頗多爭議。如果求同存異的話,可以把“景觀設計”理解為一門協調人與自然關系,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構筑適宜的(高效、健康、舒適)人類戶外生存環境的學科。
從景觀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城市景觀設計的對象是具有特殊屬性的生態系統,人是城市生態系統的主體。由于人的作用,城市生態系統改變了自然生態系統的屬性,其物理環境結構和物質能量流發生了迅速的變化,系統的自然調節凈化機能受到巨大影響。其景觀結構的具體表現為:工業拼塊數量增多,環境污染源增多,面擴大;內部綠地和水域等環境資源拼塊銳減;城市建筑急劇膨脹并向郊區擴展,取代農田模地和綠地拼塊;城市景觀的平均凈生產力是負值,比其它任何景觀拼塊卻更具有依賴性,需要依靠廊道運輸大量能源來維持正常運轉。
在本次研究中,選擇中國成都的活水公園為主要設計案例進行說明,具體如下:四川成都的府河與南河形成了抱城的局面,隨著時間的推移,近代以來,大多數水路運輸均被陸路運輸所取代。直到上世紀60年代,兩河水量在不斷減少,河水污染問題也日益加劇,河中生物幾乎所剩無幾。在這樣急劇惡化的條件下,城市的生存和發展也陷入了尷尬的境地。活水公園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和觀光場所,人類與大自然分享著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和諧和快樂,每個細節的設計無不顯示著人們的環保意識。
3.1 城市景觀生態水體設計方法
1)優化岸邊的生態系統,加強濱水地區景觀生態規劃。盡可能設計大量自然岸線,因為濱水區域的土壤和植物具有多樣性,許多動物都在此棲息。而且濱水區域植被種類較多,由樹木和草本植物等構成的景觀已是城市生態景觀特點。經過合理調節水循環、優化空氣等提高生態系統性能。在城市景觀生態水體設計時,需保證沿岸的內側坡度≤1∶3,而常水位地區的坡度應該更小。2)雨水收集和管理。一般雨水收集包含屋頂雨水和綠地雨水及路面雨水等。依據各種徑流收集面,選擇科學的雨水收集與截污調蓄方案。避免城市雨水影響生態景觀,強化景觀水體管理,盡量把初期的雨水有效地排進水體,應用科學方法改進城市雨水收集與排放系統。以城市屋頂雨水收集為例,主要采用直接泵和間接泵及重力流系統實現雨水收集。而雨水收集過程中可設置一些攔截樹葉,實現雜物處理,并且定期對截留設備進行清理。
3.2 建立小范圍內的自然保護區
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可對生物棲息地進行培育和保護,并將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干擾因素降到最低。通過建立小范圍內的自然保護區,其操作性更強,同時也可體現出設計者對自然的敬畏態度,體現人文與自然的有機結合和統一。建立小范圍的自然保護區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①需要對保護對象進行確認,換言之,即生態系統的發展和演替過程需要具備相應的歷史價值,更需要體現出地域特征和特色。保護對象可以是廢棄的工業園保留樹林,同樣也可以是城市化動物出沒的灌木叢。②需要劃定具體的保護范圍。小范圍的自然保護區,其保護范圍相對較小,這也決定了其保護對象以生物群落所處的范圍為主,當然也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擴大范圍。③設計警示語和警示標牌,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正如我們最熟悉的廣告語所說的一樣: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設計師可在設計過程中運用類似的廣告語和警示語,引導附近的城市居民參與到環境保護活動中來,讓環保的概念真正深入人心,真正去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認知方式。因此,在城市中為固定的生物群體建立小范圍的自然保護區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且能獲得良好效果。
3.3 將生態學與城市景觀規劃設計進行融合
在滿足于生態學的前提下,將城市景觀規劃設計與其相互融合,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①設計的地域性理念,即設計應根植于所在的地方。每一個城市在進行景觀規劃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這個地方具體的情況是什么,在這樣的地方能做什么?如何做到設計與地域的完美結合?②以自然為核心的理念,就是讓現代城市居民去感受自然。不要為了擴大城市土地面積就“填海”,關愛自然,愛護環境,人類共同參與設計,讓大自然的魅力重新回歸人們的生活。③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其中極其重要的就是自然資源。要在進行城市景觀規劃設計中重視保護和節約資源,杜絕任何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殺雞取卵式建設,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對于城市景觀的規劃設計,是實現城市生態環境優化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建設任務,要實現創新性、人性化融入傳統文化,滿足于人們視覺上的審美需求外,還應該考慮到是否違背自然生態條件,是否符合城市的發展趨勢。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提升城市的整體美觀度,創造美好的環境,使人們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之中。
[1]張揚.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生態公園規劃設計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5.
[2]張建國.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挑戰及政策建議[J].中國能源,2012.
[3]楊佳,張婉靈.城市景觀空間格局及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研究[J].當代青年月刊,2015(6):105-105.
[4]朱戰強,黃存忠,孟曉麗,等.面向城市景觀生態安全的地理設計研究[J].中國園林,2014(10):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