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欣
鄲城縣府西路氣象局
現代農業氣象災害與減災對策研究
劉 欣
鄲城縣府西路氣象局
在農業生產中,經常會因為地理環境因素導致各種氣象災害的產生。為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帶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穩步提升,相關部門應針對農業氣象災害發生的特點進行分析,主要目的在于對各種氣象災害發生條件的掌握,重視氣候資源的有效利用,要將氣象技術與農業技術結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科學預防、預測、預警,進行有效的抗災、防災,使氣象災害導致的損失降至最小,確保農業高產、高質、高效。
現代農業;氣象災害;減災對策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人們對于糧食的需求愈加增多,而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和全球變暖等原因,導致了農業氣象災害近年來不斷增多,影響了農業生產。人們對于農業氣象災害的不重視,導致了農業氣象災害的適應能力很低,因此加強農業氣象災害適應能力迫在眉睫。加強對農業氣象災害適應能力的構建,能夠提高人們的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從而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提高農業作物的產量,滿足人們對于糧食的需求,解決糧食短缺問題。
近年來,國家的GDP不斷增長,主要表現為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經濟增長,而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其經濟收入卻遠低于第二三產業。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領導人一直倡導要縮小貧富差距,而作為農民要想提高他們的經濟收入,縮小城鄉差距,就必須要提高農業生產,從而提高農民的農業經濟來源。目前,農業經濟收入還不高,其原因值得人們思考,主要表現為農業氣象災害對于農業的破壞,因此,要加強農業氣象災害的預防,減少災害對于農業造成的損失,從而提高農業生產,增加農民的農業經濟收入,縮小城鄉間的貧富差距。
農業氣象災害發生的原因主要是氣候條件的驟變而產生對農作物生產的不利影響。這些情況很可能會導致農作物減產,甚至出現絕產。這是因為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發展來說是致命的,洪澇、大風等天氣都會嚴重影響到農業生產的發展。氣溫、水分等條件的變化會引起農作物生產的變化,或者其他綜合性的氣候變化因素都會對農業生產產生影響。農業氣象災害主要是指會對農業生產產生危害的自然變化,而不是表面上的自然氣候變化。
加強對農業氣象災害預防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定期組織相關的農業氣象觀測和預防,做好及時播報。通過對農作物生產狀況的觀察,以及相關農業生產服務的推動,實現農業生產的服務。并且在關于各鄉鎮農業氣象災害預防機構的聯系中,各部門負責聯系的人員應認真明確自身職責,進行氣象災害的反饋工作,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對氣象信息的傳遞、收集、整理,結合鄉鎮農業的發展情況,進行農業生產的調節,做好農業生產的氣象災害防治工作。
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的建立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應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和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在進行專業教育的同時也要對其進行相應的農業和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以便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
農業氣象災害適應能力不強的一個原因就是對氣象災害的監測水平低。對于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對于氣象災害信息做好觀測和預報。建立氣象監測防災減災體系,滿足農民對災害信息的掌握需求,提高氣象觀測技術和預報技術。擴大氣象災害觀測點,利用科學的觀測技術預報災害性天氣,利用氣象衛星、雷達等觀測系統,提高農民對災害信息的掌握能力,提高探測的精準度。總結分析收集的數據,逐步提高氣象監測能力,從而提高農業氣象災害適應能力。
對于冰雹災害,一旦預報出冰雹天氣,迅速采取氣象防雹手段,運用火箭炮破壞雹云水分輸送,以達到防雹目的。另外,選取抗雹能力強的作物進行種植。最后,在冰雹來臨前及時對已成熟的作物進行采收,將損失降到最低。針對大風影響,對于露天種植的作物,要對高稈作物做加固處理,作物種植的行間應和當地盛行風向一致,用土加固根部,增強抗倒伏能力,已經倒伏的作物要及時扶正。低溫冷害可選擇多種方法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預防。一方面,可選擇耐寒且高產的作物品種;另一方面,提醒農民關注中短期天氣預報,及時預防低溫災害;還可噴灑化學保溫劑幫助作物應對低溫冷害。
災害的能力對氣象災害的預防離不開優質的氣象服務水平。象系統要加強對農業氣象災害的研究,提高監測技術,建立現代化氣象監測系統,對氣象災害盡早、準確預報,從根源上杜絕氣象災害。另外,為了降低氣象災害損失,要建立公共突發事件信息發布平臺,及時傳達氣象災害信息,還要不斷完善災害的應急處置機制,加強應急監測措施,要做到對氣象災害的有效把握。
積極促進農業生產服務機構和水利機構的相互協調,雙方協同合作發展,在多種方式交流互動的基礎上,充分調動氣象環境變化的監控,加強氣象預報工作的準確性。并將氣象信息和水利機構、農業推廣機構等部門共享,實現對農業生產狀況的調節,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結合氣象狀況實現對農業生產的有效調節,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相互協調,保障氣象服務和其他形式農業生產的有機結合,共同促進農作物生產效率的提升,形成良好的農業生產生態。
總之,研究農業氣象災害并提出防災減災建議有利于減少相關損失,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重點加強研究。
[1] 王春乙,張繼權,霍治國,蔡菁菁,劉興朋,張琪.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與展望[J].氣象學報,2015,73(01):1-19.
[2] 張恒,鮑文.農業氣象災害保險與農業防災減災能力構建[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2,33(02):166-169+248.
[3] 王春乙,婁秀榮,王建林.中國農業氣象災害對作物產量的影響[J].自然災害學報,2007,(05):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