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存遷
南京曉莊學院
高校圖書館圖文類文獻資源建設初探
杜存遷
南京曉莊學院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推進,移動閱讀、電子書等已經占據了大學生閱讀的很大一部分份額,高校圖書館正面臨著不小的沖擊。一方面館藏紙本書,借閱量逐年減少,尋求紙本資源與數字資源的協調發展之路已經成為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重要問題。另一方面,選擇什么樣的文獻資源充實館藏,將不再單純考慮從文獻載體方面適應讀者需求,而應從內容、形式等內在因素加以深入探索。
圖文書,簡單的說是一類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的書的總稱,與純粹的文字書和繪本相區別。圖文書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自問世以來一直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中國自古有“左圖右史”的傳統,從早期的地圖、植物圖到后來的人物繡像,圖片資料形象直觀,為文字記載做了極好的補充。“及至晚清民國,隨著攝影、印刷技術的興起,圖文混排藝術日益受到青睞,不但《點石齋畫報》《良友》等畫報畫刊先后興起,諸多出版機構同樣紛紛涉足圖文書編輯出版活動,如三聯書店前身之一的生活書店曾出版了黃炎培的游記作品《之東》,內文附有多幅江浙名勝古跡圖版。”①風靡大半個中國的馮秋萍絨線編織系列更可以說是早期圖文書的代表作品。1938年(民國二十七)良友編結社的《秋萍毛線刺繡編結法(第一部)》,薄薄的一本32開的小書中,不僅有針法、花邊紋樣及編結圖解,還有馮秋萍老師的近照。1941年,良友編織社出版了《秋萍毛線刺繡編結法》,此后還出版了這一系列的合訂本、時裝特輯等。書中收錄了編結社學員照片、編織圖例、編織作品等圖片,吸引了大量家庭婦女的關注,圈粉無數。現代圖文書的源起,可能要算文學作品里的插圖,比如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一些外國小說名著,常配以精美的插圖。像《德伯家的苔絲》里的木刻版畫,圖片與文字相得益彰,凸顯了小說的主題,幫助讀者理解文章。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些演藝明星紛紛出起了自傳,書中夾有大量照片,名曰 “寫真”。2000年以后,現代制版技術日益成熟,彩色印刷成本有所下降,涌現了一大批彩色圖文書籍,其中生活類圖文書更是異軍突起,各種美食烹飪、手工制作、服裝裁剪圖書大量面市,并一改以往圖片輔助文字的模式,形成了以圖為主,圖文并茂的新型版面格局。
文史類圖文書歷史悠久,在高校圖書館館藏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隨著出版業的蓬勃發展和現代影像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這類書的編排形式越來越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與傳統的制版技術相比,圖片的清晰度大幅度提高,在照片類、地圖類的圖片方面尤為明顯。山東畫報出版社1996年開始出版的《老照片》是一部叢書,每年出版六輯。專門刊發有意思的老照片和相關的文章,觀照百多年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目前已出到114輯。曾經創下每輯發行30余萬冊的銷售業績,是文史類圖文書的代表之一,掀起一陣懷舊主題以及圖文書籍熱潮。老照片不僅具有豐富的史料價值,而且內涵深刻,有強烈的既視感,與精當的文字相互配合,非常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
生活類圖書近年來頗受到高校讀者群體的關注,其中烘焙類、家居類、美容服飾類是最受歡迎的三大板塊,有時甚至出現一本書好幾位讀者同時預約的情況。配合學校食品學院、女子學堂、學生社團的教學和活動,我館采購了色譜分析、食品制作、烘焙技能訓練、拼布串珠技巧等生活類圖書,取得了很好的借閱效果,受到讀者的好評。
藝體類圖書無疑是圖文類圖書的重頭。有人說,建筑是流動的詩歌,也有人說,樂譜是音符的語言。無論怎么形容,都反映了藝體類書籍的本質——無圖不成書。試想一下,刪去了圖解的健身教材將需要用多么冗長的文字才能夠解釋得清一個動作,沒有了圖例的繪畫課本怎么能描摹絢麗多姿的圖畫,更不要說諸多名畫鑒賞、攝影欣賞的圖書了。這類書的一大顯著特點就是圖多字少,文字以解釋性為主。新世紀以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藝體類圖書逐漸向大開本、銅版紙、全彩印刷的方向發展。這類圖書裝幀精美,色彩逼真,層次分明,與早年的黑白插圖、套色印刷有著很明顯的區別。由于定價較高,高校圖書館在采購時應注意事先做好讀者調查、館藏查重等工作。以我校圖書館為例,近五年來為了配合學校美術學院、音樂學院、體育學院等相關院系的教學科研工作,我們在選購藝體類圖文書籍時,特別注意到按系列、按主題、按叢書購進,在采購時嚴格把關,及時關注出版動態,從而避免了館藏資源的斷層和缺失。
高校圖書館的采購經費雖然逐年增長,但與物價的上漲和讀者的需求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的。過去采購同樣內容的書,往往傾向于價格較低的。現在有一些書,特別是翻譯版本,往往存在幾家出版社同時出書的情況。同一家出版社,也會出現精裝本、平裝本同時發行的情況。這樣一來,書的定價就存在不小的差異。從流通統計數據來看,成色較新、品相較好的書,其借閱量會比較高。字體適中、印刷清晰的書更容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比如樂譜類,首選當然是人民音樂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等專業出版機構。第二是閱覽量大的書可以選擇精裝本,借出量大的書可以選擇平裝本,同一本書可考慮同時購入平裝精裝兩種版本。三是樂譜類、翻譯類作品,選擇圖畫畫面較大,文字疏密得當的版本。高校圖書館在圖書的選購上,要始終把讀者的閱讀體驗放到重要位置,選擇內容、排版、語言(翻譯作品)、印刷、裝幀等都滿意的圖書,而不是拘泥于書籍的數量和性價比。
大學生是互聯網的原著民,他們早已習慣了電子檢索與閱讀。相對于文字類圖書,圖文書的紙本閱讀量還是很高的。經過近兩年的讀者閱讀調查,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點。生活類圖書更新較快,紙質版價格較高,不方便攜帶和隨時查閱,電子版本有檢索便捷,操作性強的優勢,可以盡量采購電子書。樂譜類圖書則以傳統紙質大開本為主要采購對象。兒童繪本閱讀盡量選擇平裝本方便讀者借閱。文史類圖文書在采購時可以采用精裝1本,平裝2本,電子1本的復本構成。
綜上所述,圖文書的出版繁榮為滿足讀者需求發揮了作用,帶給高校圖書館很大的文獻資源選擇空間。
注釋:
①唐明星.從圖文書的文化史到三聯書店的出版創新[J].出版廣角,2016,(16):29-31.
[1] 涂曉蕾.生活類圖文書發展概況及其問題對策研究[J].傳播與版權,2016,(11):36-38.
杜存遷(男,1972-),副研究館員,發表文章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