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杰
湖北商貿學院
淺談柔性管理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研究
宋 杰
湖北商貿學院
隨著社會和經濟地剬深入發(fā)展,各行業(yè)對人才所具備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高校作為“校社聯(lián)結”的重要場所,對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作出了巨大貢獻,尤其是柔性管理方針受到各高校的廣泛使用。因此,本文就柔性管理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和探討。
柔性管理;高校工作;應用研究
傳統(tǒng)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采用剛性模式,教師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占據(jù)主導地位,抑制了學生個人創(chuàng)新思想實踐和自主自覺意識。現(xiàn)如今柔性管理規(guī)避剛性管理的弊端,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其各方面的能力,受到社會和家長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柔性管理的本質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學者研究過人的心理和行為習慣后找到一定的規(guī)律,主張采用非強制性的方式,通過各種引導在人們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組織意志變成個人自覺的實踐。它主要體現(xiàn)為管理決策柔性化和將仇機制柔性化。傳統(tǒng)的剛性管理以“規(guī)章制度”為中心,用制度約束和管理人們的行為。與其相對的柔性管理以“人”為中心實施人性化管理,依靠人性解放、權利平等、民主管理來從內心激發(fā)人們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力。
柔性管理的特征有以下幾點:注重內在心理、講究實踐、實施獎勵機制、堅持實事求是等。在具體的組織結構中實行網絡化管理、決策中實行基層民主管理、激勵機制中結合物質和精神滿足[1]。
創(chuàng)造力是各企業(yè)對人才選擇要求中最具亮點的一項,創(chuàng)造力越突出越能獲得企業(yè)的青睞。柔性管理主張人性解放、尊重個人思想,鼓勵創(chuàng)新實踐。現(xiàn)在很多高校都開設“第二課堂”,其中的課程之一“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最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該活動大多由學生自身組織,根據(jù)當下的熱門話題和精神倡導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形式不限。整體活動全部由學生負責,包括活動內容、拉贊助、吸引參與人群等,這些程序都能潛移默化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通過各種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去完成既定的任務。
從出生到現(xiàn)在,學生經歷的環(huán)境不計其數(shù),不同的時間、地點,以及不同的人都能組成一個或大或小的環(huán)境。高校學生離開學校進入社會會面臨更多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所以需要具備優(yōu)秀的適應能力。大學課余時間比較多,校方給予了學生最大的空間和權利。很多學生都會加入各種各樣的學生組織,比如校學生會、校青協(xié)、校隊、興趣社團等等,以及到校內或者校外找一份兼職。在這些組織里,學生都有不一樣的角色,遇到的人、做的事情也不一樣,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會遇到不同的情況,對學生來說都是考驗自身能力的機會。
柔性管理既然是以“人”為中心,那么對主體的自主自覺性的要求會更高。隨著年齡的增長,教育機構對學生的管理會慢慢地放寬,旨在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但不會脫離基本的規(guī)章制度。高校中的學生干部是連接學生和教師、學校的重要后備力量,他們不斷地為他人服務,同時也鍛煉自己。一些普通的、重要的活動,基本是學生干部策劃和舉辦;一些課題和活動學生干部會起帶頭作用;教師和學校需要學生工作者也是最先考慮學生干部。學生的權力擴大,對自己的要求也會增大,在為人處事上都會更加主動和自覺[2]。
氛圍對于一個優(yōu)秀人才的培養(yǎng)是極為重要的,高校在實施柔性化管理的具體措施之前,要營造相應的氛圍。校園文化建設是營造氛圍、宣揚精神的重要載體,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只要是學生能夠看到、聽到的途徑,都可以利用起來,全方位地營造柔性管理氛圍。比如高校的微信公眾號可以推送相關的文章,校園廣播可以播放相應的音頻,校園宣傳欄可以繪制相應的圖文,以及舉辦柔化管理分享會等等,從各個角度來營造柔性管理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地實踐自身的想法,鍛煉自身能力。
作為被管理者的學生是柔性化管理的主體,而另一個主體便是作為管理者的校方。管理者在柔性管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的決策決定了該管理模式能否獲得有效的成果,這就要求管理者需要具備高素質和高能力。高校管理者,也就是校領導和教師,他們的決定引導著學生的行為,鼓勵學生主動去接觸新鮮事物和同伴。一個高素質的管理者,在引導學生所使用的方式一般都會被學生接納,他們懂得學生的心理,懂得什么方式能夠讓學生及時接受。高能力的管理者所具備的工作能力能夠為學生做榜樣,以身教代替言傳,增強說服力。所以管理者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書籍和講座是相對便捷的選擇[3]。
既然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模式,那就不能缺少交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要加強交流,通過民意來增加決策的民主性,提高實施的效率。比如開展運動會,作為每年的必備活動,是學校的重大事件,而如何突出運動會、吸引關注度和參與度是開辦運動會的問題之一。這就需要通過相關的民意調查來獲取資料,聽取和收納學生代表對運動會的建議,把運動會的主體凸顯出來,讓他們真正地享受屬于自己的活動。
之前提到過柔化管理的含義和特征,這些理論高校和學生都需要了解,與此同時,也要將它們付諸實踐,在行動中把理論的內涵體現(xiàn)出來。比如獎勵機制柔性化,既定的獎勵要及時實現(xiàn),在滿足相關的物質基礎的同時,不能省略其中的精神內涵[4]。
總而言之,柔性管理在高校學生工作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突出了教育以學生為主體的必要基礎。柔性管理對學生、高校和教育質量的發(fā)展和提高具有很多重要性,針對各高校教育理念的差異需要實施相應的柔性管理策略,以提高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水平,為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提供優(yōu)質的人才資源和實現(xiàn)學生個人價值及社會價值奠定基礎。
[1] 周秀文.柔性管理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啟示[J].考試周刊,2017,(84):174.
[2] 李曉明.論激勵原理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才智,2017,(12):145+147.
[3] 萬興成.淺析柔性管理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下),2016,(11):143.
[4] 原慧麗.柔性管理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下旬),2016,(07):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