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娜
河北省石家莊市深澤質量技術監督局
淺談計量基準、計量標準的建立和法制管理
呂曉娜
河北省石家莊市深澤質量技術監督局
計量作為一種制度和限定,是國家用來調控經濟、政治與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與國民生活息息相關。計量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科學技術、經濟進步和國家發展的腳步。因此,建立好計量基準和標準以及對其進行法制化管理就顯得舉足輕重了。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涉及到標準化管理。標準化在中國的歷史中源遠流長,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技術保障,奠定了國家的發展與進步。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標準化水平似乎已經成為各個國家各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其能否脫穎而出的基本要素。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一個企業甚至一個國家,就要深刻的認識到標準化的重要性。
計量基準;計量標準;標準化;建立;法制管理
計量基準、計量標準的建立和法制管理的有力加強和控制,對于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科學水平的提高有著頗為重要且明顯的作用。其確保、鞏固了計量單位的一致性和計量值的準確度,進而有效促進國家、社會以及各企業單位的共同發展,并有效地掌控發展方向和進程。這一工作是有很大實際意義的,相關部門及人員要保持嚴謹的態度和積極的心態,為計量基準、計量標準的建立和管理出力。
計量基準又叫做國家計量基準,在需要測量時,它可以作為其測量的定值依據,保證測量的標準性,被國家認可并承認,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計量基準通常真實存在,它可以是一種器具,也可以是一種標準化的物質,甚至是一種測量用的系統。計量標準又稱計量標準器具,其精確度往往達不到計量基準的水平,但它包括的范圍往往更廣更全面。除了包括計量基準涉及的范圍,還包括規范性方法和規范性條件,他們通常用于確保測量結果一致并且準確。計量基準和計量標準都具有溯源性,即可作為源頭來指導測量,是國家量值的最高依據。
計量標準通常由政府部門統一制定,國民和各企事業單位必須遵從,實施起來具有強制性、規范性,且不得隨意更改和重新建立。在建立具體計量基準時,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其一是要由質監局來統籌規劃,制定的計量基準要符合國情需要,不得擅自變動;其二是國家質監局要負責普遍性的計量基準的制定,或者授權特定機構來制定;其三是特殊性強的計量基準,在國家允許的情況下,可交由相關企事業單位來制定。國家已出臺相關辦法來控制計量基準的建立,以便對其實施法制管理。
計量標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過渡性的元素,在質檢系統中,作為中間環節存在,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計量標準的建立也應當具備一定的條件:其一是要具有溯源性,各人員通過計量標準測定的量值,要符合計量標準的基本要求,要能溯源到相對的計量基準。其二是計量標準必須有相關人員進行管理,這些人員必須符合一定的要求,滿足一定的條件,并且有權使用以及維護計量標準。其三是要有一定的管理制度,要有能保證其實施的環境因素,還要有全面的運作和維護制度。
計量基準是國家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統一組織、規劃和建立的,其規劃依據是國家社會的發展、科學水平的進步和國民經濟的增長。計量技術企業機構要想建立計量基準,需向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申請上報。受批準的機構部門也是有相應要求的,必須要保證其對應擔負的法律責任有足夠的承擔力,內部有較為完善的質量保障體制。并且,有長期專門從事計量基準的專業技術員和管理人員來進行計量基準的研究、存放、維修、使用和優化等工作。良好的實驗條件和工作環境能為各計量基準設備的存放、維護和改裝提供基礎條件和有效保障。同時,計量技術機構部門想確保計量基準安全穩定的運作,較大程度上取決于運行費用的持續提供和專業技術技能的保證力度。滿足以上要求的計量技術機構可向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國務院有關部門接收之后,委托派遣相關技術人員對該機構的計量基準開展相應的審查工作,并在當場進行現場審核。若審核通過,予以批準并公示。
各地各級政府部門計量行政部門規劃、組織和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其標準的基本要求是符合滿足該地區社會單位的需要,建立的前提是按照合法的申請流程和考核程序,審查通過后,該標準才能真正實行。各級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在組織、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時,應向上一級別的政府部門申請審核。審核完成、通過后,在使用前還要取得相應證書。
企、事業單位規劃、組織和建立計量標準是依照其開發、生產、研究和運營的實際需要而定的。但其使用范圍受限,僅能在該單位內使用,作為內部的計量標準。企事業單位自行組織建立一套與自身情況相適的計量標準這一行為是受到國家支持的,原因在于這樣可以更加靈活適當的適應生產現代化的各種要求,同時能積極促進計量專業技術的加強。
拿破侖一身金戈鐵馬,揮斥方遒,經歷過戰敗,經歷過流放,舉步維艱,卻還能臥薪嘗膽,從頭來過。人們都道他是天才的統帥,他卻說,他最值得稱贊的不是他的豐功偉績,而是他主導制定以及頒布的第一部成文民法典。春秋戰國時期,由于度量衡混亂,各地交流困難,地區之間商品流通受到了極大的阻礙。秦始皇上位后,大力統一了度量衡,自此以后,百姓來往不再受文化限制,各民族互相融合,經濟交流加大,社會生活趨于多元化發展。在后世對秦始皇的評價中,有一種觀點得到了普遍支持,那就是秦始皇的功績一不在于他修筑了揚名在外的長城,也不在于他為后世留下一批氣勢恢宏的兵馬俑,而是他統一了中國的度量衡。從此,中國的標準化管理走上了嶄新的道路。在一次次的改革,一次次的磨合中,中國的計量基準和計量標準建立逐漸走上了正軌,一步步向著國際化、標準化的道路前進。
[1] 劉心德,劉發貴.淺談企業計量標準的建立與管理[J].中國計量,2012(12):39~40+53.
[2] 謝少鋒.計量管理基礎知識系列講座(第六講)計量校準基礎知識[J].中國計量,2008(6):51~54.
[3] 金華彰.計量管理基礎知識系列講座(第一講)測量與計量[J].中國計量,2008(1):47~50.
[4] 王欣然,李利敏.淺談計量標準考核的量值溯源與量值傳遞[J].內蒙古電力技術,2009(1):52~53.
10.16767/j.cnki.10-1213/tu.2017.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