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傳馨



近些年來,通過晚會展示文藝的方式似乎成為了主流,再加上文藝與影視圈、娛樂圈融為一體,文藝晚會甚為火爆。一臺晚會,明星大腕出場費動輒十萬百萬,都是動用國企資金,既捧紅“明星”和“大腕,又使晚會舉辦方賺得盆滿缽滿。一時間文藝晚會包括節慶演出過多過濫,一味追求大場面、大舞美、大制作,奢華浪費、競相攀比等不良現象。
2016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號角,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做到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斗、振奮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優秀作品,為我們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為我們的民族描繪更加光明的未來。
讓文藝作品接受群眾的檢閱
開展文藝下基層活動,正是基于對習近平這一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領悟、把握和落實。文藝家們的正舉,為鄉親們既“送了文化”又播撒了文化的“種子”。只有把文藝的發展引領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才能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才能發揮文藝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引領時代的作用。
文藝工作者下基層,把歌舞、戲曲、書法等作品送到人民群眾面前,請廣大人民群眾賞鑒,這是文藝工作者謙虛好學、不恥下問的體現,同時,民間不乏文藝高人,民間不乏文藝作品創作的素材,下基層的過程是感知基層、感知群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文藝工作者能夠察覺到過往作品是否接地氣,在后續文藝作品創作中就可以進行改進。文藝作品好不好,要看是否為群眾喜聞樂見。有的文藝作品賺了票房卻丟了名聲,這樣的文藝作品算不上好。
文藝下基層,不是簡單地到基層去巡演,而應該虛心地讓文藝作品接受群眾的檢閱,虛心地向群眾求教,自己的作品有沒有進一步改進、提升的空間。有的文藝工作者可能自視甚高,不把群眾當回事兒,就有些畫地為牢、固步自封了。既然人到了基層,心也應該到基層,文藝下基層應該在“身下”的同時做到“心下”,心到了基層,才不至于說人剛到了基層、就想著下基層趕緊結束、后面還有更多的事情。即便自己水平高,也應該謙虛謹慎,何況文藝作品的好差,真正的評判者應該是廣大人民群眾。圈內的人說你的作品好、不見得真好,人民群眾說你的作品好、那才是真正的好。
從民間文藝中吸取營養
“陽春白雪,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句話告訴我們,文藝作品的好與壞,并非在于語言多么佶屈聱牙,而在于能否以淺顯的語言講述生動的道理,這就非常考驗文藝工作者講故事的功力。文藝作品,不能變成流水賬,簡單地流水賬式的記述,一般人也會。文藝工作者,有其自身的敏銳視角,有其自身的獨特考量,自身想要寫什么方面的素材,就要到基層去尋找這樣的素材,把自己關在屋子里是無法汲取到基層的源頭之水的,長此以往,就會造成源流皆枯的局面。古代的《詩經》包括風雅頌,其中“風”指的就是地方民歌。現當代的王洛賓到西部采風,才成就了他“西部歌王”的美譽。基層是文藝素材的富礦,文藝工作者“身入”“心入”了,認真向群眾求教,真心傾聽群眾的想法,文藝作品才有持續改進、提升的空間。
民間文藝是最草根、最接地氣的文藝,也是最易受到老百姓歡迎的。它不僅以自身獨特的藝術形式產生及傳承在民間,并且很多優秀的作品經發掘并升華為具有民族代表性的經典作品,比如《阿詩瑪》《劉三姐》。在如今數據化時代,很多熱播的網劇、電影作品的腳本就直接來自民間的創作,像《瑯琊榜》就引發海內外的追捧。
一切的文藝來源于生活,民間是蘊藏文藝創作靈泉的巨大寶庫。民間文藝是其中最質樸、最亮麗的瑰寶,它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價值的鮮明標志和傳承載體。堅守民間文藝、呵護價值傳遞是我們的不可辜負的責任,因為這就是在保護我們的精神家園。
堅守民間文藝,要有責任和情懷。民間文藝的創作是用腳去深入百姓日常生活,用心去關注民間的疾苦、歡聲、期盼,用眼去判斷創作的精神價值和時代關懷,用手去最終創作出自己的作品。只有這樣的民間文藝作品,才會在有意或無意間,把自己的創作與這個時代的使命結合起來,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歷史感,用作品的情懷去呈現中國的價值。這樣的一種精神價值,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動力,在歷史的長河中隱約可見的是文藝責任和情懷的繼承發展、與時俱進。
堅守民間文藝,需要親民和近民。民間文藝汲取的是人民群眾的生活生產的精神養分,只有讓自己的作品貼近群眾,讓群眾喜聞樂見才能永葆作品的光彩。民間的文藝的表現形式很多,有文學的、有技藝的、也有音像的,題材話題的選擇性也很廣泛。但是,不是任何一個社會問題都可以拿來創作,謂之民間文藝,如雞零狗碎的社會新聞、刺激噱頭的娛樂八卦就不適合,因為沒有實質的精神內涵,不能引人向善,人民群眾也汲取不到正能量。
堅守民間文藝,要做好創新和傳承。一個時代有其獨特的問題,也有其獨特的精神特質,民間的文藝創作要解決時代的精神需求和價值捍衛工作。一方面,民間的文藝要創作出新的文藝作品來滿足之。另一方面,要繼承優秀傳統民間文藝的精髓,做好傳承人的保護工作。更值得重視的是要做好青少年群體的工作,既要培養民間文藝創作人才,也要培養文藝精神價值的接受群體,不斷去增強和激活民間文藝發展的生命力。
文藝下基層,不能簡單地走馬觀花,要做到“身入”且“心入”,把下基層當成向群眾求教的機會,把下基層當成給自己作品接地氣的機會,這樣下基層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