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無土輕簡化育苗即在可控的培養條件下育苗,育苗期25~30天,既可節省勞力、便于管理,又可突破季節限制,做到快速地提供適齡、健壯、無毒的種苗,提高土地利用率,縮短菜農從事慈姑生產的時間。該技術2016年在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小紀鎮蔬菜園區進行10畝示范,同常規育苗田相比,無土育苗慈姑長勢更旺盛,黑粉病等病害明顯減輕,葉片平展、深綠,得到當地菜農的認可。
一、品種選擇
選擇適應當地種植的高產、抗病、適合市場需求的品種,經過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篩選,在江蘇適宜種植的品種有日本慈姑、滁州慈姑、嘉興慈姑、寶應紫圓等。
二、育苗前準備
1.頂芽保存:慈姑收獲時,選擇具該品種典型特征、大小適中、充分成熟、頂芽較彎曲、無病蟲為害的慈姑球莖,從頂芽與種球連接處切下頂芽,用清水洗凈后隨即放入飽和漂白粉液中浸泡1小時,取出后用自來水沖洗干凈,晾至表面干燥后,置于0~5℃的冷庫或冰箱中可保存數月。
2.基質和育苗盤的準備:配制基質的有機材料需充分腐熟,要求疏松透氣、保水保肥能力強,基質使用前應進行殺菌消毒處理,也可購買市售的育苗基質。育苗盤的高度要求不低于4厘米,也可選用長60厘米、寬20厘米、高4厘米的水稻育秧盤作為慈姑的無土育苗盤。
3.裝盤:翌年4—5月,將裝于可透水包裝袋內的基質浸泡于水塘或水溝中,第二天將基質從水中取出,晾干至“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的要求。將基質填滿育苗盤,用木條或長尺刮平基質。
三、慈姑頂芽扦插育苗
大田定植前30天左右開始育苗,將慈姑頂芽從冷庫或冰箱中取出,按頂芽間距1.0厘米豎插于基質內,播插深度為0.8~1.2厘米,每芽所占空間約6平方厘米,即每盤約200個頂芽。
四、苗期管理
1.溫度管理:將播插好的育苗盤置于組培室或塑料大棚等設施內,保持白天溫度20~30℃;對于提早育苗的,設施內要增設小拱棚或加蓋草簾等覆蓋物,使夜間溫度不低于10℃。
2.水分管理:扦插后7天內慈姑需水量較少,保持基質濕度在80%以上即可,葉鞘張開抽出真葉后,應加大水分供應量,根據天氣情況每天噴水1~2遍,避免干旱引起葉片干枯,發現基質表面發干變白時及時噴水。
3.光照管理:結合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的調節,統籌調節光照條件,慈姑育苗期間盡量保證每天必要的光照時間,采用新的棚膜,有利于促進光合作用和提高棚內溫度;對于春提早育苗的慈姑,尤其是寒冷階段的連陰雨天氣,在保證棚內溫度10℃的基礎上,早晨應及時揭開無紡布或草簾等覆蓋物,下午延遲覆蓋,以增加光照。
4.養分管理:慈姑頂芽中所攜帶的營養物質很少,因此在頂芽底部有須根長出后,就可以進行適量追肥。根據植株長勢勤施、薄施,氮肥對幼苗的生長量影響最大,較低的磷肥有利于慈姑根系的發育,鉀、鈣元素可以增強其抗病能力,因此要多種營養均衡供應,每盤每次追施三元復合肥(15-15-15)3~5克。
5.病蟲害防治:選用基質進行無土育苗,基質中不帶有病菌,應控制慈姑頂芽中攜帶的病原菌,育苗前可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浸2小時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3小時,可以減少苗期黑粉病的侵染;起苗定植前將種苗連根拔出,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中浸泡1~2分鐘,可有效預防或推遲大田發病期。
(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張永吉 郵編:22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