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騰
整整花了4個月,凱西·亞伯(Casey Abel)為一家日本車企物色到一位優秀的數據中心架構師(data center architect)人選。
隨后,他們進行了多次面談,一切進行得非常順利,可在最后時刻,那位IT工程師卻選擇一家國外電子商務公司,因為后者給的錢更多。
薪資問題
亞伯是日本一家獵頭公司的總經理,正在幫車企找合適的IT人才,他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卻收效甚微。
“薪金不匹配的問題太嚴重了。”他表示,“有些工程師一年可以掙2000萬日元,而你卻試圖用傳統汽車工程師700萬到900萬日元的薪水希望將他們招致麾下。”
當下,汽車行業正朝著智能網聯方向飛速發展。為了在汽車共享和云端監控等領域獲得更高的利潤,引入優秀的IT人才正變得越發重要。
雷諾-日產聯盟CEO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曾表示,在全球人才戰爭中,日本汽車制造商絕不能輸給Uber和特斯拉這樣的新興競爭對手。
不過,要想真正吸引這類人才,日本車企需要大幅提升薪資待遇,畢竟需要IT人才的并非只有車企,包括科技、商務、銀行等在內的各行各業對于他們都是求賢若渴。汽車制造商“預算非常吃緊,利潤也普遍較低”,相比科技公司少了些許優勢。
為應對這一問題,日本車企正在想方設法。本田計劃在全新的東京研發中心實行更加靈活的薪資政策,豐田則把智能網聯業務設在了美國,公司發言人透露其薪水具有不錯的競爭力。
人才短缺
Manpower年度市場調查表明,日本自2010年起出現了史上最為嚴重的人才短缺,其中IT行業尤為突出。
日本經濟產業省數據顯示,2016年日本國內有171000個IT職位空缺,到2030年,這一數字可能會增加4倍,達到789000個。
目前,全世界范圍內的人才競爭都在加劇。
2016年10月,日產宣布,2018年之前,將在東京招聘150名軟件、云端計算、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方面的工程師。
大眾計劃在三年內雇傭 1000多名IT專家,從事高科技、游戲和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究。本田也打算在東京設立一個人工智能和IT的研發中心。
2016年11月,豐田公布了智能網聯汽車戰略,計劃設立一個大數據中心,收集駕駛員的駕駛數據來開展全新的業務。
比如通過對駕駛員駕駛習慣的分析,為其提供定制化的保險方案(UBI)。同時,豐田還聘請了前美國國防部科學家吉爾·普拉特(Gill Pratt)幫助自己在美國開展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
“要做好這些復雜的事情,你需要大量優秀的人才。”IHS自動駕駛分析師稱,“雖然日本國民教育水平很高,但很多IT方面的高質量人才都去了硅谷之類的地方。”
近期,就“IT是否是一個有趣的行業”話題,日本經濟產業省在幾個國家做了調查,其中印度尼西亞、印度和美國得分最高,而日本則排在最后。
設計周期
除了薪酬的問題,設計周期過長也是IT從業人員不愿選擇車企的一個主要原因。
通常來說,一輛汽車的研發周期需要幾年,而開發一個系統和應用往往只需幾個星期。Here亞太地區主管曼達里·卡勒斯(Mandali Khalesi)曾說:“在IT行業待久了的人不太喜歡過長的設計周期。”
對此,日產卻并不以為然,它正決心將這一點轉化為自己的優勢。日本經濟產業省調查顯示,日本接近一半的IT從業人員從來都不會跳槽,中國為21%,美國僅有14%。
目前,日產正在東京打造一個150人的智能網聯部門。它認為,日本IT技術人員“從一而終”的工作態度將會讓自己在和硅谷的競爭中占據優勢。
2016年加入雷諾-日產聯盟的Here前高管雷繼奇(Redzic),目前主要負責公司網聯汽車的IT業務。他表示,如果員工來一兩年就走了,他們會很受傷,好在日本IT從業人員一直有著“從一而終”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