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明 劉蘭蘭/文
基于企業聯盟的道路貨運業集約化發展研究
王若明 劉蘭蘭/文
本文在分析道路貨運業集約化發展內涵的基礎上,對企業聯盟推動道路貨運業集約化發展的實現機理、發展路徑進行了探討,提出了資產集約型、共建共享型和供應鏈整合型三種聯盟模式,為道路貨運業集約化發展提供參考。
道路貨運、集約化、企業聯盟
道路貨運是綜合物流體系中運輸總量最大、從業人數最多的活動,具有快捷方便、靈活性強、能夠實現門到門服務等特征,在推進物流業發展、支撐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和服務民生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然而,我國道路貨運行業一直以傳統運輸方式為主,服務同質化程度高,資源整合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嚴重不足,行業整體處于低質化和粗放式的發展狀態。
面對我國經濟的新形勢、新常態,國務院及交通運輸部明確要求道路貨運業應開展集約化發展行動,提出以重點培育扶持骨干企業為抓手,凝心聚力、促進道路貨運業集約化、智能化、標準化發展,推動產業升級。同時,道路貨運企業自身也迫切期待改變服務方式,以集約化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綠色的貨運服務,提升競爭力。鑒于此,本文試圖從企業聯盟的角度入手,在立足道路貨運行業特征的基礎上,以整合、創新的思路,對道路貨運業集約化發展內涵、發展路徑等問題進行探討,為道路貨運業健康穩定發展行動提供參考。
1. 道路貨運業集約化發展內涵
集約化概念是相對于“粗放式”而言,是以連接、凝聚各子系統為基礎,優化組織各經營要素,從而提高整體效率和效益的過程。道路貨運業集約化發展作為貨運產業組織理論的重要研究對象,指在特定的條件下,采取一定的方式對道路貨運企業的信息系統功能、基礎資源、貨運信息、貨運網絡、技術人才等經營要素進行集中管控、重新調配,使道路貨運企業作為整體在運作,實現經營集中化、管理科學化、運作統一化、服務標準化和發展規模化的一種發展方式。
本質上來講,道路貨運集約化發展是從道路貨運企業資源層面出發,以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為基礎,以優化配置、集中管控、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等特征表現來實現貨運資源的有效調配與整合,最終解決貨物流通效率的問題。
2. 企業聯盟是重要方式
企業聯盟是由多個具有共同戰略利益和業務互補的企業組織在保持各自獨立性的前提下,為達到共創市場、共擔風險、共享利益等戰略目標,借助協議或契約等形式結成的資源優勢互補、要素水平雙向或多向流動的組織。這種通過合約或技術手段使物理上獨立的道路貨運企業聯合在一起的組織可以使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的企業協同完成貨運任務、互補資源與知識,最終實現道路貨運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優勢。具體表現在:(1)能夠集中管控和調配聯盟產業資源,充分發揮盟員企業資源互補優勢,降低貨運成本,提高運輸的生產效率和效益;(2)盟員企業間的知識共享與資源整合能夠推動道路貨運服務規范化、硬件設備升級化,進一步滿足其它行業的貨運服務需求;(3)能夠統一協調調度盟員企業的網點、線路和運輸服務,促進各種經營要素的協調發展。由此可見,企業聯盟作為現代企業組織的一種制度創新,對推動道路貨運業集約化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我國道路貨運企業主要以簡單的運輸業務活動為主,尤其是中小型企業,資本優勢不明顯,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也較匱乏,無力自發探究貨運企業先進的組織管理思想和運輸技術,普遍以粗放式發展為主,服務創新能力不足。在當前經濟形勢面臨新挑戰的環境下,這些企業迫切期待能夠借助外部資本和信息資源來提升自身發展能力。
企業聯盟作為集約化發展的重要手段,聯結起了不同類型的企業,以相互合作研發、學習、交流和借鑒的方式,能夠實現不同價值觀、不同知識文化、不同資源與企業的相互融合,不斷創新資源和能力。盟員企業可以從中獲取超出企業自身范圍內的經驗性知識,擴大知識的獲取范圍、種類和效率,不斷將企業外部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融入到企業的管理當中,進而轉化為自身的創新能力,提高企業經營能力,使之成為企業革新的重要推動力,進一步加快企業集約化及其縱深化發展速度。
企業聯盟一方面加速了知識和技術在各道路貨運企業之間的傳播與擴散,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又不需要較大投資就彌補了道路貨運企業自身資金鏈的不足,這必然成為那些資源、網絡或者組織化程度不高的道路貨運企業利用外部資源集約化發展的重要方式,最終實現多家企業資源信息協調統一,有效推進道路貨運企業集約化發展,提升整個網絡的運輸組織效率。
根據不同分類方式,企業聯盟集約化發展有不同路徑。本文結合道路貨運行業特征和企業聯盟模式,提出并分析了資產集約型、共建共享型和供應鏈整合型三種企業聯盟集約化發展路徑。
1. 資產集約型聯盟
資產集約型聯盟是以資產為紐帶,在市場機制作用下,將多個道路貨運企業檔次較高的車輛、設備等優良資產進行重組,使分散貨運資源轉變成集約資源,從而快速擴大道路貨運能力,形成規模經濟和集約化運作的一種產權式企業聯盟。
資產集約型聯盟組織結構較為穩定,合作緊密,易于形成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品牌意識,增強盟員企業間的信任感和責任感,在市場上有較強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應成為道路貨運企業實現集約化發展的主要方式。浙江省玉環縣眾多的小貨運公司以各自的運輸業務量和貨幣資金量為基準組建成立的浙江陸通物流聯盟就是該類型的重要實踐。同時,由于該模式組合的過程比較復雜,轉置成本高、靈活性較小、風險較大,容易受到政策限制,模式的形成需要得到行業主管部門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而且必須在強烈的市場需求和企業重組愿望前提下進行才能得到較好的集約化效果,為此,該模式比較適合發展較好的,經營能力較強的道路貨運企業。
2. 共建共享型
共建共享型是道路貨運企業間采用合同或協議等形式,以貨運線路、貨運場站或營業網點為依托組建的,以“品牌共享、線路共營、場站共享”為主要特征的新型契約式聯盟模式,如以貨運線路資源集約發展的精品專線聯盟、以甩掛場站資源集約發展的甩掛運輸聯盟等等。該模式下企業間沒有對資產進行重組,一般不發生產權關系,僅僅是簡單地通過共建共享道路貨運資源來強化企業間的聯系,能夠避免行業內的盲目競爭。
由于共建共享聯盟模式組建過程簡單,具有較大的動態性和靈活性,而且節約社會資源,符合市場引導企業的規律,屬于大眾性聯盟模式,容易成為廣大企業主聯盟的首選方式。但是,由于共建共享型模式缺少長期利益的驅動,而且是以契約式為連接,組織結構穩定性和控制能力較差,相對來說更適用于服務能力具有較大差異的道路貨運企業之間的合作。
3. 供應鏈整合型聯盟
供應鏈整合型是指通過整合以貨物為紐帶的上下游企業,充分發揮道路貨運企業在供應鏈各階段、各環節企業的物流功能,實現對貨物運輸全過程的總體把控,形成供應鏈一體化發展的模式。具體來說,該模式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與供應鏈上游的大型生產制造企業形成聯盟。比如與汽車制造企業之間結成聯盟,開展汽車生產過程中原材料供應商、零件制造商、整車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運輸、配送等環節的道路運輸服務,聯合這些提供服務的道路貨運企業一起形成專為汽車制造服務的專業供應鏈企業聯盟。另一方面是融入供應鏈下游的商貿貨運網絡平臺,加強與大型百貨、零售或批發商等商貿流通業的戰略合作,推出寄件及快件自提業務,快速實現運輸網絡無縫對接。
供應鏈整合型聯盟是一種以專業化為導向、以客戶和市場為中心的發展模式,不僅能夠進一步擴大貨運需求市場,將增值點不斷擴延,完成供應鏈向價值鏈的轉變,而且可以使道路貨運企業加快資源整合,流程優化,構建自己的服務領域,以專業化優勢提高服務質量和貨運效率,實現由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式發展。
企業聯盟作為道路貨運業集約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將成為未來整個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企業聯盟集約化發展路徑多樣,不同類型的道路貨運企業、同一道路貨運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應選擇的路徑也有所不同。為此,各道路貨運企業需結合自身實際現狀和需求選擇合理的集約化發展模式。
本文對道路貨運企業聯盟集約化實現機理、發展路徑進行了探討,給道路貨運業改革實踐提供理論參考。當然,在改革實施過程中,需要相應的對策機制進行保障,具體應包括:(1)尊重市場規律,堅持市場主導,充分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2)堅持政府引導,以企業聯盟為主導模式,加強政策導向和行業指導,整合資源,加快形成一批以規模化、集約化、網絡化、品牌化等為特點的龍頭骨干企業,提高龍頭骨干企業輻射帶動能力。(3)健全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方式,構建行業集約化發展體系,不斷夯實現代道路貨運業的發展基礎,為道路貨運企業集約化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推進道路貨運產業轉型升級,為我國經濟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運輸服務保障。
作者王若明單位為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劉蘭蘭單位為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