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梅(臨夏中學甘肅臨夏731100)
淺談高中體育教學素質教育
□魏元梅(臨夏中學甘肅臨夏731100)
在我國教育新課改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當下,素質教育顯得至關重要,體育亦成為不容被忽視的學科。和文化課不同的是,體育課作為一門戶外課,是提升身體素質的主要途徑,而身體素質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因此,學校體育成為教育全面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就素質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做簡要闡述。
高中體育體育教學素質教育實施
體育不同于其他學科,在增強體質的同時,還擔負了思想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使命,體育課程的開設是提高人口素質的一個重要手段。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僅僅把重心放在學生身體的發(fā)展,忽略了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弊端日益顯露。根據新課改對體育教學的要求,體育課不但要向學生傳授體育和衛(wèi)生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又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高中階段是人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身心發(fā)展對今后一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體育課是一門教師教、學生學、練合一的課程,體育教師在從事體育教學工作的時候,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考慮國家利益、民族利益,把培養(yǎng)對國家和民族有用的人才當做自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把體育教學與我們國家當下的政治形式、經濟發(fā)展、教育改革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只有將這些作為指導,體育教學才不至于會迷失方向。近些年來,對體育教學的研究者日益增多,優(yōu)秀見解也不在少數。本文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針對體育教學的具體特點、體育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怎樣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三個方面做簡要分析。
體育教學是指在老師和同學的共同參與下,采取合乎體育教學一般規(guī)律的方法,引導、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體育知識和衛(wèi)生保健知識,掌握基本運動技能和日常體育鍛煉方法,增強學生體質,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教學。它是有組織、有計劃的教學育人過程。不同于其他學科,體育這門學科有較強的技術性,所以體育有其自身的教學特點,這就要求一個合格的體育老師需要認識并掌握這些教學特點,遵循認識的一般規(guī)律以及體育教學中的特殊規(guī)律,合理計劃、有特色地開展教學,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提高全民素質。
1.1、教學內容特點
對于體育教學內容,技術所占的比重要遠遠超過體育理論知識。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有別于其他文化課程的教學內容,重技術多于體育理論,是技術教學,學成后主要是用于身體實踐。和其他課程一比較,體育教學內容的特殊性特點就鮮明地體現(xiàn)出來了。學習和開設體育這門課程,是為了讓學生在枯燥的文化課學習之余,可以鍛煉身體,強身健體,到社會后能夠建設祖國、報效祖國。學生在體育課上鍛煉身體主要是通過各式各樣的運動項目,這就體現(xiàn)出體育這門課程學習的主要內容是體育技術,而體育技術需要經過反復實踐練習、摸索改進,最終轉化為體育技能。
1.2、教學組織形式多樣化特點
教育學倡導: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懂得因材施教,體育課作為國家明文開設的課程自然也不例外。體育課教學是在活動過程中進行的,高中生身心都還未發(fā)育完善,處在成長階段,他們往往精力充沛,富有激情,求知欲也極其旺盛。一個大集體,男女生性別差異和每個學生性格差異、身心素質水平、活動能力都有不同,還有諸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如:環(huán)境的干擾,場地、設施等條件的制約等。由于體育課對于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的基礎和水平有重要影響,而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基礎狀況和水平又存在著個別差異。考慮到這些差異性,就要求在體育課上,不僅要照顧到男生女生在性別上的差異,還應當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對于這些差異要采取不同方法進行區(qū)別教學,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區(qū)別對待在體育教學中往往體現(xiàn)在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教學或者分組教學。針對健康狀況不太好和身體機能發(fā)育不完善的學生還專門開設有保健性的體育課;對于健康狀況良好和運動技能較好的學生開設提高深度和廣度的專項課。我國高中體育課組織教學形式既有全班性的形式,也有分組的形式和個別的形式,是由多種組織形式相互協(xié)調、相互配合的多樣化課程。
1.3、教學功能特點
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視青年一代的品質和品格培養(yǎng),也對年輕一代所要具備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體育課程自身的功能特點,對于學生品格和意志的培養(yǎng)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作用。在以往的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體育教學顯示了其鮮明獨特的教育功能。譬如,體育活動的規(guī)則性,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守時、守紀律的品格。在體育活動中學生需要克服器械重量、克服惡劣環(huán)境、克服自然條件的困難,這些都能夠無形中鍛煉出學生忍辱負重、不畏困難、刻苦耐勞、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的意志。體育活動中的競賽性則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精神,讓他們有和平競爭意識,融入到全球化的競爭浪潮中去。另外,體育活動具有明顯的群體特征,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活動,可以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利于人際交往,同學間的相互合作比如田徑接力賽還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升溫和團結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素質教育是以人的發(fā)展和當下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為實施依據,以全面提升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目標,尊重學生主體精神和主動精神,認識到學生是完整的人,以學生為主體,注重開發(fā)人的智力和潛能,形成健全個性的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等的一種特殊教育。21世紀的今天,世界各國聯(lián)系緊密,日益成為一個整體,現(xiàn)如今全球正在面臨著一場新技術革命的考驗。這一場技術革命是一把雙刃劍,對于各個國家,即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從某些方面來看,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此時等同于機會平等,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對于處在發(fā)展時期的中國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機會,給我們與發(fā)達國家縮小差距提供了便利條件。科學技術的進步迫在眉睫,而科技的進步關鍵問題是人才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的直接和關鍵途徑就是教育。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特定的環(huán)境下,體育教育價值取向也都是不一樣的,體育價值的所在通過當下社會的需要得以體現(xiàn)。從中國的發(fā)展趨勢來看,我國的基本國情表明,社會需要高素質的人才來增強我國的整體實力,讓我國在國際舞臺上更具競爭力。所以說,體育教育的價值在于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的人才。而對于高素質人才的定義,不僅僅是體魄強壯的,更應該是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我國近些年來對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做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們國家學生體質的健康狀況歷年來持續(xù)下降。過多的營養(yǎng)攝入、較少的消耗導致營養(yǎng)和消耗失衡,學生肥胖病的發(fā)病率較高,患肥胖病的學生人數比率上升,近視比率更是居高不下。上課學生發(fā)困率較高,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效果和效率。學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協(xié)調合作能力弱,甚至不知道應該怎樣和別人和諧相處等。而這些人中,大多是高中生大學生等知識分子,這樣一來,我國科教興國的人才效益直接下降。
綜上所述,青年一代尤其是在校知識分子,必須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以此為基礎才能更好地養(yǎng)成思想道德素質,素質教育在學校體育教育中就顯得極其重要。學校體育教育不但使學生擁有好的身體素質,還滲透著對學生心理素質和思想文化素質的教育,倘若我們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只是強調體育鍛煉功能而忽視了其社會功能和道德功能,后果也是很難想象的。因此,學校體育不僅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對于我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么,怎么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當下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了,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應該如何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呢?毋庸置疑,首先應當從體育課的教學實際出發(fā),根據體育教學的幾大特點,結合教師、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其次要遵循體育這門學科的思想滲透規(guī)律,選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手段,將教育思想滲透到體育教學之中,貫穿體育教學的始終,如此方能達到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3.1、棄舊揚新,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通常是以老師為中心和標準,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久而久之,體育課堂就會變得枯燥乏味,使得學生對體育活動提不起興趣,甚至會使得部分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這不但使學生喪失了個性自由發(fā)展的機會,更加不利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需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以老師為中心的模式,轉為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做自己學習體育的主人,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新教學模式,將二者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同時又學到知識,形成他們自己所具備的鍛煉能力。
3.2、有計劃進行教學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老師應當結合體育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有計劃地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教師要努力去思考挖掘出體育教材中的可教因素,結合教材內容和高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特征進行教育。高中生理解能力相對較強,因此在體育教材中,有一些內容的思想性也較強,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這部分內容,聯(lián)系高中階段學生的思想實際,采用新穎生動的形式,通過極富趣味性的練習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比如在基礎知識方面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教育他們積極鍛煉身體、強健體魄是為我國的繁榮富強打下堅實基礎,引導學生把參加體育鍛煉當成自身的社會責任,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意識。
3.3、教師言傳身教
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神圣的,自然也是學生在學校里最為依賴的人。為人師表,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在學生的面前展露無遺,很多學生都將教師的言行舉止當成自身行為的典范,教師的基本素質、思想品德等等對于學生來講,都具有極其深刻的影響。孔子曾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想到自己肩負的重任,做到身正、言正、行正,以身作則,做好學生的榜樣和表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身首先應該要求自己做到。教師不但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衣著等外在因素對學生的影響,還應注意自身教學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的思想面貌、工作態(tài)度等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總的來說,把實施素質教育這一艱巨任務融入到體育教學中來是一場攻堅戰(zhàn),也是持久戰(zhàn),是每一位體育教師將要面臨的一個嚴峻考驗。不管怎樣,堅持面向全體學生、要求學生全面、主動發(fā)展,始終是在體育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xiàn),這就需要每一位體育教師為此付出努力,在體育教學中積極主動地為素質教育的實施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張洋.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個性培養(yǎng)的研究[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23.
[2]吳京錦.素質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體現(xiàn)及實施[J].體育博覽, 2011,10.
G807
A
1006-8902-(2017)-04-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