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瑞
(中國計量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8)
我國企業物流運輸中的法律問題探討
胡曉瑞
(中國計量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8)
分析了我國物流運輸領域的立法現狀,并指出我國企業物流運輸中常見的法律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最后提出一些建議,以推動相關法律體系的完善,保障我國物流業平穩健康運行。
物流運輸;物流業;法律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物流業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由于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及復雜化,物流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很多繁瑣的問題,阻礙了行業的順利發展。本文就我國目前物流運輸過程中遇到的法律問題進行解讀。
目前我國主要的物流運輸方式有四種:公路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和水路運輸。這四種運輸方式都有自己獨有的優點和缺點,并且彼此互補,形成我國的運輸網,同時每種運輸方式都有相應的法律條約。
2.1 公路運輸法
在我國的交通系統中,公路運輸起著主導作用,是最主要的運輸方式,使用頻率高。公路運輸是人們的首要之選,因為公路運輸有著較為顯著的優點,尤其是短途運輸,能夠便捷、安全、快速地到達目的地,價格也相對低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高速公路交通管理辦法》等是針對公路運輸所制定的法律法規,但由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日益復雜,很多法律法規不適用于現階段,再者,這些法律制度是由不同機構、在不同時間制定的,所以許多章節相互矛盾,無法解決實際的問題。
2.2 鐵路運輸
鐵路運輸比較適用于長途運輸,在我國物流運輸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鐵路主要運送長途、數量龐大、遠離市中心的貨物,安全系數在四種運輸方式中最高,深得人們信賴。我國鐵路的法律規范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鐵路貨運事故處理規則》、《鐵路零擔貨物運輸組織規則》等,這些法律條約全部是由鐵路部門統一制定的,內容相對完整系統,沖突的地方少,但其中存在一些不平等的條約,致使托運方和承運方權力和義務失衡,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企業的利益。
2.3 航空運輸法
航空運輸的優點和局限都比較突出,最大的特點是快速、高效,但費用高,運輸量比較少,適合運輸貴重物品或者文件、藥物等急需物品。我國航空運輸的法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法》、《中國民用航空貨物國內運輸規則》等。我國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簽訂了航運協議,并且已經加入了《華沙條約》等國際航運條約。由于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越來越頻繁,而航空在國際間的運輸相對重要,所以世界航空運輸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但同時出現的糾紛和問題也越來越多。雖然我國和國際都制定了許多相關法律,但內容都相對落后陳舊,而且國際上的法律條約有時對我國不利,所以在使用時,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后再使用。
2.4 水路運輸法
水路運輸的優點是運輸數量多、價格低廉,缺點是危險系數大,風險很高,速度慢,并且有選擇性,僅適用于沿海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是規范我國海路運輸的法律條約。水路運輸和航空運輸都與國際接軌,所以,我國的水路運輸法律在不斷的改進,大大便利了企業運輸,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3.1 逾期交付
所謂逾期交付是指承運人和托運人在貨物運輸之前簽訂合同,合同中明確規定了貨物到達的時間,如果承運人在規定的時間沒有將貨物運送到達目的地,這就是逾期交付。但在途中可能由于某些特殊因素,如自然因素或者貨物違反國家的某項規定而被扣留等,對于這些,我國物流法規給予了承運人免責權利,保護承運人的利益,所以,為了更好的平衡雙方的利益,在貨物運輸之前需要雙方協調好責任歸屬,最大程度的降低風險和成本。
3.2 誤交付
承運人誤把貨物交給非托運人指定的收貨方,導致合同規定的收貨方收不到貨物的狀況稱為誤交付。在我國的《合同法》中有明確的規定,托運人在發送貨物時應正確無誤的填寫收貨方的地址、姓名、電話等信息,為了避免出錯,承運人和托運人在簽訂合同時應該再次檢查信息是否正確,之后承運人方可送貨,整個過程必須嚴格遵守雙方的協定,避免出現不必要的糾紛。
3.3 貨物的毀損滅失
貨物的運輸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在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許多狀況,使貨物不能安全準時的到達收貨方的手中,這些狀況由兩大因素導致,一是人為原因,比如搬運不當致使有些易燃易爆易碎的物品損壞,或者粗心導致丟失,甚至有些工作人員故意拿走等。二是自然原因,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天氣,下雨下雪等都有可能導致貨物毀損滅失。由于貨物的性質各不相同,所以這些狀況出現時,后期的賠索工序極為復雜,阻礙了物流的正常運行,我國雖然有物流法規,但是依舊難以應對各種各樣不同的狀況。所以,在物流運輸過程中應當實行嚴格管理,將相關風險壓制到最低。
4.1 大力宣傳物流法規,有效避免物流糾紛
隨著電商的崛起,物流運輸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同時,物流糾紛也被大眾所熟悉。物流糾紛的出現不僅會給企業的正常運行帶來不利影響,同時也會導致一些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不利于企業競爭力的提升,破壞了物流運行的良好氛圍。因此需要制定相對更加完整系統的法律法規,并且善于針對出現的新問題對法律法規進行更新,使其更好的適應于物流運輸業發展的需要。最重要的是,法律只有被人熟知才能更好的實行,所以物流法規的宣傳就顯得尤為重要。各個媒體要加強對物流法規的宣傳,使物流雙方都能夠懂法知法并且守法,雙方的共同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同時,也可以規避不必要的物流糾紛。
4.2 完善物流運輸價格和稅收方面的法律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要求我國在制定相關物流法律時應充分考慮到國內外兩方面的因素,重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調節作用,制定合理的企業物流法律法規,使企業物流管理更加公開、高效。
我國鐵路和歐美國家的鐵路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都是由壟斷集團控制,因此這些國家的經驗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比如雖然是集團壟斷控制,但是由國家制定法律,根據自身的特點,從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稅收政策,實現鐵路物流運輸的高速運轉;公路作為基礎運輸要嚴格打擊亂收費、高收費的情況,并且要不定期進行檢查,對亂收費的行為進行嚴厲處罰;國家應制定一個靈活的收費和稅收標準,以最低和最高為不能逾越的界限,確保公路運輸平穩、高效的運行。
4.3 建立統一的物流管理體制和監管模式
我國物流運輸最突出的缺陷是管理分散,沒有統一的、健全的體制來制約,再加以很多時候為了滿足國家之間的物流需要,已經進入了了國際環境,由此引發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水路運輸和航空運輸為了各自的利益,采取各種不正當的手段進行競爭。地區政府常常只關注港口、機場、火車站等基礎設施的建立,卻不關注各部門之間的聯系和銜接,導致運輸不能順暢進行,也沒有對整個物流系統進行整體規劃,沒有進行統一的網絡化跟蹤管理。在多頭管理的情況下,各部門之間常常意見不一致,導致協商無法進行。一個企業如果需要多種方式運輸,則要向不同的部門申請,在進出通關口又有許多程序,繁瑣復雜,無形中增加了許多成本,消耗了許多時間,所以很多企業不愿選擇多種運輸方式聯合運輸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企業的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急需建立統一的、合理的管理模式,優化各部門的工作程序,實行統一監管,嚴厲打擊區域亂收費亂執法的非法行為,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企業物流效率。
(1)對物流經營者的建議。首先要全面、認真的簽訂勞動合同,合同內容應盡量詳細,包括貨物起始地和目的地的地址、姓名、聯系方式、運輸質量的要求、時間的要求、出現特殊狀況時的賠償條約等,力求將糾紛產生的幾率和產生后的損失降到最低。二是加強對貨運車輛的管理,要利用高科技技術,嚴格監察車輛的運輸狀況,收貨方有要求時為對方展示車輛的位置和運輸狀態,方便客戶查詢。
(2)對行業管理者的建議。首先建議政府部門制定統一的、規范的運輸合同文本,運輸雙方嚴格遵守條例來進行合同約定,以免少寫漏寫,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第二,建立安全保障機制,建議政府部門和工商行政部門加大對物流市場的監察力度,主要從車輛的狀況、運輸市場準入關、司機的駕駛證三方面來約束,保證物流安全。三是加強對不規范的物流企業的懲罰力度,督促企業依法運輸和規范化經營。
行業的主管部門應依照物流運輸的政策、法律法規對物流市場進行監督,善于發現問題。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物流運輸更加復雜化、多元化,這就要求監察部門全身心投入物流運輸的監察工作,保證物流業規范化運行。
政府部門應該參與到物流運輸活動中,采取宏觀調控的手段,通過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提升交通運輸信息化水平和物流運輸的科技水平,促進物流運輸業跨越式發展。
(3)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物流運輸業的服務水平。物流業發展起步較晚,物流的基本理論、操作、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物流業的從業人員應通過系統的培訓,提高自身的素質,更好地應對物流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同時應依靠科技進步全面提高物流運輸業的服務水平。
(4)發展綠色物流。從可持續的角度出發,在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監管力度和信息化水平的基礎上,發展綠色物流始終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不僅有利于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也是企業長久平穩運行的保證。
(5)培養高素質物流人才隊伍。隨著物流業的飛速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應通過多種舉措培養適應行業需要的人才,比如在大學設立物流專業,開設物流培訓機構,培養專業型人才,同時也可以對物流企業進行引導,促進它們關注人才培養問題。
(6)發展第三方物流。隨著我國加入WTO和電商的崛起,第三方物流已經成為物流領域的重要支柱。大量外國企業進駐我國,對物流服務的要求提高的同時,也對我國物流管理提出了更加嚴峻的考驗,第三方物流也不例外,所以,每個物流企業必須采取措施,不斷創新,提高自主競爭力,抓住機遇,在競爭中獲得發展。
(7)加強利用網絡優化物流管理。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電子商務越來越活躍,物流與網絡相結合、以網絡來優化物流結構成為大勢所趨,比如利用網絡和GPS定位監管物流運輸,使收貨方直接通過網絡查詢狀況,減少了人工服務的錯誤率,使交易雙方的時空距離為零,減少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監控并予以報警,有利于促進物流業的發展。
在我國的企業物流運輸過程中,離不開法律法規的約束,但目前有關物流的法律條約還不健全,不適用于現在物流運輸中所遇到的錯綜復雜的問題,這就需要結合我國國情完善法律,同時對于出臺的法律積極地進行宣傳,使物流雙方加強自身防范,也使其在物流運輸中遇到問題后能夠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同時,要加強物流業的監管力度,監管人員要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為物流業的平穩健康運行做好保障工作。
[1]黃珣.論企業物流運輸中存在的法律問題[J].物流技術,2014,33(1):100-101.
[2]戴晶晶.試探究企業物流運輸中存在的法律問題[J].科學中國人,2015,(1Z).
[3]呂凱.簡析企業物流運輸中的法律構建問題[J].中國商貿,2012,(16):177-178.
Discussion on Legal Issues in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Activiti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Hu Xiaorui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In this paper,we analyzed the current legislative status of th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sector in China,pointed out the common issues encountered in the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activities of the Chinese enterprises,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ir solution and at the end presented some pertinent suggestions.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logistics industry;legal system
F253;F252.13
A
1005-152X(2017)06-0027-03
10.3969/j.issn.1005-152X.2017.06.008
2017-04-07
胡曉瑞(1989-),女,河南濮陽人,中國計量大學經濟法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