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學生的已有經驗緊密關聯、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使學生產生心理挑戰的學習內容,都可視為有生命的學習材料。在小學數學練習教學中挖掘生命元素,凸顯數學練習的生命價值,是踐行“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標理念的重要表現。這讓學生的思維發展在實踐中接受挑戰,使他們的數學學習充滿生命的氣息。
【關鍵詞】數學練習;生命元素;多維視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44-0033-02
【作者簡介】姚華,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劉海粟小學(江蘇常州,213161)副校長,一級教師,常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骨干教師。
眾所周知,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從學生的學習過程看,理解、掌握數學知識,一般會經歷“意象感知—表象思維—練習鞏固—應用評價”等一系列過程。意象感知、表象思維是學生理解知識必經的過程,練習鞏固、應用評價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
一、多角度審視數學練習現狀
1.練習目標定位發生偏離。
數學練習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學練習教學中,教師應直面學生差異,讓不同的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得到相應的發展。可現實中,練習教學目標往往過高,忽略課本資源隨心所欲改練習、隨意拔高難度不接地氣做練習等現象時有發生。其原因在于教師不了解課本練習的編排意圖,沒有深思教材練習的價值所在,簡單甚至草率地讓學生完成練習。
2.練習內容取舍存在偏差。
新課標指出: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數學練習內容的選擇、組織和設計同樣需要符合學生實際,便于學生體驗、探索。可現實中,一些教師對練習內容的取舍往往存在偏差,從而造成簡單的機械重復式練習、走過場的照本宣科式練習,使數學練習應有的視野拓展功能、人文情趣價值都無從談起。
3.綜合學習價值出現偏移。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逐步深入,綜合實踐性數學練習開始受到一線教師的重視。可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往往更多地關注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而忽視了綜合實踐練習應有的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等功能,從而錯過了讓學生體驗數學價值、感受數學人文性的時機。
二、凸顯數學練習的生命價值
小學數學練習是綜合提升課堂學習內容、遷移應用學科知識、提升課程意義、重塑生命意義的重要環節,是拓展學習空間的手段,是學生實踐、體驗的過程,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途徑。每一次練習都應成為學生生命生長的一個基點。教師應把數學練習當作溝通學生課內外學習和生活的重要載體,把數學練習變成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種自覺的學習需要、生活需要和人生需要。
1.優化課內練習設計,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感知生命。
課內數學練習,需從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出發,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心理、生活經驗的基礎上,以學生喜聞樂見、感興趣的事物為元素,設計富有童趣又不失數學味的練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
(1)創設情境,在自主參與中練習。開展現場情境化練習,往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望等內部學習動機,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抑制迅速轉為興奮,從而使學生在模擬情境中自覺學習、自主建構。例如:學習完蘇教版一下《認識元、角、分》,可以設計“今天我當家”的情境活動,展示琳瑯滿目的商品,讓學生自主購物,并提問:八元五角錢可以買些什么?你最喜歡買什么?一共要花多少錢?……這樣,將枯燥的習題改為可供參與的情境練習,讓學生在模擬生活實踐中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預設主題,在任務驅動中練習。設計主題式數學活動任務,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究,不僅能使他們深入理解知識內涵,而且能促進他們自主內化知識。例如:學習蘇教版六上《認識百分數(利息問題)》一課時,可設計多樣的主題練習:如調查目前銀行利息情況,結合本課學習制作專題小報告;結合家庭實際,為家里自擬儲蓄計劃;模擬填寫存單、核算利息稅……如此豐富的主題練習,既能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又有助于拓展他們的視野,提升他們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巧設項目,在繪圖操作中練習。數學繪圖本身就是數學練習的重要內容。在學生掌握基本的繪圖技能后,可以設計一些項目練習,例如:學習了蘇教版五上《認識圓》后,可以布置創意廣告牌制作項目練習——“繪制美麗的逗號”。要求學生用圓規在方格紙上畫出美術體逗號,給這個逗號外邊鑲上金屬條,并計算金屬條的長度;把這個逗號剪下來,計算這張長方形紙的利用率。要完成這個項目練習,學生需要綜合運用繪圖、計算等數學技能,學生的觀察、分析等綜合能力也將得到協同發展。學生可以從中品味知識的魅力,感受數學的價值,體驗數學的樂趣,激發數學的應用意識。
2.豐富課外練習形式,讓學生在綜合學習中激勵生命。
讓學生帶著數學認知走向課外,參與數學實踐等綜合學習活動,有利于他們感悟數學本質,并逐步養成自主發現、探究實踐等數學學習能力。教師應組織并指導學生在實踐中進行數學練習,將練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其他學科的學習相整合,促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知識的價值,自主完善知識結構,使個性化的生命成長體驗在數學學習中得到升華。
(1)親子互動式練習。如:學習了“游戲的公平性”后,可讓學生在家里與家長玩游戲,自己制定游戲規則,但要保證游戲的公平性。再如:學習完蘇教版六下《比的應用》后,可布置學生與家長配合,調制果飲或配兌消毒液。這樣的親子互動練習,打破了課堂教學時空的限制,讓學生的體驗更加真實具體,同時把家庭教育的元素融入其中,有助于他們在數學練習的過程中體驗親情。
(2)調查分析類練習。利用移動互聯網、數字社交平臺等,可以充分發揮數學練習的拓展功能,將學生的數學認知活動由課內延伸至課外,使數學練習與社會生活聯動,體現數學的生命活力。如教學蘇教版六下《總復習(數據與統計)》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某路口車輛通過情況”的調查活動,組織學生分工合作,有的負責車輛分類統計,有的負責結合統計數據繪制統計表、制作統計圖,最后全體成員分組討論各類數據的特點,并結合數據分析給出合理的建議,形成分析報告,寄給環保管理中心和交通管理中心。在此過程中,學生經歷了調查研究、計算比較、分析概括的過程,既內化了知識又鍛煉了能力,同時真切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又指導生活實踐的價值。
(3)故事創編類練習。讓學生結合自身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對學習中發現的規律與解題妙招或對某個知識點產生的疑問和巧解策略進行故事化的創編練習,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品質。例如:教學蘇教版四下《整理與復習(數的王國)》時,在學生初步理解了整數、自然數、“0”等概念及其特點之后,可以讓他們用第一人稱寫一寫關于“0”的小故事。通過故事描述感受“0”小本領大,并結合生活實際分析:末尾的0越多,這個數就越大,是真的嗎?
在改革、創新數學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正確把握數學練習的價值,以學生為中心,以發展人、成就人為目標,為數學練習增加情趣、探究、選擇、互動、挑戰、個性等生命元素,努力凸顯數學練習的生命價值,構建有利于學生生命成長的數學學習平臺,讓數學練習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美樂園、美田園和美家園。
【參考文獻】
[1]王林.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研究與實踐[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2]莊惠芬.魅力數學課堂[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
注:本文獲2015年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二等獎,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