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翔 (閩江學院美術學院 350108)
淺談漆藝在環境設計中的應用
郭振翔 (閩江學院美術學院 350108)
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使得社會公眾的審美訴求隨之提高。尤其是在面對光怪陸離的現代藝術作品產生審美疲勞時,社會公眾開始轉而將目光和視線投入到傳統藝術品領域之中,由此使得中華傳統漆藝成為公眾的新寵,本選題以論述中華傳統漆藝同當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內在關聯為切入點,論證了漆藝在當代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的具體應用方式。
漆藝;室內環境設計;公共環境設計
隨著社會公眾對于自身居住環境的日漸重視和關注,由此使得室內設計益發注重將美學元素融入其中。在這個過程之中,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引起了環境藝術設計人員的普遍關注。從當代漆藝的發展現狀來看,當代漆藝在材質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獨厚的藝術特性以及審美特質,成為環境藝術設計人員的不二之選。通過在環境設計過程之中對當代漆藝的合理運用,將滿足社會公眾對外部環境的個性化審美訴求。有鑒于此,環境藝術設計人員應當思考如何將當代漆藝工藝更好地運用于家裝設計之中,以此提升室內家裝設計的美觀性、藝術性,以便使居于此間的業主獲得完美的感官體驗。
從漆藝工藝的發展歷史來看,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一個應用“漆”的民族。在中華文明早期的河姆渡文化時期,“漆”便已經受到了當時勞動人民的注意,并將此種材質應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漆藝工藝歷經數千年的歲月發展至今,當代漆藝已經同最初的漆藝產生了較大的變化。
從漆藝工藝所依附的載體來看,漆器是漆藝工藝所產生的成果。以往并沒有“漆藝”這一術語,該術語乃是自漆器誕生問世以來,勞動人民對漆器制造工藝給出的稱謂。
從漆藝產生的最初應用情況來看,勞動人民借助對漆藝工藝的運用,確保了一些生活中的常用器皿的損耗程度降低,不過早期的漆藝工藝在應用到生活器皿之上的同時,也使這些生活器皿平添出獨特的視覺藝術效果。追溯于河姆渡文化時期,我國先民已經在木碗上髹涂朱漆,戰國漆瑟,彩繪著狩獵、樂舞的場景;漢代漆棺上繪有上百個神人、怪獸;南北朝的漆屏風描繪著貞婦烈女的故事,這些都是漆器的裝飾。可以說,在“漆”被勞動人民應用于日常生活場景之后,其價值便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具體而言,“漆”的價值表現為實用性特質以及藝術性特質。這些特質使得漆藝工藝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1.通過對漆藝工藝的合理運用,能夠實現對室內空間的層次化處理
自我國歷史上的西周時期以來,漆壁畫與屏風成為當之無愧的室內裝飾材質。尤其在今天,國內各大以漆器制作為主的工廠所制造和生產的主打產品也多是以漆壁畫與屏風為主。在中華民族先前的發展歷史當中,漆藝工藝被廣泛運用于裝飾領域,不僅僅包括室內裝飾,也涵蓋了室外裝飾,所謂的“雕梁畫棟”一詞,便是指漆藝工藝在室外與室內設計中的應用。同時,從“漆”自身的物理屬性來看,當器物的表面被涂抹上一層油漆之后,便能夠有效地避免因器物直接裸露于空氣中而導致發生氧化反應的問題。還有就是,在室內環境中使用“漆”,將極大地提升室內空間的層次感與藝術格調,進而為室內環境營造出一種優雅且不落俗套的獨特情境氛圍。作為活動界面的空間隔斷通過獨立的漆畫作品進行空間分割,進而豐富了空間的層次,也是國人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形式,這種裝飾形式今天仍然被廣泛地運用于室內的空間裝飾中。舉例而言,為達成提升室內環境層次感的目的,設計人員通常采取的做法便是使用將漆平風置于室內的方式,以此使得室內空間給人以別有洞天之感。
作為當代室內環境設計活動而言,在漆藝工藝的使用上,不僅僅要依托對漆藝工藝的科學運用,使室內的藝術格調得以提升,同時還要滿足業主對居室內部個性化藝術審美訴求的積極回應。如當前國內一些室內設計人員對平面式的漆壁畫樣式進行了立體化處理,以此實現了對現代設計風格的體現;還有一些室內設計人員在漆壁畫的視覺語言做出大膽地處理嘗試,從而使漆壁畫的視覺語言形式得到了創新。
2.通過對漆器在居室內部的合理安放,能夠提高室內空間的整體美學效果
以往的漆器是社會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所慣常使用的器物,不過歷史發展到了今天,以往作為生活日用品的漆器,已經褪去了這一社會屬性,轉而成為藝術品的一種代表。社會公眾對于漆器的喜好和熱衷,實則反映了社會公眾對于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認同與眷戀之情。漆畫在環境藝術中的表達可以是器物或屏風隔斷、壁畫、家具及陳設品的布局等等,表達出來的是傳統文化的氣息,這對現代室內設計展現民族文化,滿足當代中國人精神文化需求有著重要的價值。例如在室內設計中,如果家中有書房,擺放屏風不僅劃分了空間,同時也為整個書房添了一份儒雅的書卷氣。假若書房面積較為有限,則無需在書房中安置屏風,設計人員可以考慮應用掛屏,之所以筆者建議采取這種處理方式,原因即在于:掛屏不會使本來就較為有限的書房面積顯得更為局促,這是其一,其二便是,當書房之中懸掛了掛屏之后,能夠使得書房之中平添了一絲古意和書香,從而達到提升書房空間藝術效果的目的。在漆器的使用問題上,深受中華傳統文化影響的日本與韓國的廣大民眾,亦對漆器表現出強烈的喜好。可以說,漆器所具備的鮮明中華民族文化因素,以及給人帶來的感官體驗,使得漆藝工藝完全應當成為室內設計人員的新寵。
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當下,社會公眾對于傳統工藝有著一絲揮之不去的牽掛情愫。作為漆藝工藝而言,其有著不同于其它工藝美術技藝的特質,這種特質即表現為其帶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烙印,同時又表現出一種神秘的東方之美。這同時亦是漆藝工藝這一古老技藝能夠流傳至今的奧秘所在。
例如將漆藝壁畫運用于現代公共環境,是漆藝與現代公共環境藝術融合的主要表現之一。漆藝壁畫不加外框,畫面風格與墻體、窗框部位自燃銜接,渾然一體,能獲得整體和諧的視覺效果。
在社會公眾環保意識普遍提高的當下,公共環境藝術設計領域普遍開始追求一種返璞歸真的設計風潮,此種風潮表現為對自然的回歸。
工業時代所帶來的機械化生產在提高了生產效率的同時,也使得工業化流水線上所生產出來的產品表現出顯著的單一性和同質性。因此,當社會公眾長期面對這一情況時,必然會產生求新、求異的思想。而漆藝工藝受到公共環境設計領域的重視,恰恰是這一思想的直接體現。
在生活節奏日趨加快的當下,漆畫的制作效率也相對提高。完成的漆畫能夠放置于室外的環境之中而無需擔心受到風蝕,因此,公共環境藝術設計人員可以在設計過程中加入這一元素。
因漆器最初是社會公眾的生活必需品,因而使得其直到今日亦能夠散發出強烈的生活氣息。公共環境藝術設計人員要善于在作品設計過程之中巧妙地將漆藝工藝運用于其中,以便發揮漆器的獨特藝術魅力。
傳統的漆融入現代家居生活,用大漆元素表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思想和情感。通過不同的形式來體現現代的風格,緊密的把漆和當代人的生活聯系起來,通過人們普遍接受的方式來推廣漆融大眾環境生活,同時也促進了大漆在公共藝術空間的應用,現代漆應積極學習各個領域的營養元素。
綜上所述,對于環境藝術設計人員而言,當代漆藝的利用價值不容置疑。通過對漆藝工藝的科學使用,將極大地提升空間設計美感,同時亦能夠滿足現代社會公眾的個性化審美需要。新時代產生的新的藝術觀和材料觀,給漆藝的發展和重新定位帶來一個非常好的機遇。首先表現在材料性能和技法形式上,而這一方面正是漆工藝的優勢,其深厚的媒介技巧,新的思路,新的技法和新舊材料的重新組合等,將會為漆工藝開拓出新的廣闊天地,激活傳統的漆工藝,真正意義上實現其在當代公共環境的傳承與發展,把民族漆藝裝飾在現代公共環境中的,發展現代漆藝在人們社會生活環境中的普及應用,從而達到拓展漆藝術在現代公共環境空間中的新的應用價值。
[1]梁磊.淺析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漆藝的應用價值[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5(12).
[2]李玫.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新元素——談漆藝與室內設計的進一步融合[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07(4):13-16.
[3]翁紀軍.現代漆藝在環境空間設計中的運用[J].大舞臺,2015(10):83-84.
[4]李鵬.現代漆藝在環境空間設計中的運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0.
[5]王冰.現代漆藝在環境空間設計中的運用[J].今日湖北旬刊,2015(12):83-84.
[6]朱安妮.漆藝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6):169-170.
[7]王剛.探討漆藝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結合[J].現代裝飾:理論,2014(6):86-86.
[8]張萍萍.漆藝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結合探討[J].工程技術:文摘版:00051-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