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寧,吳超凡,林璐瑤,劉 謙
(龍巖學院,福建 龍巖 364012)
當前國家經濟增速減緩,煤炭行業產能過剩。隨著國家去產能政策的逐步執行,煤炭行業穩產增效效果顯著。2017年國家政策提出要各地要加快淘汰退出落后產能步伐,特別是9萬噸/年及以下礦井今明兩年要全部退出。在這種嚴峻形勢下,煤炭企業經營困難,企業生存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作為為行業輸送人才的高校,更需要隨勢而變,在新形勢下加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同時要考慮在當前行業形勢下學生對專業發展的意見,“以生為主”來制定新的培養方案。本文從采礦工程專業“3+1”模式實踐教學的角度來探討改革方案和改革成效。
工科“3+1”教學模式即是學生在全日制本科四年中,前三年上理論課,最后一年進行綜合實踐。這樣的安排響應了國家于2009年提出的“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各工科行業形勢的變化,應該具有針對性的提出新時期下的“3+1”教學模式,賦予它新的內涵。
當前地方本科高校的“3+1”教學模式中實踐教學主要通過集中實踐來完成,以便校企聯合培養。然而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由于礦業行業不景氣,一方面導致合作礦山企業接收學生有一定難度,主要原因是學生實習安全保障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所需的的人力物力等方面資源較之前匱乏。另一方面,很多對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深刻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采礦工程專業“3+1”教學模式實踐教學亟需找出一條適應新時期的新路子。
本文通過調查學生的“3+1”實習實踐課程現狀并充分考慮學生給予的改革意見和建議,結合當前高等教育新思路新變化,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對采礦工程“3+1”實踐教學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意見,并科學評估改革后實踐效果。
本文以地方本科高校(以龍巖學院為例)采礦工程專業應屆畢業生為調查對象,基于以生為主、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了解采礦工程專業“3+1”模式中第四年集中實踐教學情況,以便更好協調實踐教學的開展,提高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具體的問卷調查設計如下:
1.您對所在學校本專業的實踐教學的滿意程度是?( )
①非常滿意 ②較滿意 ③基本滿意
④不滿意 ⑤非常不滿意
2.您認為我院實踐教學氛圍如何?( )
①老師和學生都很重視
②老師重視,學生不重視
③老師不重視,學生表現出較強的積極性
④老師和學生都不重視
3.請問您對現有的實踐教學內容和時間安排滿意程度是?( )
①非常滿意 ②較滿意 ③基本滿意
④不滿意 ⑤非常不滿意
4.按“3+1”培養方案要求采礦工程專業第四年安排生產實習12周,畢業實習6周,請問您在礦山集中實習的時間有達到培養方案要求嗎? ( )
①有 ②沒有
5.您在礦山平均每周井下參觀(或跟班勞動)幾次?( )
①0次 ②1—2次 ③3次及以上
6.您接觸過的實踐教學方法是? [多選題]
( )
①煤礦井下實習 ②現代礦井模型
③煤礦虛擬仿真 ④其他(請補充)
7.您在第四學年實踐學期中發現的問題有哪些?[多選題]( )
①計劃和指導的不到位
②實踐學習方法單一,內容簡單
③缺少專門和固定的實習單位
④校外實習分散,難以控制流于形式
⑤理論教學沒有跟上,不能很好的理解實習內容
⑥對專業前沿發展識沒有了解
⑦其他(請補充)
8.您認為新形勢下采礦工程專業學生通過實踐教學應具備的重要的基本能力有哪些?[選三個]( )
①認知能力 ②分析判斷
③團隊合作 ④自我學習
⑤人際溝通 ⑥創新能力
9.優化實踐教育模式,您認為學校應該在哪些方面作出改善? [多選題]( )
①加強礦山實習管理
②開專題講座了解前沿知識
③合理安排實習時間
④加強實習后總結交流
⑤現場與模型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方式
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
10.若學校對實踐安排做出以下調整,以下哪種形式你覺得可行并對學生的能力提高有幫助 [多選題]( )
①縮短礦山實踐教學時間,增加礦山模型與虛擬仿真的投入使用
②在集中實踐學期增加4-6次專題講座,了解專業前沿知識,豐富學習內容
③進行模塊化教學,即對礦山的各個系統有的放矢的了解,同時開辟專題理論輔導
④其他(請補充)
通過問卷調查,共得到有效問卷48份。將十個問題進行分類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實踐課程總體評價,第二類是實踐課程實施過程評價,第三類是實踐課程改革方案建議。各問題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如下(見表1):

表1 采礦工程專業“3+1”模式實踐教學情況的問卷調查統計結果Table 1 Survey results of 3+1 practical teaching for mining engineering
根據表1調查統計結果,進行統計結果初步分析(見表2)。

表2 采礦工程專業“3+1”模式實踐教學情況的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初步分析Table 2 Initial survey analysis on the 3+1 practical teaching for mining engineering
第一類:實踐課程總體評價。根據統計結果顯示:近1/3的同學對實習實踐活動的各項內容不滿意,而其中認為老師不重視的學生占30%。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數據,說明在實習實踐過程中的確存在問題,實踐教學改革是必須且刻不容緩的。而改革的重點一個是實習內容和實習安排,另一個是教師的指導時間和教學方式需要變化。
第二類:實踐課程實施過程評價。由數據可知,學生反饋實施過程執行與計劃不一致,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學計劃制定的不合理,導致實踐學習無法按計劃執行。二是由于當前形勢下礦山無法滿足如此大規模長時間的實習,因此實習實踐具體安排差強人意。三是由于學生實習地點分散,師資短缺,無法確保每個實習礦山有一名老師全程跟班輔導。
第三類:實踐課程改革方案建議。實踐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因此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綜合統計結果來看,實習實踐在鞏固增強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還應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同時要制定合理實習計劃,加強礦山實習管理,改善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在了解學生對地方本科院校采礦工程“3+1”教學模式中實踐教學的實際執行情況和改革建議后,應進行充分的評估,制定出可行方案,因地制宜、以生為本、與時俱進改善實習條件、改革實習計劃、改進教學模式。
受當前社會環境影響,多數學生對本專業產生迷茫畏難心理。以筆者所在的龍巖學院為例,為響應國家去產能政策及市政府提出的建設“中國綠色礦都”倡議,當地中小型煤礦接連關停,社會輿論以及就業壓力使得在校生對采礦專業的認同感下降。由于對學習目標的不認可,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降低。在“3+1”實踐實習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在實習礦山企業聽到消極言論,嚴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為解決這個問題,高校應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樹立行業愿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擇業觀和價值觀。首先,應明確采礦工程包括煤與非煤,屬國家支柱產業,采礦工程過去現在未來都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學生不必因當前形勢而顯焦躁;其次,應明確大學是通識教育,以培養能力為主,因此要堅定理想信念,不可因一時之勢而荒廢學業;最后,要激起學生在學校的主人翁意識,激勵學生參與專業建設和發展。
問卷調查的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當下“3+1”模式的實踐教學計劃安排已不能滿足學校的需要,以龍巖學院為例,具體的改革優化建議如下(見表3):

表3 采礦工程專業“3+1”模式實踐教學第四學年實踐課程安排調整Table 3 Course schedule adjustment of 3+1 practical teaching for mining engineering in the fourth year
1)調整本科第四年集中實習實踐時間安排。建議將第七學期的生產實習和課程設計時間縮短,以留下理論教學和其它形式教學的時間。同時將第八學期的畢業實習時間縮短,進行多樣化的實習,避免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的內容重復,不能有效鍛煉學生的能力,影響畢業實習效果。
2)調整本科第四年集中實習實踐教學模式,引入模塊化學教學,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當前形勢下在礦山進行長時間實習不但會給礦山接收學生造成壓力,還給學校及老師管理學生造成不便。建議將生產實習和課程設計結合起來。每個模塊學生先到礦山進行實習,隨后做設計,聽相關的行業講座。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學生理論體系的建立,且帶著問題進行學習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也能很好的解決師資不夠的問題。與此同時,考核方式要變以往一攬子考核為按各個模塊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分,及時督促學生并檢測學習效果。
由問卷調查可知,當前教學形式單一,主要是礦山現場實踐教學。而當前礦山現場實踐教學易受到來自各方的阻礙,基于此,本文提出多樣化教學的概念。在實踐教學當中,充分利用礦山模型、虛擬仿真、礦山實景搭建等方式進行教學。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彌補礦山現場實踐教學不夠全面的弊端,見圖1。
另外各模塊的考核方式也應該多樣化。當前實習實踐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做設計畫圖為主,學生容易懈怠。單一的考核方式不能有效評判學生的學習成效,多樣化考核方式可激發起學生的專業興趣。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即是針對不同的模塊設計新穎的考核方式,如礦山三維模型的制作,計算機3D建模,撰寫實習報告,編制管理方案和作業計劃等,見圖2。

圖1 采礦工程專業“3+1”模式實踐教學多樣化教學方法Fig.1 Diversified methods of 3+1 practical teaching for mining engineering

圖2 采礦工程專業“3+1”模式實踐教學多樣化考核方式Fig.2 Diversified assessment of 3+1 practical teaching for mining engineering
本文通過對采礦工程專業“3+1”模式實踐教學當前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和統計分析,了解當前采礦工程專業的實習實踐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重視思想教育,優化實習實踐教學安排,以及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多樣化等具體的建議。旨在提高采礦學生的專業素養、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實踐實習培養采礦專業學生社會所需的自我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認知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
[1] 郭兵兵,吳金剛.采礦工程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中國地質教育,2017,26(1):61-63.
[2] 張東升,屠世浩,萬志軍,等.采礦工程特色專業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3):110-113.
ZHANG Dongsheng,TU Shihao,WAN Zhijun,etal.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Mining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for Innovatory Ability Training[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11,3(3):110-113.
[3] 孫光中.采礦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綜合改革探討[J].中國地質教育,2015,24(2):75-77.
[4] 何標慶,郭玉森,林世豪.地方性本科高校采礦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J].龍巖學院學報,2011,29(2):397-399.
[5] 劉音,樊克恭.采礦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12,24(3):58-60.
[6] 林井祥,康健,高偉.基于卓越采礦工程師培養的實踐教學研究[J].實驗室科學,2014,10(5):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