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萍
樂樂出生才四個月,我就出去工作了,她爺爺奶奶都退休在家,人手還算充足。其實,我也知道母親陪伴的重要,只是覺得孩子太小,還不懂這些,想等她大些了再多花時間帶她。就這樣我一天比一天忙碌,樂樂也一天天長大了。平心而論,我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實在不多。雖然我也很疼愛她,可是每當忙碌起來,我就顧不上她的感受。她剛學會走路時總是要求我陪她玩,可我經常因為瑣事而拒絕。在我眼中,她還是個小不點呢,不會有情緒的。
可正是這個小不點,才剛剛用她稚嫩的心感受世界,就向我傳達了強烈的情感需求,令我措手不及,也徹底改觀了我的育兒觀念。
“暗語”,是女兒對我的依賴
樂樂小時候由她爺爺奶奶帶,我每天早出晚歸地上班。但每天出門前,我都會把她叫起來,給她洗漱、喂早餐。在她兩歲多的時候,有一次我照常喂她吃早餐,她吃著吃著忽然說:“媽媽我好冷!”說著,她身體瑟瑟發抖。我立即給她加了衣服,臨出門時還特別叮囑家人注意她的冷暖。自那以后,樂樂經常會抖著身子喊冷,我總是給她及時添衣。
有一次,盛夏時節,一大早就酷熱難當。我喂樂樂吃早餐時,她又一次喊起了冷。我問她:天氣這么熱,怎么會冷呢?可她還是說有點冷,并且煞有介事地抖了兩下。我忽然明白,于是馬上抱起她,問她還冷不冷,她立即嗲聲嗲氣地說:“這下就不冷了。”她不顧天氣炎熱,一直往我懷里鉆,我把她摟得更緊了,她輕輕地喊著“媽媽”。
那天早上,我一直抱著她喂飯這才徹底明白,原來她每次喊冷,都是在撒嬌,她已經越來越需要媽媽的陪伴了。但是,這個小鬼頭又有不少的小心思,她不知什么時候懂得了害羞,不想直接表達,就用這種委婉的方式來考驗我這個笨媽媽的智商。
自那以后,樂樂再喊冷的時候,我就一把抱起她,緊緊地攬她入懷,瞬間就能治愈她的“寒病”。而樂樂看到這么靈驗,就越來越頻繁地喊冷,還說:“媽媽的懷里好暖和啊,一點都不冷。”
屬于我們兩人的“暗語”可不止這一條。有時候不需說話,一個眼神就足夠了。樂樂剛上幼兒園時,她爸爸對她嚴格要求,讓她自己吃飯。可她勉為其難不情愿的樣子,我看得心疼。于是,我端起碗準備喂她,這時她偷瞄一眼,發現她爸爸很嚴肅,馬上拒絕我說:“不用喂,我會吃。”可是,她邊說邊用一種無辜、渴求甚至有點受傷的眼神看著我。我找個借口說今天可以喂,樂樂可高興了,讓我喂著把飯吃完。
從那以后,如果她爸爸不許喂飯,她有兩個暗號——如果她真的想自己吃,那么她會斬釘截鐵地拒絕我,而且不會看著我;如果她想要我喂又不敢說的時候,就會用那個眼神看著我,我就知道,“暗語”又來了,該為她找借口了……
凡此種種,樂樂在成長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對我的情感依賴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為母親的幸福。也許很多父母為孩子的聰明漂亮有出息而驕傲,但在我眼里,孩子與父母間如能互相懂得,達成一種默契,才是最值得驕傲的事。
陪伴,是孩子的陽光雨露
樂樂越來越大了,學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了,像書法、舞蹈、畫畫等等。她的壓力逐漸增大,有時顯得沒有耐心。我發現,她的耐心程度跟父母離她的距離有很大關系。如果在她做功課時,我們各忙各的,她有時就會隨便敷衍,但如果看著她,她就認真多了。有一次,樂樂不愿意畫畫,只是隨手一涂,兩分鐘內就解決了。我看著她不耐煩的樣子,就搬把椅子坐在旁邊看著她畫,并且為她調顏料。她的態度立刻一百八十度轉變,很認真地畫起來,每根線條每個涂色都毫不含糊。
畫完以后,她說送給我,我立即“嘖嘖”地表示很喜歡。這引爆了她的興趣,她又開始畫起來,那天一連畫了幾張,全部送給了我。不是我吹牛,真是畫得很好呢!不僅是畫畫,東東學別的課程也是這樣,似乎父母坐在身邊能給她帶來無盡的源泉。
樂樂的幼兒園經常有家長開放日,家長可以到幼兒園參觀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并且一起互動。有一次開放日,我由于工作原因,很晚才趕到幼兒園。當我到達時,只見操場上里三層外三層地圍滿了家長,孩子們則在操場上跳舞。我想擠進去看樂樂,可是擠不進去,只好踮起腳尖往里張望。
當我看見樂樂時,我發現她明顯神色黯然,頻頻回頭環顧、尋找。不用說,她一定因為沒看到我而不安。再看她的舞姿,天!那哪是跳舞啊!伸懶腰都比這好看。我趕緊喊她。她順著我的聲音找到了我。立刻,她安定下來,剛剛還懶洋洋的舞蹈動作立刻變得舒展而利落,前后判若兩人。她跳一個動作就回頭看一下,我則每次都伸出大拇指,我們在彼此眼中一個是最美的明星,一個是最忠實的觀眾。
樂樂不管是學什么還是做什么,只要有我們陪著看著,她的表現就能好很多。也許有很多人會說,那是因為沒有家長的監督,孩子尚不能做到完全自覺主動。可是我覺得,這不一定是自覺性的問題,而是因為父母的陪伴,猶如定海神針,帶給孩子無與倫比的安心與安定,讓他們幼小的心靈完全沉靜下來,從而能全心全意地學習。從這個意義上說,陪伴是孩子的陽光雨露。
理解,讓親情陪伴孩子成長
因為樂樂小時候我比較忙,加上路程遠,所以我沒有經常帶她回外婆家。她每次去也多少有些不適應,每當我準備帶她去,她總是嘟嘟囔囔、磨磨蹭蹭不愿意出門。
有一次,我又準備帶她去外婆家。她正在看動畫片,無論如何不肯出門,寧可一個人在家也不去。我生氣了,說:“這樣怎么行呢?連外公外婆也不去看。”她很茫然地問:“為什么要去看?”我說:“因為那是我的爸爸媽媽呀,現在他們老了,很需要我們,難道我們不應該多去陪陪他們嗎?”樂樂聽了,眼神一亮,說:“外公外婆是你的爸爸媽媽,不是外面的人嗎?”我說:“怎么會是外面的人呢?是我們的家人。”樂樂馬上說:“那好吧,我們走吧。”
走在路上,我問樂樂:“為什么每次去外婆家都不爽快?”樂樂說她以為外公外婆是外人。再說,也覺得他們很老,不漂亮。我告訴她:“每個人都會老的,都會變得不漂亮。媽媽也會老的,你是不是到時也不要媽媽了?”說著,我做出一副衰老的樣子:“我老了,我樂樂不要我了,也不來看我了!”“來了,來了,樂樂來了!”樂樂一聽急了,趕忙大聲地回應,邊說邊撲向我,她嘴巴一癟一癟的,眼里還閃著淚花。我明白,她已經懵懵懂懂開始懂得了衰老以及親情的真正含義。
以后,每次去外婆家,樂樂都很爽快答應,有時候間隔時間長了沒去,她還會想他們,嚷嚷著要去。有一次我出遠門一周,把她送到外婆家。我滿以為她會不耐煩住一星期,誰知她不僅高高興興地去住,而且還非常乖巧懂事,自己的事自己做,給我父母省了不少心。
一路走來,樂樂成長了很多,她開始關注親人的悲喜;開始理解家人的不易;開始予人最誠摯的關心。每當我為自己瘋長的白發糾結不已,感嘆日漸衰老時,樂樂總會說:“哪里啊?我怎么沒看到?哦,不就是兩根嗎?媽媽你根本不算老。”明知這小鬼頭撒謊,我倒也甘心情愿地沉浸在她的謊言中偷樂。
去年,我外婆去世了,我十分悲痛。在送葬的那天,我哭得傷心欲絕,樂樂一直陪在我身邊給我安慰,在我精神萎靡的時候,她說出了我一生都難忘的一句話:“我不要看到一個哭泣的媽媽。”這句話猶如醍醐灌頂,驚醒了悲痛中的我,讓我早日走了出來。
在教育越來越功利化的當下,我為女兒感到驕傲和欣慰,我知道,在愛的陽光雨露中,她正在健康地、茁壯地成長。
(圖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