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湯在人們眼中一直都是非常美味的菜肴,不僅是菜肴還是補品。要掌握哪些竅門,才能燉出一鍋好雞湯呢?
宰活雞吃凍雞
我們都習慣去市場買活雞,現場宰殺回家就燉湯,實際上這樣做是不對的。
鮮雞買回來后,應先放冰箱冰凍3~4個小時再取出解凍燉湯。這跟排酸肉的原理是相同的,冷凍既殺菌,也能讓肉從“僵直期”過渡“腐敗期”到“成熟期”,這時的肉質最好,再來燉湯做菜更加香嫩。
飛水——必需功課
飛水——就是開水里煮一下,不僅可以去掉生腥味,也是一次徹底清潔的過程。最宜溫水下鍋,煮約7~8分鐘。開水下鍋也行,3~5分鐘即可。還可以將宰好的雞放在鹽、胡椒和啤酒中浸1小時,再烹制時就沒有異味了。
下鍋——水“生”火熱
燉湯則宜冷水下鍋,讓原料隨水溫的慢慢升高而充分釋放營養與香味。與水同溫下鍋的原料更能熬出好味道,所以,飛完水后的原料要立即用冷水沖涼再入鍋燉。
火候——先大再小
燉雞湯應先大火約10分鐘燒開再轉文火,開的程度應掌握在似開非開,因為砂鍋有很好的保溫功能,若等沸騰時再調小火,它的后繼沸騰過程對湯品的“鮮”是一個損失。而且這10分鐘內千萬不要揭蓋,“跑氣”了的湯就沒了原汁原味。
放鹽的學問
放鹽的時間在某種意義上能主宰湯的口味,那么鹽該何時放好呢?記住,鹽和別的調味品一定要在湯已燉好時放。
放鹽后轉大火10分鐘再停火,中途不揭蓋,不光味道全進去了,而且湯味更濃。注意,放鹽進去后不要攪拌,那會留下一股生鹽味。
燉雞湯的細節
首先是器皿的選擇。多數時候,在家里做雞湯,器皿的選擇往往被忽視。一般性的湯鍋,或是鋁制的,或是搪瓷的,也有考究一點的,會選用砂鍋。這些器皿多是廣口的,香味很容易飄出去,煲出來的湯就沒有了一口濃香,建議選用窄口高身的瓦罐最好。
其次很多人在清洗雞的時候,因為怕油膩,往往會把雞油摘掉。實際上,雞油對燉湯來說,大有好處。建議煲湯的時候,將雞油放在湯中,這在烹飪中有“以油養湯”的說法。
這些雞湯冬季最滋補
金針雞湯
用料:雞半只、金針菇3兩、鹽2小匙、味精1小匙、酒2小匙,姜、香油少許
作法:
1. 雞切成塊,洗凈血污之后,先放入滾水中川燙一下,再放置一旁備用。
2. 金針菇洗凈泡軟后放置一旁,蔥洗凈切段。
3. 煲內放水煮沸后,再放雞塊、酒、姜片煮開至滾,改用中火煲10分鐘。
4. 再加入金針菇略滾一下后,加入鹽調味,瀝點香油即可盛盤。
淮山枸杞燉烏雞
用料:烏雞1只(約500克)、干淮山40克、枸杞20克、姜4片
作法:
1. 將淮山、枸杞泡水20分鐘后備用。
2. 將烏雞氽燙后去除血水備用。
3. 將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內,加入紹興酒及熱水,放入蒸蘢或鍋中以大火先蒸20分鐘后,再轉中火燉2小時即可起鍋,起鍋前加入鹽調味即可。
荷葉烏雞湯
用料:鮮荷葉1張、烏雞1只、火腿50克、香菇50克、精鹽5克、味精3克、雞油20克、料酒、胡椒粉各3克、姜、蔥各5克、骨頭湯2.5千克、時令鮮菜適量。
作法:
1. 將烏雞宰殺,去毛、內臟及爪,入開水中汆一下,荷葉洗凈切塊,火腿切片,香菇水發,一分為二。
2. 將烏雞、荷葉、姜、蔥及各種調料放人壓力鍋中,加入湯。燒開。加壓10分鐘,然后倒入砂鍋中燒開,上桌,可加少許時令綠葉菜。
淮杞丹參烏雞湯
用料:淮山、杞子、丹參各4錢,當參一兩,陳皮一片,烏雞一只,鹽少許。
作法:
1. 烏雞殺洗干凈,去毛、去內臟、去肥膏。淮山、杞子和陳皮浸透,洗干凈。丹參和當參洗干凈,切片。
2. 瓦煲加入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滾,放入材料,候水再滾起,改用中火繼續煲3小時,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