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麗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育要“以人為本”,不斷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小學數學知識難度較大,課堂趣味性較低,這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或厭學情緒。因此,創新小學數學課堂模式,轉變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非常有必要。
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1.課堂教學的氛圍過于枯燥乏味
一般認為,數學知識的邏輯性與嚴肅性非常鮮明。同時,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通過知識灌輸的方式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這樣師生很少進行有效互動,學生難以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這樣的課堂教學氛圍十分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厚,其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完全發揮,難以保證教學效率。
2.未能充分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
由于教師沒有充分理解情境教學的基本含義和應用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出現了情境生硬、單一,學生不感興趣等問題,因而沒能充分發揮情境教學的積極作用。
3.教學的評價標準有明顯的單一性
許多小學依然將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作為數學教學的唯一評價標準。這樣一來,雖然教師表面上在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但是實際上還是將學生的考試分數作為教學的根本。在數學成績位于教學第一位的情況下,學生的素質教育無法真正實現,新課程改革的效果也難以得到保證。
二、創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方法
1.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為了確保學生能夠牢固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有必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以有效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主動思考、解答問題,從而對數學知識形成較深刻的印象和深入的認識。例如,在進行《長方體的認識》教學時,教師可以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實現有效談話、問答、共同操作演示與小組討論。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向學生出示粉筆盒、手機、飯盒、魚缸等課堂或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讓學生指出這些物品的形體,待學生對長方體有了基本的認識后,再讓學生舉例說明自己見過的長方體物體,并適時糾正錯誤舉例;在結束基礎理論教學以后,教師組織學生完成長方體積木玩具的游戲,讓學生按規定拼成需要的長方體,并教學生認識頂點、棱和面,最后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總結長方體的一般特征。
2.正視和學生的關系,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
為了營造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要嘗試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關系。為此,教師要將學生當成朋友,用心傾聽學生的聲音,認真教授每一堂課,多用積極、熱情的態度回應學生的每一聲問候、每一個問題,耐心教授學生數學知識。同時多鼓勵、表揚學生,尤其是那些數學成績和理解能力相對落后的學生,這部分學生比較自卑,不太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次善意的鼓勵和真誠的交談很可能會給其帶來無窮的學習信心和動力。同時,教師可以嘗試合理運用肢體語言,如微笑著為學生解答數學問題,適時輕輕拍打學生的肩膀等,這些動作能夠在不經意間拉近自己和學生的距離,獲得學生的信任。
3.對情境教學形成全面認知,有序開展情境教學
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既有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也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提高學生的遷移運用能力。為了充分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教師有必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開展有關工作。首先,教師要對情境教學的基本概念、運用方法形成全面的認知,意識到情境教學能夠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并知道如何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其次,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要將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需求納入考慮范圍,以確保學生對設計的話題感興趣,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最后,教師應當靈活采用多種途徑和方式來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以免學生產生厭倦感。例如,在向學生講解三角形的有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先通過PPT播放形狀為三角形的若干圖片,然后再拿出小紅旗、三角尺和紅領巾等生活中常見的實物。等到確定學生已經對三角形有了初步認識以后,再正式導入新課知識,并指導、幫助學生對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性質和形狀進行分析。
4.將小組合作學習引入課堂,鼓勵學生自主探索
在合作學習模式下,適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競爭學習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其數學學習能力和水平。為此,教師要先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效地分組,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安排好合適的學習任務,讓小組以競爭比賽的形式來完成這些學習任務,然后再根據競爭比賽的結果給予小組及其成員適當獎勵或表揚。例如,在進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出若干100以內的加減法題目,并將其列于白紙上,然后在課堂上分發給小組,每組一張,讓各組同時作答,并對小組解題時進行記錄,最后根據小組的解題時間和準確率進行排名,并給予排名前三的小組及其成員獎勵,特別表揚那些解題用時最少、解題準確率最高的學生。另外,教師也可以根據小組成員人數出題,在小組競爭比賽的過程中,規定每組成員最多只能解一道題,解完題目后寫上自己的姓名,再將白紙傳遞給其他成員,直到所有的題目全部解答完畢。在小組成員解題的過程中,由其他成員對解題時間進行記錄。如此一來,教師便可以了解全體學生對100以內的加減法的掌握情況,從而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
5.對評價方法進行創新,全面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首先,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要適時做好教學評價。這里所說的教學評價不只是教師單方面進行的課堂評價和總結,也包括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為此,教師要營造相對愉悅、輕松的教學氛圍,適時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主動反思自己在學習方面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并引導學生開闊思路、開拓思維,積極探討一個數學問題的多種解題策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運用這些數學算法。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夠在互動交流中更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并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品質。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討論交流以后,教師要抓住時機,及時對學生的發言和討論情況進行評價。評價的方式最好以引導、鼓勵和肯定為主,批評、教育和否定為輔,以免學生的自信心受打擊,不敢暢所欲言,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其次,教師要進一步深化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評價。具體來說,教師要將學生的數學作業完成情況、實際動手能力、課堂表現以及考試成績等均納入評價指標。這樣不僅能夠充分掌握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同時也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潛力。
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全面掌握數學知識,教師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正視和學生的關系,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對情境教學形成全面認知,有序開展情境教學;適時將小組合作學習引入課堂,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對評價方法進行創新,全面掌握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