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凱 譚祖輝 李瑞 胡春燕 邵云鵬 張一丁
(蒙城縣土肥站安徽綠夢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淺析施用不同肥料載體對土壤“pH”值及小麥產量和效益研究的初探
張文凱 譚祖輝 李瑞 胡春燕 邵云鵬 張一丁
(蒙城縣土肥站安徽綠夢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驗證了含硫、氯載體肥料對小麥增產效果及效益和對土壤“pH”值影響,氯載體肥料對小麥增產作用,明顯優于硫載體肥料。氯、硫載體肥料配合使用效果最佳。施用雙氯的處理土壤pH值最低為5.33,全部施用硫基肥料,土壤pH值為5.68,硫、氯配合使用土壤pH值為5.66而居中。
緩不同肥料載體;氯;硫;土壤“pH”值;小麥產量;效益
近年來,由于化肥銷售利益的驅動,經銷商盲目宣傳推廣含硫復合化肥,片面強調含硫復合化肥的增產效果及效益,不根據作物對養分的需求,盲目增施含硫肥料。同時,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酸化,致使土壤“pH”值下降。為驗證雙氯、雙硫和單氯單硫及氯、硫基肥料混合施用對土壤的酸化作用和硫、氯基肥料對小麥產量及效益的影響,同時還根據農業部提出的化肥零增長的實際需要,安徽綠夢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蒙城縣土肥站設置了本試驗,為小麥精準施肥,降低土壤酸化程度,充分發揮硫、氯離子的增產和配合增產作用,減少化肥使用量,為化肥零增長目標的實現和小麥科學施肥提供依據。
試驗于2014年10月-2016年6月在蒙城縣莊周辦事處前楊村農戶劉振承包地進行。試驗地地勢平坦、肥力均勻、中等,能灌能排,前茬作物玉米,產量水平500kg/667m2左右。
3.1 供試土壤
試驗地一年二熟,小麥-玉米輪作。土壤類型為砂姜黑土,質地為粘壤土,耕層厚度15cm,通常地下水位2.2m。試驗前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pH及有效銅、鋅、鐵、錳、硼含量為:1.85%、0.10%、18.6ug/g、128ug/g、6.0、1.0ug/g、0.45ug/g、28ug/g、32ug/g、0.45ug/g。
3.2 供試肥料
試驗肥料為單質肥料,其中,氮肥為氯化銨(N∶25%),硫酸銨(N∶21%),磷酸一銨(N∶11%,P2O5∶44%),鉀肥為氯化鉀(K2O∶60%)、硫酸鉀(K2O∶50%)。
3.3 供試作物
小麥,品種為煙農19,優質強筋小麥,半冬性偏冬性,產量水平500kg/667m2左右。
3.4 試驗方案與方法
3.4.1 試驗方案

表1 不同氮、磷、鉀個小區施用量
本試驗設5個處理,隨機排列,3次重復,試驗小區面積20m2(2.5m×8m),小區間間隔距離為0.5m,區組間設走道,寬度為1m,四周設保護行,寬度2m。試驗因素及水平編碼見表1。
3.4.2 試驗方法
(1)肥料施用
所有氮、磷、鉀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土壤,施肥方法為:分小區將肥料均勻撒施后機械旋耕。
(2)試驗實施與田間管理
試驗地于2014年10月14日整地,施基肥。10月14日播種,采用機械條播方式,播種量為12.5kg/667m2,行距20cm, 10月22日出苗,各處理播種量、行距一致,畝基本苗為24萬。2014年2月4日噴施掃螨凈和苯磺隆進行防治雜草和麥蜘蛛危害;3月8日追施拔節肥;3月15日用多菌靈加掃螨凈防治紋枯病和麥蜘蛛;5月6日用50%多菌靈和10%吡蟲啉防治赤霉病和穗蚜;5月17日用蚜螨殺星防治穗蚜;試驗地小麥于2013年6月15日收獲,單收、單打,實收計產。
4.1 對小麥生物學性狀的影響

表2 小麥成熟期各小區生物學性狀考察表
小麥成熟后,及時進行考種,結果見表2、3。表3表明:畝有效穗處理1最高為62.7萬,處理2最低,僅為34.3萬,
處理3、5、4分別為:51.5、42.3和46.7萬。穗粒數處理2最高為24.8粒,其他處理一次為:處理3、5、4和1,分別為24.6、22.5、22.2和19.9粒;千粒重都在49.2-50.1之間,誤差不大。

表3 小麥成熟期各處理生物學性狀考察表
4.2 對土壤pH值的影響

表4 對土壤pH值的影響
表4表明:施用不同肥料,對土壤pH值的影響是很大的,全部施用雙氯的處理1和2(氯化銨26-54公斤+氯化鉀12.5公斤/畝)肥料土壤pH值最低,為5.33-5.34,全部施用硫基肥料的土壤pH值隨著施硫酸銨量的增加,而使土壤pH值降低,畝是硫酸銨65公斤時,土壤pH值為5.68,畝是硫酸銨22.5公斤時,土壤pH值為5.89;處理3畝施硫酸銨65公斤和12.5公斤氯化鉀時土壤pH值為5.66而居中。
4.2 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1)表5 結果表明:處理3產量最高是氯硫基肥料配合的結果,因為采用的是硫酸銨的最大施用量65公斤和12.5公斤氯化鉀的配方,所以他的產量最高,單產達到534.1公斤,比產量2的360.1公斤,增加174.公斤,增產48.3%。處理1的小麥產量位居第二,單產達到521.8公斤,較處理2增加161.7公斤、增產44.9%。施用雙流基肥料高含量的處理5小麥單產為447.4公斤占第三位,較處理2增加34.2公斤,增產9.5%;處理4 占第四位,單產 為394.3公斤,較處理2 增加34.2公斤。增產9.5%。
(2)表5還表明:處理3比處理1單產增加增加12.3公斤,增加2.36%,說明是硫氯配合效果比純氯基效果好。
(3)表5還表明:處理3比處理5單產增加增加87.1公斤,增加19.49%,說明是純硫氯配合結果。
(4)表5還表明:處理1比處理5單產增加增加87.1公斤,增加19.49%,說明是硫氯配合效果比純硫基效果好。
(5)表5還表明:相同的氮磷鉀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由于硫基和氯基的不同,增產效果有異,也就是處理5(硫基)和處理1(氯基)相比,處理1增產77.4公斤,增加16.6%。說明在高產水平下,使用氯基肥料比使用硫基肥料增產效果顯著。

表5 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6)表5還表明:處理(硫基)4和處理2(氯基)相比,處理4增產34.2公斤增加9.5%。說明在小麥種植在中低產水平下,使用硫基肥料比氯基肥料增產效果好。
隨機區組設計試驗方差分析
5.1 方差分析
(F
變異來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F0.05 F0.01
處理間 4 96283.204 24070.801 55.196 3.838 7.006
重復間 2 527.817 263.909 0.605 4.459 8.649
誤 差 8 3488.776 436.097
總變異 14 100299.797
5.2 多重比較
比較方法: 最小顯著極差法(LSR-SSR)
誤差自由度: 8
均數樣本容量:3
均數標準誤: 12.057
序號 處理名稱 平均值 顯著水準(凡具有一個相
同字母的處理表示無差異) 比較標準
測驗極差的平均數個數(P) 5% 1%
5% 1% SSR LSR SSR LSR
1 處理3 627.767 a A 2 3.260 39.305 4.740 57.149
2 處理1 612.700 a A 3 3.390 40.872 5.000 60.284
3 處理5 526.200 b B 4 3.470 41.837 5.140 61.972
4 處理4 462.667 c C 5 3.520 42.440 5.230 63.057
5 處理2 424.400 c C 6
6.1 畝化肥品種使用量
表5表明:處理1、2、3、4、5 畝化肥合計用量分別為77.81、53.72、94.57、54.55和97.07公斤。
表6表明:處理1、2、3、4、5 畝化肥合計投入分別為117.40、98.61、155.84、76.67和126.42元。

表6 畝化肥品種使用量統計表單位:公斤
6.2 畝化肥投入計算

表7 畝化肥品種使用量統計表單位:元
6.3 效益計算
表7表明:處理3經濟效益最高,純效益達到1080.5元,比處理2的792.2元,增加1080.5元,增加46.3%。處理1的小麥效益位居第二,達到1147.9元,較處理2增加331.7元、增加44.9%,處理5小麥效益為887.2元,占第三位,較處理2增加148.7元,增加20.1%;處理4 占第四位,小麥純效益為812.9元,較處理2 增加74.4元。增加10.1%。

表8 效益計算統計表
(1)施用氯基、硫基肥料,都可以使土壤pH值降低。
(2)全部施用氯基肥料可以致使土壤pH值降至最低,施用硫基肥料比施用氯基肥料土壤pH值降低的要好一點。
(3)施用硫基、氯基配合的肥料,小麥單產最高,效益好,是值得大力推廣的配方。
(4)雙氯肥料比雙硫肥料在小麥上應用效果好,雙氯肥料可以在小麥上推廣應用,但是要注意土壤pH值不得低于5,否則容易引起小麥黃死苗的發生。而雙硫肥料不易在小麥上推廣應用,因為他比使用含氯肥料減產,所以種植小麥不提倡使用全硫基復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