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文
共享物流的發展模式與價值分析
本刊編輯部/文

2015年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要“發展分享經濟”,“分享經濟”一詞首次出現,成為黨和國家的戰略規劃。分享經濟也叫“共享經濟”,是在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大背景下誕生的一種全新商業模式。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市場氛圍中,分享經濟,被視為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風口”。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共享經濟主張通過調整社會已有資源,如商品、服務、數據、信息以及智慧等,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需求。該模式顛覆了以往不斷通過新投入刺激經濟增長的傳統思路。
目前,“共享經濟”的思潮和模式在很多行業受到追捧,而物流行業天然具有“共享經濟”的因子,因此也必然會孕育出各式各樣的“共享物流”服務模式。例如在公路貨運領域,受到當時最火熱的共享經濟概念的公司“滴滴”運營模式的啟發,很多人聲稱要打造貨運版“滴滴”。由于移動互聯技術在車貨匹配中加入了位置因素的考慮,使得其應用更符合現實交易的需求的情景,使得車找貨、貨找車更加便捷,公路貨運運力資源由此得到更充分的共享利用。此外,在倉儲運作、物流裝備使用、物流包裝運作等各個環節都存在共享資源,提升效率的可能。在此專題中,我們將一一為您介紹各類物流服務中的“共享模式”,并對其進行價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