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勝
馮梅在醫院接受輸卵管疏通手術,因結扎時間太長,造成輸卵管黏連,手術過程中她宮頸大出血,昏迷在手術臺上。緊急輸血后,馮梅蘇醒過來。一睜眼,她看見丈夫姜海民淚流滿面地守在病床邊。姜海民理了理她額前汗濕的頭發,聲音哽咽:“老婆,咱們付出的代價是不是太慘烈了?”馮梅蒼白臉上浮現笑容:“只要能孕育一個健康寶寶,受這點罪,值!”一瞬間,姜海民理解了“相依為命”這四個字的含義。他與馮梅是一對年過半百的半路夫妻,兩人的命運與未來已融合一起,密不可分!
失獨女人結緣失獨男人
2013年4月,馮梅在北京豐臺區參加失獨父母聚會,組織者向每個人提要求:“今天誰都不許流淚,大家交流怎樣擺脫失子之痛,以笑臉迎接明天。”30多位失獨父母敞開心扉,彼此尋求心靈慰藉。馮梅血糖偏低,中午11點,她渾身虛汗淋漓,頭暈乏力,只能靠在墻邊。一位失獨父親姜海民上前問她:“你怎么了?”馮梅如實相告。不一會,姜海民給她買來兩塊巧克力:“趕緊補充糖分。”很快,馮梅精神狀態有所好轉。
馮梅時年49歲,北京人,她原本有個幸福溫暖的家,丈夫疼她愛她,兒子聰明上進。然而,她的命運于2010年春天慘遭顛覆:丈夫和兒子在一場車禍中雙雙喪生。送別兩個最愛的男人,馮梅也埋葬了自己,生活里再也沒有了陽光……
得知馮梅是擠公交車來的,聚會結束姜海民對她說:“坐我的電動車,我送你回家。”馮梅婉言謝絕:“我要去公公婆婆家送生活費,太遠了,就不麻煩你了。”原來丈夫辭世這些年,馮梅一直替丈夫贍養雙親,每個月準時給老人送生活費。自己跌入悲傷河流,卻放不下年邁的公婆!可見馮梅是個多么善良賢淑的女人。姜海民不由心生敬意。他將馮梅拉上電動車,說:“我送你去公婆家,咱們失獨群體不互相搭把手,誰幫咱們?”馮梅沒有再推辭,眼里淚光點點。
姜海民將馮梅載往公婆家,隨后又送她回家。一路交談,馮梅對這位熱心男人有所了解。姜海民是山東人,2011年獨生女兒彤彤患白血病去世。妻子指責他延誤女兒病情,與他離婚。半年后,姜海民帶著女兒骨灰來到北京,進入一家通訊公司維修手機。陌生的環境,漂泊動蕩的生活,漸漸撫平他心中創傷。
離開時,見馮梅家廚房窗戶的玻璃壞了,冷風直往里灌,姜海民別有滋味。幾天后,姜海民帶著玻璃、密封膠、工具刀來到馮梅家。他將這些東西搬進廚房,責備中帶著關心:“窗玻璃壞了也不換,冬天做飯多冷呀。一個女人,還是要學會疼惜自己。”馮梅語氣悲傷:“我一個月也做不了幾頓飯,從外面買回一袋饅頭,炒一鍋土豆絲就能吃好幾天。”
姜海民一聲長嘆:“你的痛苦比我深,我能理解。最愛的人走了,但我們的生活還得繼續。這些年我經常夢見女兒,冰箱里至今還封存她最后吃剩的半塊饅頭。”姜海民哽咽了,馮梅滿臉淚水。窗玻璃安好后,馮梅破例做了豬肉燉粉條、松鼠桂魚等兩道佳肴。看著姜海民大快朵頤,馮梅黯淡的心突然明亮了許多。
相同的人生遭際,讓姜海民對馮梅多了幾分疼惜。此后只要不上班,他就趕過來陪伴馮梅。她家里壓抑的深色窗簾,被姜海民換成了明快的米黃色;客廳、陽臺、臥室,也被他點綴了君子蘭、綠蘿、富貴竹等綠植,清幽花香彌漫。姜海民還經常載著馮梅去北京周邊看風景,端著相機給馮梅拍照。“系上圍巾,右手叉腰,左手舉過頭頂。”“嘴角上翹,再笑一笑。”他將照片存入手機,一張張翻給馮梅看。照片上那個滿臉燦爛的中年女人,就是自己嗎?馮梅幾乎不相信眼睛。
伴隨一場瑞雪,2014年春節來臨了。姜海民沒有回山東老家,試著對馮梅說:“我廚藝不錯,想給你做年夜飯。”馮梅答非所問:“我害怕看見別人家孩子回來過年,害怕聽見窗外的爆竹聲,想去一個偏僻地方待幾天。”馮梅的話等于間接答應了姜海民。臘月二十九上午,姜海民陪馮梅坐上了開往北京遠郊延慶的汽車。兩人住進了一處農家樂,那里只有零星的幾位游客,沒有噼噼啪啪的喜慶鞭炮,沒有歡聲笑語,與馮梅的心境非常契合。而且每頓飯,姜海民都點馮梅最愛吃的菜。這是丈夫和兒子去世后,馮梅過得最輕松的一個春節。
不知不覺,馮梅的心情好轉了。女人愛美天性又在馮梅身上顯露出來,她燙了頭發,在家里做面膜,穿上了鮮艷合體的時裝。她就像一株返青的綠植,一天天水靈起來。
而單身男人姜海民,因沒有女人照顧,生活凌亂馬虎。馮梅經常趕過去幫他清理房間。2014年5月,房東每月要漲300元房租,這給他帶來很大壓力。馮梅得知后,大方向他發出邀請:“我家是兩居室,要不你住我家次臥,我不收你房租。”姜海民熱切盯著馮梅雙眼:“干脆咱們組建一個溫暖的家,過有人疼有人牽掛的日子好嗎?”與姜海民在一起,馮梅快樂踏實,心上的傷也漸漸結痂,她答應了。6月,這對悲情失獨父母以婚姻的形式抱團取暖……
滄桑媽媽的悲壯決定
新婚帶給馮梅平靜與溫暖,她漸漸將對前夫和兒子的愛轉移到姜海民身上,姜海民漂泊的心也靠岸了。婚后一個月,他與馮梅商量:“這些年彤彤一直沒有離開過我,我想將她骨灰從出租屋里帶過來。彤彤走的時候才13歲,我擔心她找不到新家,能在防盜門上寫下‘姜海民三個字嗎?”一般新婚妻子聽了這番話,肯定會崩潰;但同為失獨父母,馮梅能理解一顆父親的心,同意了丈夫要求。
馮梅原本在北京公交系統上班,丈夫、兒子走后,因悲痛過度她身體垮了,不到50歲就提前內退。白天姜海民去單位了,馮梅獨自在家,她從柜子里翻出丈夫和兒子的遺像,一邊與他們對話一邊落淚。她不敢看電視里家庭選秀的娛樂節目,不敢出門與鄰居接觸。姜海民下班回家,馮梅將悲傷隱藏起來,她不忍讓負面情緒傳染丈夫。
姜海民真切意識到:他和馮梅要真正擁有人生春天,就應該放下過去,修正自我。兩天后,姜海民將女兒的骨灰寄存到殯儀館;防盜門上用藍色油漆寫的“姜海民”三個字,被他擦掉了;冰箱里女兒吃剩的最后半塊饅頭,也被他小心埋葬。馮梅一臉困惑:“你別這樣,我從沒說過你什么。”姜海民用力握了握妻子的手:“咱們過好當下生活,就是對逝去親人最好的懷念。”馮梅若有所思。
姜海民與馮梅結婚時,因時間倉促沒來得及裝修新房。這年10月,他與馮梅商量:“咱們家的墻壁舊了,地板磚有的開裂了,我想將房子重新裝修,再添置幾件時尚家電家具。”馮梅清楚,姜海民裝修房子,很大程度上是幫她抹去過去的生活痕跡。馮梅點頭同意:“我和你一起動手。”
幾天后,姜海民與馮梅一道跑建材市場,夫妻倆貨比三家,將地板磚、環保涂料、插座電料等一一采購回家。白天姜海民去單位了,馮梅負責在家里監工。一個多月后,房子裝修完畢,展現在馮梅眼里的是一個嶄新明亮的世界。屋頂吊燈散發璀璨柔和的光芒,地板光潔如鏡,馮梅摸摸家具,嗅嗅散發水果清香的環保幕墻,心里春暖花開,對未來也有了憧憬。
姜海民趁熱打鐵,經常陪馮梅去看望前公公婆婆及岳父母。4位老人都70多歲了,患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疾病。前婆婆哭著對馮梅說:“我失去了兒子,收獲了閨女,你就是我們的依靠,一定要好好活著。”馮家父母每次都將女兒女婿送到小區門口:“馮梅,看到你臉上有笑容,爸媽就開心。海民是個好男人,你與他好好過。”姜海民感慨萬千:“馮梅,四位老人的幸福都寄托在我們身上,咱們將身體養好,開開心心活著,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孝順。”
在姜海民引領下,過去一頁在馮梅生命里翻過去了。她不再將自己當做自卑的失獨母親,挺直腰桿與鄰居、熟人交往,坦然贊美對方的孩子。2015年春節過后,馮梅走出家門,進入海淀區一家糖果公司上班。她每天上班下班,雙休日與丈夫逛街購物,過上了正常人的煙火生活。
這年5月,姜海民因甲狀腺結節在醫院實施手術,不巧馮梅因感冒引起支氣管炎也住進了醫院。夫妻倆的病房在同一幢樓里,一個住三樓,一個在五樓。馮梅坐電梯去5樓看望丈夫,姜海民傷感對她說:“我對面的病友都70多歲了,老伴關節炎行動不便,不能來照顧他。他住院一個星期,身邊沒一個親人照顧,真凄慘。”馮梅問:“他們的子女呢?”“他們唯一的兒子35歲那年,突發心臟病去世了。唉,我們也沒有孩子,晚年還不知是怎樣的境況?”馮梅沉默良久,突然告訴丈夫:“海民,咱們得有個孩子,我決定再做媽媽!”姜海民愣住了……
52歲冒險產子,迎來新生活
馮梅此時已51歲,與前夫生下兒子后就做了輸卵管結扎手術。姜海民告訴馮梅:“別沖動,咱們這把年紀已不適合孕育寶寶。你放心,不管咱們有沒有共同的孩子,我都會一如既往對你好,與你白頭偕老。”馮梅給丈夫沖了一杯新鮮蜂蜜:“安徽合肥有位失獨媽媽,60歲還生子呢。我才51歲,也有正常的月經,完全能再做媽媽。海民,要是咱們生一個孩子,就等于擁有一群孩子,咱們晚年生活該多么熱鬧!”妻子的描述感染了姜海民,他對孕育寶寶有了向往。
兩天后,夫妻倆出院回家。待馮梅身體恢復到最佳狀態,姜海民陪她咨詢產科專家。醫生告訴他們:“馮梅結扎已有十多年了,即便疏通了輸卵管,懷孕的概率也很低。”離開醫院,姜海民輕聲對妻子說:“咱們別折騰了,就順其自然吧。”馮梅用近乎悲壯的聲音回答道:“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2015年6月3日,馮梅在醫院接受了輸卵管疏通手術。因結扎時間太長,造成輸卵管黏連,手術過程中馮梅宮頸大出血,昏迷在手術臺上。姜海民心疼老婆,聲音哽咽著說:“老婆,咱們付出的代價是不是太慘烈了?”馮梅蒼白臉上浮現一絲笑意:“只要能孕育一個健康寶寶,受這點罪值!”一瞬間,姜海民理解了“相依為命”這四個字的含義。雖說他與馮梅是半路夫妻,但兩人的命運與未來已融合一起,密不可分!
馮梅回家靜養后,靠中藥調理身體。姜海民特意買回一口砂鍋,每天早晚兩次給妻子熬藥,家里整天彌漫淡淡藥香。他也戒煙戒酒,按時作息,為孕育寶寶作準備。在姜海民精心照顧下,馮梅的身體一天天好轉。她飯量大了,臉上出現健康紅暈。
這年10月,姜海民陪馮梅去醫院復查,醫生說馮梅恢復的情況很好,有正常排卵。幸福就在前方招手,夫妻倆相擁而泣。
更歡欣鼓舞的事還在后頭。2016年2月,馮梅已整整兩個月沒有出現生理周期,去婦產科一檢查,她竟然懷孕兩個多月了。兒子走后6年,自己終于又當上了準媽媽,馮梅眼里滿目春光。夫妻倆手挽手從醫院往家走,一路上,馮梅臉上始終帶著笑意:“海民,這是上天對咱們的眷顧,你我要想真正與過去告別,必須有個自己的孩子。”姜海民百感交集:“沒想到52歲了還能做爸爸,我以前想都不敢想。”
隨著小生命一天天發育,馮梅的妊娠反應越來越明顯。厭食、反胃、嘔吐,她都不害怕;唯獨讓她揪心的是懷孕三個多月后,心臟出現了早搏、心律不齊。孕婦無小事,姜海民陪妻子去醫院做檢查。院方得出結論:馮梅年齡偏大,心臟供血不足,出現妊娠心臟病。醫生建議她終止妊娠,否則面臨生命危險。
姜海民寒意透骨,央求馮梅:“咱們聽從醫生的意見吧,什么都沒有你生命重要。”馮梅抹一把眼淚:“我52歲了還能懷上孩子,說明寶寶和咱們有緣,我怎么忍心扼殺一條鮮活生命?只要能生下寶寶,我愿舍棄一切。”馮梅母性的勇敢堅強,及對孩子刻骨銘心的感情打動了姜海民,他默認了妻子的選擇。
馮梅懷孕6個月后,姜海民讓她辭去工作,一心一意在家養胎。遵照醫生叮囑,姜海民買回一臺吸氧機,每天早中晚照顧馮梅吸氧。他給馮梅煲黃豆豬蹄、烏雞紅棗、百合蓮子等營養靚湯,還別出心裁將西紅柿、山楂、西瓜、蘋果等果蔬榨成汁,再放上冰塊和蜂蜜,調配成爽口開胃的飲料。
每天晚飯后,姜海民攙著馮梅去小區散步。晚上躺在床上,他按壓住妻子雙腿,幫助馮梅做孕婦操。漸漸地,馮梅的心臟不適有所減輕。
2016年10月5日,馮梅在過完52歲生日后,預產期到了,姜海民將妻子送往醫院。鑒于馮梅高齡、心臟早搏,她生產的風險比正常媽媽大得多,甚至有可能失去生命。院方讓姜海民填寫手術風險書,他顫抖雙手遲遲落不了筆。馮梅輕拍丈夫手背:“寫吧,沒事。為了咱們將來的幸福,我愿意以生命做賭注。如果我下不了手術臺,你好好將寶寶撫養成人。這樣你的晚年也不會孤獨,我在天堂里也就放心了。”姜海民捂住妻子的嘴:“你和寶寶都得好好的。”他含淚簽下自己的名字。
馮梅剖腹產下一個健康男嬰。也許是上天的眷顧,她在短暫休克后,終于蘇醒過來!看著恬靜的兒子,看著笑中帶淚的丈夫,馮梅蒼白臉上浮現笑意:“海民,咱們終于擁有了完整家庭!”姜海民親吻妻子額頭:“我很知足,很幸福!”風雨過后,這對失獨父母迎來遲到的人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