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喜鍋給人的感覺是熱鬧的,其營造出的熱烈氣氛,類似咱們廣東的盆菜,或者上海的全家福砂鍋。但壽喜鍋所用到的食材,相較中國菜更為清簡樸素。主角是牛肉片,配菜則是老豆腐、魔芋絲、茼蒿(又稱春菊)等蔬菜。湯底有著濃烈的鮮甜滋味,與牛肉自身的味道很搭。牛肉片一熟就撈起來,裹上生雞蛋液吃,味道恰到好處,有一種日料所特有的簡約精神。
對于日本人來說,壽喜鍋代表了家鄉(xiāng)之味。無論關東還是關西,家庭聚會時總會端上一道壽喜鍋,闔家享用,歡歡喜喜。
壽喜鍋給人的感覺是熱鬧的,其營造出的熱烈氣氛,類似咱們廣東的盆菜,或者上海的全家福砂鍋。但壽喜鍋所用到的食材,相較中國菜更為清簡樸素。主角是牛肉片,配菜則是老豆腐、魔芋絲、茼蒿(又稱春菊)等蔬菜。湯底有著濃烈的鮮甜滋味,與牛肉自身的味道很搭。牛肉片一熟就撈起來,裹上生雞蛋液吃,味道恰到好處,有一種日料所特有的簡約精神。
我常去日料店吃壽喜燒,大部分壽喜燒給我感覺都偏甜。日本人做壽喜燒,需用味啉與專門的日本醬油,二者均偏甜。吃時鍋具又架于火上,湯汁收緊后甜味愈發(fā)濃烈。即使作為上海人,我有時都會覺得:這也太甜了吧?
之后琢磨著自己在家做,想出來一個折中的方子,不會太甜,又可以兼顧到自己的口味喜好,在此分享給大家。
先找一口底部平整、敞口寬闊的砂鍋。我推薦使用塔吉鍋,非常便捷,而且食材熟得快,從切配到上桌,只需要短短的半小時就能搞定。
再說說食材的挑選。蔬菜選了我喜食的西蘭花與茼蒿;老豆腐是必備之物,清美或鮮富來的老豆腐,口感都不錯;菌菇則用平菇、香菇、金針菇;大蔥和洋蔥我都不喜歡,棄之不用;魔芋絲(又稱絲)可增加食材吃口的豐富性;最后就是壽喜鍋的主角:肥牛片。肥牛片的選擇豐儉由人,隨手買超市里最普通的肥牛片也可,買M5的雪花肥牛也可。總之,挑選食材遵循一個原則:自己喜歡吃,但味道不要互沖。
食材備齊,首先處理一下老豆腐:切小塊,耐心用油煎成金黃色,盛出備用。
正宗的壽喜鍋要用牛油來熗熱鍋底,我換成了黃油塊。黃油融化之后,首先加入西蘭花和菌菇,稍煎一會兒,讓蔬菜充分吸收黃油的香味。之后加入老豆腐塊、魔芋絲,再加料酒、生抽、糖,加熱水與食材相平。這時蓋上鍋蓋,大火2分鐘,再開蓋,加入茼蒿葉,整齊地碼上肥牛片,將鍋蓋蓋上,再開大火,還是2分鐘左右。
由于塔吉鍋導熱快且均勻,等再次打開鍋蓋,家常壽喜鍋已基本大功告成。嘗一下湯汁,偏淡的話加入海鹽,最后撒上黑胡椒。成品的味道,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這道家常壽喜鍋,好看又好吃,做起來又快又省力,是懶人的福音。
有些下廚房的人,由于性格關系,必會計較食材與調料是否正宗,擺盤是否漂亮,這是一種細膩的下廚風格。而我這種“好吃懶做”型的人則沒有那么多的講究,可歸類于粗放風格。不過那又怎樣?只要自己吃得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