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100個養老服務驛站全部落地,“十三五”末實現有需求區域全覆蓋;“互聯網+養老”的遠程視頻健康咨詢模式有望全區推廣……記者從前不久召開的朝陽區“兩會”上了解到,朝陽區不斷完善“1+43+N”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已初步形成具有朝陽特色的養老服務模式。另據了解,朝陽區第二社會福利中心將于今年6月運營,提供養老床位460余張,可為老人提供養老照料、醫療康復、文娛休閑、體育健身等服務。
新建百個養老驛站
截至2016年,朝陽區共落地44家街鄉照料中心,其中建成運營27家。100個養老服務驛站全部落地,分布在各個街鄉老年人聚居或者老年服務需求較多的社區,可向社區居民提供日間照料、呼叫服務、助餐服務、健康指導、文化娛樂、心理慰藉等服務,轄區老人可享受不離家門口的“零距離”為老服務。
據了解,作為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北京市養老服務社會化示范區,朝陽區不斷完善“1+43+N”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即1是指朝陽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43是指街鄉養老照料中心,N是指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和簽約服務商。
“我們按照機構養老‘保基本、推普惠、引高端、社區養老‘小規模、多功能、專業化、居家養老‘網格化、零距離、驛站式的發展思路,初步構建了‘1+43+N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初步形成具有朝陽特色的養老服務模式。”朝陽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介紹,目前朝陽區已建成全市首個集指揮、調配、資源數據整合為一體的區級養老服務平臺,街鄉照料中心已基本實現全覆蓋,“十三五”末,社區養老服務驛站也將實現有需求的區域全覆蓋。
探索建立“片醫”制度
記者還了解到,已建成的朝陽區第二社會福利中心計劃于2017年6月底前正式運營。
朝陽區第二社會福利中心位于朝陽區西大望路21號,占地面積5649.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0881平方米,是一所擁有469張養老床位、199間療養室,集養老照料、醫療康復、文娛休閑、體育健身為一體的區級養老機構。朝陽區第二社會福利中心將創新探索新型養老模式,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引入社會資本投資運營。
此外,2016年朝陽區把“醫養結合”重點放在了推進醫療服務進家庭,通過創新探索“片醫”制度,研究推出涵蓋基本、普通、特需等不通層次的醫養“服務包”。目前已有9個街鄉開展家醫簽約、送藥上門、醫養信息化等試點項目,打造“沒有圍墻”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解決老年人醫療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2017年,朝陽區將積極探索建立健康干預、基本醫療、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醫療服務與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相結合的多層次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初步建立醫養結合政策體系、標準規范和管理制度,建成一批兼具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質與能力的醫療衛生機構或養老機構,使得95%以上的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可及性明顯提升。
“互聯網+養老”新模式
2016年11月,朝陽區正式推出遠程視頻健康咨詢平臺,該平臺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結合物聯網健康檢測設備,搭建云健康管理平臺,通過首批20家驛站試點遠程視頻健康咨詢。老人在社區養老驛站或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實現與該中心值班醫生在線遠程實時視頻交流,進行健康咨詢。這是朝陽區繼“朝陽養老三網合一”(朝陽養老服務網、朝陽養老服務熱線、朝陽養老手機APP)之后,對“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的一種深入探索和實踐。
據了解,遠程視頻健康咨詢平臺設在朝陽區養老指導服務中心,面積約80平米。社區老人若有健康咨詢服務需求,可通過社區養老驛站的視頻傳輸設備直接與該中心值班全科醫生進行雙向視頻交流。
據介紹,目前在朝陽區三里屯、潘家園等街道的20個社區養老驛站試點配備遠程連接設備,與該平臺實現互聯網遠程視頻健康咨詢服務,每天有固定醫生值班,對社區老人提供骨科、內科、婦科等多項健康咨詢服務。2017年遠程視頻健康咨詢有望在全區進一步推廣。
遠程視頻健康咨詢平臺在為老人提供咨詢、康復管理過程中為每位老人生成一個“健康指數數據庫”,這些“健康指數數據庫”上傳到朝陽老人云健康管理平臺,運用大數據對接服務需求。不僅為醫生因地制宜地開展社區健康教育和家庭康復指導工作提供方便,還可以對慢病人群進行綜合干預并給出個性化的運動、營養膳食、心理、中醫、康復及醫療建議,形成一整套慢病防控方案。
目前,朝陽區養老服務綜合平臺正在進行升級改造,為全面實現養老大數據建設,平臺已對全區75.8萬名55歲以上戶籍老人基本信息、6萬名老人需求信息、100余家品牌服務商產品以及50余家照料中心和驛站服務信息實現動態管理,月服務量達到上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