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語文
從價值股轉向成長股
胡語文
經過過去一年半的時間,低市盈率價值股業績基本反映到股價上,由于業績(環比下降)低于預期,且更多屬于成熟性行業甚至是夕陽產業,在業績難以超預期增長的情況下,未來估值提升空間并不大,因此,在價值股股價大幅上漲之后,更應該謹慎小心,避免跌入價值陷阱。比如最近公布中報業績的家電、工程機械和銀行等明星股就出現了股價下跌。在2013年、2014年筆者曾經連續兩年推薦過以上證50為主的低估值藍籌股,當時按照1倍的市凈率的價格購買,年化收益率可以超過10%,但隨著價格不斷上漲,到目前為止,其投資回報的安全邊際已經大大降低;從上證50的ROE對比可以看到,2016年中報為6.14%(算術平均),2017年中報降至5.84%,這說明上證50的整體業績是下降的,但從去年8月份以來,以銀行為首的上證50指數,隨著成分股股價的逐步上漲,其市盈率(24.54倍)和市凈率(2.14倍)均已跌入了投機區域,按照PB-ROE來計算,上證50指數按照1倍凈資產價格購買的話,僅能獲得5.45%的收益。因此,上證50為代表的藍籌股的安全邊際已經逐步下降。
從A股整體來看,如果剔除銀行股帶來的利潤貢獻,A股整體市盈率仍處于30倍以上,市凈率為2.64倍,2017年中報ROE(算術平均)僅為3%,按照當前價格投資A股所獲得的年化收益僅2.27%,不足以覆蓋貨幣基金的利息。所以,所謂追求單純的低估值的價值股,恐怕難成A股主流。
或許可以預見到,主流資金仍會在未來幾個月圍繞風格轉換做文章,主題投資和成長股仍是重點。這些機會體現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手機產業鏈和一些細分市場領域。
今年上半年全球汽車市場整體上呈現增速放緩的增長趨勢。其中,作為近年來增速領跑全球的中國市場,受本年汽車購置稅減稅幅度減半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增幅創近十年來新低。
據中汽協數據統計,2017年1-6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352.58萬輛和1,335.39萬輛,同比增長4.64%和3.81%,整體增幅減緩。雖然國內汽車市場在銷量增速方面進入“新常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駕駛依然熱度不減。就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而言,雖然在本年度經歷了國家和地方補貼雙雙下降后增速開始放緩且乘用車雙積分新政策的明朗化,新能源汽車依然是國家重點扶持的新興產業,迎來了一輪爆發,加速了行業的淘汰與整合。
智能駕駛已成為國內乃至全球范圍內汽車產業的另一大熱點。近年來,各大全球整車廠商紛紛以前沿的智能駕駛技術作為向無人駕駛過渡的橋梁布局于各自的技術路線和商業化路徑。與此同時,互聯網公司、供應商乃至汽車共享服務商憑借自身在軟件、數據等技術層面上的優勢,快速切入無人駕駛領域。
隨著9月的臨近,在蘋果手機概念股熱炒之后,整個手機產業鏈的細分子領域的投資機會也在顯現。手機產業鏈發展機會空間大,細分子行業,尤其是一些零部件的更新與替代帶來了某些材料與產品的創新空間。
一些細分領域的龍頭也值得重點研究,據行業細分領域的某龍頭公司披露,目前公司在手訂單金額較大,已超過公司去年的全年收入,主要是下游客戶回暖以及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在不斷提升,以及在環保與市場的雙重壓力下,其對相關環保措施的重要性認識在不斷提高,高端產品的市場集中度也在不斷集中所致。公司預計下半年在手訂單還會保持一定的快速增長。訂單充足是業績持續增長的保證,所以,現階段,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分析都集中在行業發展前景好,企業業績有爆發力的板塊和個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