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證券 姜超
加不起的居民杠桿
海通證券 姜超
11月13日央行公布2017年10月金融統計數據:10月新增社融1.04萬億,同比多增1522億;M2增速由9月的9.2%降至8.8%;當月金融機構貸款增加6632億,同比多增119億。我們的觀點是:加不起的居民杠桿。
10月新增社融總量1.04萬億,同比多增1522億,但環比少增了近7800億,融資增速回落。其中對實體貸款新增6635億,環比少增5250億;非標融資也在回落,委托、信托貸款、票據融資三項合計僅增加了近1100億,不足上月的1/3;債市調整拖累信用債凈融資小降至1508億。
從歷史數據來看,10月份社融增速往往會季節性下滑較多,預計下月會有改善,但融資環境趨緊的壓力仍不容忽視。今年以來,在金融去杠桿的壓力下,實體融資從表外向表內轉移的趨勢明顯,銀行表內信貸持續高增長,而表外融資低迷。但是臨近年底,銀行信貸額度逐漸受限,房地產企業融資需求或更多轉向非標類融資。7月以來,投向房地產的信托收益率明顯上行,也反映了房企融資環境趨緊。
10月新增金融機構貸款6632億,同比僅多增119億,環比少增近3000億。分部門看,企業部門貸款增速環比回落存在一定季節性因素。10月非金融企業貸款增長2142億,環比不足上月的一半,但同比也多增了458億。歷年10月企業融資增速大都出現環比回落,所以10月企業融資下降存在一定的季節性因素,預計11月企業部門信貸增速將有所回升。
值得關注的是,10月居民貸款增速明顯下滑,僅增加4501億,環比少增了2800億。隨著房地產銷售增速的不斷放緩,房貸利率上行且房貸額度受限,10月居民中長期貸款僅增長3710億,同比和環比均少增了1000億。居民短貸僅增加791億,不足上月新增量的1/3,反映監管機構嚴查居民消費貸的效果。
近兩年居民部門加杠桿速度飛快。居民部門新增信貸(不包括公積金貸款)從15年的3.87萬億,上升到16年的6.33萬億,而17年前10月就達到了6.2萬億,比去年同期多增了1.02萬億。但是迅速增加的居民杠桿率導致中國宏觀金融風險的上升。截止9月末的中國居民部門杠桿率已經達到55%,遠超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在去杠桿的大背景下,貨幣政策難以放松。而居民加杠桿也推升了通脹預期,引發了貨幣收緊的擔憂。
過去兩年的居民瘋狂舉債絕非理性行為,在貸款利率上升和房價逐漸止漲的背景下,10月份居民部門新增貸款降至4500億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居民的新增舉債或持續萎縮,并帶動社會融資總量的回落。去年11月以后居民和企業部門舉債分別進入加速模式,而未來居民部門舉債將趨勢性回落;9月份以來的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也明顯回落,應主要受企業部門高企的債務率約束。
貨幣增速也將維持低位運行。10月社融增速回落,再加上財政收支差額同比增加、政府債發行等因素導致財政存款大增1.05萬億,同比多增了近3700億,拖累M2同比增速大降至8.8%,在融資增速趨降的背景下,預計M2仍將低位運行。
本輪國內經濟回升,外部因素源于海外經濟復蘇,內部主要歸功于居民加杠桿。居民加杠桿帶動了15年以來的地產繁榮,推升了地產相關投資,而房價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又推升了居民消費。但未來居民舉債回落將導致社融增速明顯下滑,影響經濟增長。再加上10月以來外需的減速,這意味著4季度以后的經濟下行風險將明顯增加。我們預計4季度GDP增速降至6.6%,18年GDP增速降至6.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