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
大轉機出現
金鼎
本周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就是漂亮50終于不再漂亮。如果非要給個理由,也可以歸于受美股殺跌影響,因為A股白馬股的上漲邏輯,跟美股科技股牛市類似,是基于龍頭公司的“贏家通吃+馬太效應”,具有國際視野的外資是主要推手。而現在很多資金在防范美股見頂。
或許,根本不需要理由,這才是股市。有誰看到賭桌上,一個老千能夠反復地用?現在早已經不是錢多人傻的時候了。我們的市場風格總是在不經意中改變,當你看中成長時,他們給你講價值;當你跟著抱緊價值時,人家又可能在暗渡陳倉。
而這一次,白馬股能夠真的做頭嗎?不敢完全肯定,至少技術上是短期頭部。內心里,更希望如此,一個派系的倒掉,不是意味著機會的喪失,而是意味著下一個機會來臨。今年那么多舉動,總結為兩點,一是罰,二是發(IPO):打板的,屁股上終于挨了幾板子;造假的,退市了;減持的,是不敢明目張膽搞了;割韭菜的,反被收割了。有業績的公司,或者未來有業績的公司(成長股)才有真正的機會。
值得欣慰的是,現在市場已經迎來中長線布局點。
兩年的熊市夠不夠長?兩年的金融市場整頓是否已經可以收官?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否在當前可以守住?現在尚沒有人回答清楚,一切都基于大環境與形勢的變化。但現在,至少我們已經看到這種變化的苗頭。
6月下旬后,中國經濟政策的導向似乎發生變化,近兩年來很少提及的“創新”一詞開始在官方有所見聞:從李克強總理6月末在國常會上強調要求“包容新模式、新業態”;到不久前劉士余主席提到“沒有創新,證券行業就沒有活力”;以及上海發布“融資行業負面清單”等等都反映出這種重新“有條件、有前提地”認可金融創新的態度。似乎“創新”之風又有抬頭之勢。就決策層的政策目標來看,“從嚴治市”最終還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換言之,監管的根本目標還是為了發展,如此,則“從嚴監管”也蘊含著“大機會”。
同時,本周其實還有個大利好被市場忽視了。那就是,中國央行發布通知,經國務院批準,香港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擴大到5000億人民幣。
我們知道,周一是債券通北向通的第一個交易日,當天國際資金進入中國債券市場并進行交易的金額是七十多億。這個數量其實很大,畢竟是第一天,很多國際資金都還沒有準備好,可以想象后面的資金規模。再結合RQFII額度擴大這個事情來看,現在管理層的殺伐決斷越來越迅速,短期預計會給中國帶來上千億的資金,長遠來說,上萬億。
全球資金規模數量是龐大的,同時也是移動的,如何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是這些資金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歷史上看,位置暫時穩固的美國是首選,而我們知道,美國開始縮表,要回收約2.5萬億美元的流動性,正打著如意算盤呢,豈料我們捷足先登了。越來越感覺現在操盤我國經濟的換了高人,無論是手段還是韜略更勝一籌,聚天下之資,為我所用,豈不快哉?
問君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全球貨幣開始緊張之際,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