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靂,張藝凡,龍飛
(1.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1137;2.四川西部醫藥技術轉移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美國FDA關于模擬灌裝警告信的分析和討論
周元靂1,張藝凡2,龍飛1
(1.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1137;2.四川西部醫藥技術轉移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通過對2005年至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官網已公布的關于無菌藥品生產模擬灌裝的警告信進行歸納和整理,對制藥企業在模擬灌裝試驗中常見的缺陷進行分析和討論,為將來擬通過美國FDA檢查的無菌制藥企業在模擬灌裝方案設計和執行時提供更多的信息參考。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模擬灌裝;警告信
美國現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cGMP)要求制藥企業保證所生產無菌藥品必須免受微生物污染,所有的無菌加工工藝和滅菌工藝都需要經過驗證程序[1]。美國FDA還發布了一個關于采用無菌工藝藥品生產質量管理的指南文件,其中第九章的A節專門對無菌工藝模擬灌裝進行了具體的要求,包括方案設計、試驗頻率和次數、試驗批量、灌裝速度、環境條件、培養基選擇、樣品培養條件和結果判斷的準則[2]。除了以上的法規要求和指南文件,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美國FDA官方網站從美國FDA公布的警告信中查詢制藥企業在設計無菌藥品模擬灌裝方案和試驗執行過程中發現的缺陷項。本文將美國FDA自2005年以來在官網上公布的警告信中關于模擬灌裝的觀察項進行匯總和分析,希望制藥企業能夠通過這些匯總的案例汲取經驗和教訓,完善和提高本企業模擬灌裝試驗執行水平。現報告如下。
在美國FDA警告信發布網址(http://www.fda.gov/ ICECI/EnforcementActions/WarningLetters/default.htm)輸入關鍵詞“Media Fill”進行搜索[3]。從2005年以來,共計有55個制藥企業收到的警告信中涉及模擬灌裝的缺陷項,部分企業還涉及多項缺陷項。其中模擬灌裝方案設計和標準操作規程(SOP)存在缺陷的有19家制藥企業,試驗失敗但調查不充分的有11家,樣品剔廢沒有正當理由的有6家,培養基相關缺陷項的有4家,存在人員資質問題的有4家,存在文件記錄缺陷的有3家,不同工序樣品前后數量不平衡的問題有3家,涉及其他缺陷項目的有6家。見圖1。

圖1 美國FDA警告信中模擬灌裝相關缺陷匯總
1.1 方案和SOP設計
涉及模擬灌裝方案及相關SOP在設計和起草的缺陷是最多的。從搜索出的案例來看,缺陷主要分為3類:①制藥企業為了盡可能順利通過模擬灌裝試驗,在試驗設計時并沒有完全模擬實際生產條件,如試驗過程中未模擬最長灌裝時間,風險較大的干預操作等“最差條件”;②在模擬灌裝過程中,設計不合理的挑戰,如在試驗過程中使用破損的手套進行無菌操作;③設計的試驗條件并不能真正代表整個生產線或者設計本身就不合理,例如有制藥企業試驗中采用的包裝系統并不能涵蓋生產線上的所有產品類型、采用不便于觀察的內包材、或者設計的培養基灌裝量并不合理。
1.2 調查
一旦樣品在培養后出現陽性結果,如何調查微生物污染來源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調查不充分或找不到微生物污染來源,特別是此次污染并不是一個孤立事件,而是發生過多次,很容易成為一個缺陷項。根據對這些案例的分析,主要的缺陷項來源包括:①受污染菌未進行鑒別或鑒別以后仍然未能確定污染物的來源;②沒有完成調查前,就繼續開始日常生產或未對模擬灌裝失敗以前受影響的產品批次進行恰當的評估;③根據調查結果,雖然確定了糾正措施,但后來的無菌檢驗或者模擬灌裝試驗結果仍然失敗,表明先前制定的糾正措施是無效的,產品無菌性仍然得不到保證。
1.3 樣品剔除
案例中有6家制藥企業在模擬灌裝中,在人員干預操作后或在燈檢過程中剔除了密封完整的樣品,而在試驗記錄中也不注明樣品剔除的任何原因,或者每次操作應該剔除的數量未在任何SOP中進行規定,無法確定是否與實際生產剔除的數量和要求一致。根據美國FDA在警告信中的建議,企業應在書面程序中清楚定義日常生產干預后會剔除的產品數量并要求詳細定義燈檢中應該剔除樣品的類型而不得剔除存在外觀缺陷的樣品。
1.4 培養基
培養基有關的缺陷主要涉及促生長試驗和類型選擇問題。例如,有企業未進行促生長試驗或者無法提供試驗原始數據、促生長試驗樣品的培養溫度與模擬灌裝樣品培養溫度不一致、選擇的培養基類型不正確、生產線產品殘留或使用的物料對培養基的生長能力有抑制作用。其中有一個特殊的案例,即由于企業沒有足夠的培養箱,將灌裝好的樣品放置在培養箱外長達數天并且對放置最長時限的制定沒有任何合理的評估數據。
1.5 人員資質
模擬灌裝作為無菌生產操作人員資質確認的重要手段,還是有制藥企業的無菌操作人員在未成功參與模擬灌裝試驗前,就直接承擔日常生產無菌操作。在另外一個案例中,企業安排質量保證(QA)人員而非質量檢驗(QC)人員來對培養后的樣品進行觀察,但美國FDA檢查官對于QA人員是否具備足夠的微生物知識以及觀察微生物生長的能力產生了質疑并給出了缺陷項。
1.6 批記錄
有企業由于批記錄不完全、記錄填寫不完全或提供不出批記錄的問題而導致產生缺陷項。
1.7 數量平衡
還有企業在每個生產工序中記錄的樣品數量前后不一致。例如,操作人員在將樣品送交QC人員處進行檢查或將樣品送入培養箱前并未對收到樣品的數量進行確認,待發現樣品前后不一致時,已無法進行調查。
1.8 其他缺陷
除了以上的缺陷項,在模擬灌裝執行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違反cGMP或試驗方案的情況。例如,有公司從未進行模擬灌裝試驗、在生產線大型維修后未重新進行模擬灌裝試驗就直接開始商業化生產、試驗相關的設備或系統在未完成確認前就投入到模擬灌裝試驗、應參與模擬灌裝試驗監控的人員實際上并未參與而是填寫了假記錄、或者未對模擬灌裝試驗過程中出現的偏差進行調查等問題。
2.1 完善的模擬灌裝SOP是成功起草一個方案的前提。企業首先應根據cGMP法規、指南文件并結合企業自身情況,制定詳盡的SOP。在規程中將本企業進行模擬灌裝的方案起草、試驗頻率、試驗次數、試驗批量、試驗時長、灌裝的速度、干預操作類型、選擇培養基原則、培養條件、人員要求、結果判斷以及調查方法等原則性的要求進行規定。特別強調,應詳盡地描述實際生產中常規干預和非常規干預,包括操作名稱、具體動作描述以及此干預涉及的剔除數量(完整的和非完整樣品),并將這些內容作為模擬灌裝方案起草和執行過程中人員操作和剔除數量的依據,避免美國FDA檢查官質疑模擬灌裝過程中干預導致剔除數量多于日常生產。還應該定期回顧上次成功模擬灌裝以來的批記錄,實際生產中如果出現了新的干預操作,應及時更新SOP,在下次模擬灌裝操作中進行合理的模擬。
2.2 企業在起草模擬灌裝方案時,不應是對以前方案簡單的復制粘貼操作,而應根據上次模擬灌裝以來的實際生產情況的回顧進行適當的修訂,參數的設定都應列出合理的理由或體現合理評估過程。制藥企業可以多參考美國注射劑協會(PDA)第22號技術報告《無菌灌裝藥品工藝模擬》(2011版)中方案的必要組成部分以及針對法規要求的具體理解和建議策略[3]。
2.3 模擬灌裝的批記錄應盡可能和日常生產記錄一致,每個工序的樣品數量應點清并形成書面記錄;在樣品完整性檢查的過程中,一定要培訓燈檢人員,明確只能將存在完整缺陷的樣品剔除,其他存在外觀缺陷而不影響完整性的樣品絕對不能被錯誤剔除,并且這些要求應在模擬灌裝批記錄中體現。
2.4 一旦出現染菌的陽性樣品,企業都應進行充分調查。首先應進行微生物鑒別,根據鑒別結果確認污染來源。如果不清楚企業潔凈區環境、水系統、操作人員或設備等所帶微生物的種類和分布情況,會很難完全確定污染菌的來源,更談不上找到根本原因。因此,企業應建立本工廠的微生物數據庫,以便對污染物的來源進行調查。
2.5 法規中已建議模擬灌裝所使用的兩種培養基,一種是常用的大豆酪蛋白消化培養基,一種是針對厭氧環境的巰基乙酸鈉液體培養基。培養基促生長試驗一般是在14天培養期結束后進行。美國FDA建議除《美國藥典》中要求的指示菌,還建議加入環境監控中發現的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此外,不可將產品的灌裝量等同于模擬灌裝中培養基灌裝量。確定培養基灌裝量的原則是培養基在倒立或旋轉過程中能夠足夠接觸到內包材所有內表面并且數量足夠支持觀察培養結果。為了證明灌裝量是足夠的,建議采用錄像或圖片記錄并附在方案后。
2.6 所有在生產過程中進入無菌灌裝區域的人員都需要定期參加模擬灌裝試驗,并且其在模擬灌裝中擔任的崗位應該與實際生產一致。質量部門人員應全程監督整個模擬灌裝過程,嚴格程度應與日常生產一致。而QA人員并非是任何工作都可以參與,例如微生物生長結果的判斷,應當由具備微生物背景知識且經過適當培訓的QC微生物人員執行。
3.1 模擬灌裝試驗應盡可能模擬整個生產工藝,因此試驗過程應與實際生產條件盡可能保持一致,并且工藝條件應該選擇合理的“最差條件”。試驗方案以及記錄都應該詳盡并反映實際生產條件,記錄的設計應方便試驗人員填寫和記錄,并且應定期根據實際生產變化進行動態修訂。
3.2 為了能夠充分地調查陽性樣品的污染來源,應建立整個工廠的微生物數據庫,對微生物污染來源做到心里有數,否則無法順利地調查出染菌的根本原因,難以已銷售的批次產品進行影響評估,企業也無繼續產品生產。
3.3 企業應詳細反復研究美國FDA法規、指南文件以及美國FDA官網公布的警告信中的典型案例,在實際運用中也應多借鑒美國PDA的第22號技術報告《無菌灌裝藥品工藝模擬》(2011版),以便將來順利通過美國FDA對模擬灌裝試驗的檢查。
[1] Federal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21 CFR 211.113(b)[EB/OL].(2016-04-01)[2016-07-21].https:// 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rh/cfdocs/cfCFR/ CFRSearch.cfm?fr=211.113.
[2]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 et al.Guidance for Industry Sterile Drug Products Produced by Aseptic Processing -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EB/OL].[2016-07-21].http://www. fda.gov/downloads/Drug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 Information/Guidances/UCM070342.pdf.
[3] Agalloco J,Baseman HS, Akers JE,et al. Technical Report No.22 Process Simulation for Aseptic Filled Products[M]. Revised 2011.Parenteral Drug Association.
本文編輯:馬宏宇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Warning Letters on Mock Filling by US FDA
Zhou Yuan-li1, Zhang Yi-fan2, Long Fei1
(1.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ichuan Chengdu 611137, China;
2.West China Medicine 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 Sichuan Chengdu 610041, China)
The warning letters on mock flling in sterile drug production from FDA website since 2005 were summarized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ommon defects in mock flling test and provide more references for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tocol for mock flling in the manufacturers passing the inspection by FDA.
FDA; Mock Filling ; Warning Letter
R97
A
10.3969/j.issn.2096-3327.2017.01.019
2016 - 07 - 22
周元靂,女,碩士。研究方向:藥品生產質量管理。E-mail:47133511@qq.com
龍飛,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藥學。E-mail:lf_tc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