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徐暉/
卷首語/PREFACE
新常態下電工行業保持平穩運行
/本刊記者 徐暉/
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我國2017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6.9%。國民經濟延續了去年以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經濟領域出現了更多的積極變化。
機械工業主要效益指標呈現趨好的態勢。2017年上半年我國機械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51萬億元,同比增長11.6%,高于上年同期4.9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8576億元,同比增長14.69%,高于上年同期8.16個百分點。作為機械工業的重要支柱產業,上半年電工行業主要經濟指標繼續呈現恢復性增長,發展態勢穩中向好。全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477.99億元,同比增長9.76%;實現利潤總額1697.97億元,同比增長9.24%。
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簡稱“中電協”)統計數據顯示,電工重點統計的產品產量增速明顯,特別是燃氣輪機和電焊機等產品保持了較高的增速。在國家重點輸電通道建設項目和配電網建設改造以及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拉動下,輸變電相關產品保持增長。其中,輸變電相關的變壓器同比增長3.68%,大型電力變壓器同比增長17.49%,電力電容器增長13.6%,高壓開關設備(11萬伏以上)同比增長20.91%,電力電纜同比增長5.99%,絕緣制品同比增長12.06%。
從行業重點企業反映的情況看,傳統的發電設備行業由于受產能過剩嚴重而市場需求不足的影響,預計2017年火電、水電等傳統發電設備行業的產銷量將比2016年有所下滑。風電、核電等清潔能源發電設備的生產形勢較好。據預計2017年整個電工行業產銷將可實現5%~7%的增長,利潤同比增長5%~7%。
從產品產量看,目前中國電工行業居世界第一,但在工藝、設計、制造、標準體系、節能環保等方面還與國外有一定差距,技術短板已成最大瓶頸。在全球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如果中國電工行業不加大科研與新產品研發投入,不加大基礎共性技術研究,快速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必將阻礙我國電工行業可持續發展,并失去市場競爭能力。為此,中電協建議行業要借助國家設立“中國制造2025”專項資金的機會,促進制造業發展。并大力發展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電工電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依靠生產高科技含量的電工電器產品來搶占國際市場。
從宏觀經濟來看,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增長都是增速放緩的過程。2016年GDP增速為6.7%,創十年來新低。中國經濟年均超10%的高速增長時代已經結束,邁入了增長放緩轉而尋求穩定增長的“新常態”。展望下半年,隨著宏觀調控政策以及利好于機械行業的政策措施逐步貫徹落實,電工行業經濟運行將保持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