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永康


摘 要:現今國內1000MW機組鍋爐一般均采用等離子點火裝置,在鍋爐點火初期,由于爐膛溫度較低、風煤比不匹配以及原煤斗落煤不穩定等原因,點火初期煤粉著火比較困難,若長時間未點著火則極易引起鍋爐爆燃,以下對某廠1000MW機組鍋爐爆燃事件展開分析。
關鍵詞:鍋爐爆燃;1000MW;點火;分析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5.040
1 事件經過
2016年6月1日夜班,某廠#4爐進行啟動工作,03:24,B層等離子拉弧正常,03:38,B磨煤機啟動,空載電流38A,03:43:44,B給煤機啟動并開始下煤,穩定后給煤量31t/h,持續下煤至03:48:34約5分鐘時間內,磨煤機一直保持空載運行時的38A電流,此時B磨煤機電流突增,14秒后即03:48:48電流值86A,爐膛開始打正壓。03:49:05,爐膛正壓2600Pa,A側爐膛煙溫隨后上升至77℃、B側爐膛煙溫則先于A側快速上升至84℃,鍋爐總風量低MFT動作,制粉系統跳閘,進行爐膛吹掃。爐膛發生打正壓后,大量含煤粉的煙塵從干式排渣機底部噴出,煙塵進入#4機8.2米電纜夾層后,相繼觸發電纜夾層內50號煙感探測器和47號煙感探測器報警,03:49:50 #4機8.2米電纜夾層IG541氣體釋放。整個過程的歷史曲線如下圖1:
(紅色為給煤機煤量,黃色為磨煤機電流,綠色為爐膛負壓,紫色為磨入口一次風量,綠色為磨出口溫度,棕色為磨出口壓力)。
2 檢查情況
2.1 設備情況
檢修人員對B給煤機、B磨煤機及B磨動態分離器進行內部檢查,未發現與磨煤機電流異常相關的設備缺陷,測量磨輥間隙和彈簧加載合格;制粉系統再次啟動后運行至今正常。檢查爆燃發生前,磨煤機動態分離器電流50A保持穩定,轉速650rpm穩定,動態分離器運行正常。經檢查確認鍋爐本體無異常。
2.2 下煤情況
B磨煤機為鍋爐底層磨,采用等離子模式點火,B磨煤機系統正常運行時磨電機最大電流—給煤量表如表1:
(其中,電流38A為磨煤機電機空載電流,給煤量85t為磨煤機最大出力)
內部檢查發現磨煤機磨碗上堆積的剩煤呈碾磨后的煤粉狀;給煤機皮帶上堆積的原煤濕度正常、無大結塊,但原煤所含石子煤很少,細煤和煤粉較多。5月份機組調停期間B原煤斗煤位10米,為防止自燃采取了防漏風封堵措施;煤斗存煤長達1個月,底部原煤由于濕度聚積容易結塊。給煤機啟動初期,給煤量有較大的波動,從35t/h下落至22t/h再上升至31t/h,反映給煤初期有較大的結塊煤下落。查其他磨煤機啟動歷史,正常下煤時給煤量呈穩定上升趨勢,沒有大的波動。
B給煤機下煤后,磨煤機出口溫度呈小幅緩慢下降趨勢,其中溫度3測點從79℃下降至爆燃發生前的73℃;同時,給煤機下煤后磨煤機約有5分鐘時間電機電流一直為空載電流38A,由此判斷,下煤期間磨煤機內部僅有少量原煤落下,磨煤機下煤量遠小于實際的30t/h煤量,磨煤機下煤通道存在堵煤的情況。而B磨煤機下煤5分鐘后磨煤機電機電流從38A突升至86A,由表1可知,磨煤機內部實際煤量約為90t左右,從而判斷B磨煤機存在堵磨現象。
2.3 一次風情況
爐膛爆燃發生前,一次風壓5.2—5.6KPa,磨煤機出口壓力2—2.2KPa,一次風流量200—220t/h;爆燃發生后,一次風壓跟隨突增至7.4KPa,磨煤機出口壓力跟隨突增至4.7KPa,而一次風流量則快速降低166t/h;一次風溫度前后均保持在95—105℃之間。一次風壓和磨煤機出口壓力的變化符合爐膛發生爆燃后的壓力波動。但爆燃發生前一次風量偏大,比磨煤機正常運行時一次風量160t/h左右大了40—60t/h;查上次點火期間B磨一次風量為130t/h;《1000MW機組集控運行規程》關于一次風量的要求為“不得低于80t/h”。
2.4 鍋爐點火監控情況
由于該廠采用等離子點火系統,點火前必須退出等離子磨煤機煤火檢保護、全爐膛火焰失去保護(按正常手續辦理保護退出),才能保證鍋爐正常點火。點火期間全程手動控制;爐膛工業電視和等離子火檢電視在集控室前墻大屏幕實時監視。
2.5 檢查情況綜述
綜上,與此次爐膛爆燃相關的異常情況為:
(1)原煤斗底部原煤含細煤、煤粉較多;(2)給煤機下煤初期原煤斗有較大的結塊煤落下;(3)磨煤機內部下煤量遠比實際煤量小,下煤通道存在堵煤現象;(4)點火期間磨煤機一次風量控制相對以前偏大,等離子點火時不易穩燃。
3 原因分析
(1)原煤斗底部原煤含細煤、煤粉較多,而且在長期停放后結塊,致使下煤初期有較大的結塊煤落下,磨煤機落煤管堵煤,下煤長達5分鐘的時間內,由于煤粉顆粒過細過干,煤粉量偏少,一次風量偏大,煤粉進入磨煤機后直接吹入了爐膛,其濃度不足以點火成功;當大量堵煤落入磨煤機后,短時間內煤量遠大于正常的30t/h點火煤量,由于煤量大、細煤和煤粉多,磨煤機發生堵煤現象,電機電流突增至86A,短時間內大量制粉,同時一次風量控制相對以前偏大,使得大量煤粉進入爐膛,從而導致點火時發生爐膛爆燃。這是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
(2)《1000MW機組集控運行規程》最新版中對“鍋爐點火”、“制粉系統的投運”以及相應的操作票中,均沒有針對點火期間下煤后給煤量的大幅波動,5分鐘時間內磨煤機電流沒變化、點火不成功以及磨煤機一次風量的控制上限值作出明確的規定,致使運行人員沒有規程依據去監控和處置這次點火期間的異常現象,最終發生爐膛爆燃。
4 防范措施
(1)加強制粉系統啟動過程監控。給煤量穩定后,監控到磨煤機電流異常(電流無變化或突然跳躍)時應立即停運給、磨煤機;啟動期間給、磨煤機就地應有專人檢查、反饋現場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判斷和處置。
(2)加強等離子點火過程監控。開始下煤后應監控磨煤機電流是否平穩增加,檢查磨煤機下煤后的等離子火焰電視、爐膛工業電視、一二次風和爐膛負壓等情況,當判斷點火不成功時應立即停止拉弧并停運制粉系統,進行爐膛吹掃,開展設備檢查;等離子燃燒器就地應有專人檢查、反饋現場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判斷和處置。
(3)嚴格遵守鍋爐點火程序規定。鍋爐點火前應按照規程要求,充分吹掃,檢修、運行人員現場檢查、確認制粉系統和等離子點火系統正常。
(4)完善鍋爐點火規程制度。《1000MW機組集控運行規程》最新版對“鍋爐點火”、“制粉系統的投運”以及相應的操作票中,應補充明確針對點火期間發生異常情況的監控、處置要求,包括下煤后給煤量大幅波動,下煤后磨煤機電流變化情況、點火不成功以及磨煤機一次風量的合理控制范圍等。
(5)制粉系統長時間停運時應燒空原煤斗,如原煤斗有存煤,則應采取措施防止原煤自燃、煤斗進水等。鍋爐點火時,原煤斗上煤時應盡量選擇與鍋爐設計煤種類似的煤種,便于鍋爐點火。
參考文獻:
[1]楊林,鮑春鵬,董志紅660MW超臨界機組鍋爐制粉系統爆燃原因分析及治理[J].內蒙古電力技術,2014,32(02).
[2]王景斌,王鐵軍.防止鍋爐發生爐膛爆燃事故的技術措施[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0,36(03).
[3]廣東粵電靖海發電有限公司.1000MW機組集控運行規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