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筱++李玉琴
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帶來物流業的發展,而物流活動日益頻繁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愈加嚴重。因而,現代物流的發展必須把減少環境污染作為首要考慮,在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同時提高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水平。故此,一種從消費者倒回至生產者的新型物流應運而生,即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逆向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年由Stock提出,他將逆向物流定義為“一種包含了產品召回、物料代替、廢舊物再使用、再處理、修理與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動。”而國家標準《物流術語》將逆向物流定義為:將最終消費者持有的廢舊物品回收到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而產生的物流。環保問題的解決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逆向物流,但是全面發展逆向物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可能存在入不敷出的問題,因此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實施逆向物流的過程中會牽涉到各主體之間的利益,而各主體間存在合作與競爭共存的復雜關系,因此博弈論作為一種工具被應用于逆向物流的研究。
一、逆向物流概述
由于物流在我國興起較晚,物流傳入我國的同時逆向物流在國外被提出,因此我國在正向物流尚未得到深入研究的同時也在進行逆向物流有關研究,有關研究還處于非常淺顯的研究層面,主要是針對逆向物流概念與興起原因做出有關解釋。但近年來逆向物流慢慢受到重視,一些學者對逆向物流進行了大量的探究,李軍等(2010)在EPR制度框架下研究我國逆向物流的狀況與缺陷 。張保銀等(2006)以構建委托-代理模型為橋梁來分析政府行為的變化及企業道德風險問題,并以此促使企業開展逆向物流活動。宮大慶等(2013)在信息不對稱的背景下構建契約激勵模型用以研究逆向物流供應鏈中的委托-代理問題。
二、逆向物流利益主體概述
逆向物流利益相關主體既是逆向物流的關鍵參與主體,同時也是受益方。在剛開始的逆向物流研究中,把逆向物流的主體定位于企業這個單獨的個體,認為企業單方面的就能建立起逆向物流網絡,如王長瓊(2003)、程廣平(2007)立足于逆向物流系統運作模式來探討我國企業逆向物流模式,最后提出其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但此時研究的主體只有企業,而在實際的逆向物流中,牽涉到的不僅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相關任務,還牽涉到政府和消費者,成功的逆向物流系統單靠企業是建立不起來的,所以逐漸開始有學者把逆向物流納入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的范疇中來進行研究,并建立政府、企業、消費者三者間的責任、義務與利益協調機制。同時,由于三者之間是競爭與合作相抗衡的,進而博弈論開始作為一種研究方法應用于逆向物流利益主體之間關系的研究。
三、逆向物流利益主體博弈分析概述
1.逆向物流博弈主體劃分。逆向物流過程中的博弈主體一般包括政府、企業、消費者等。覃艷華,曹細玉(2006)認為企業與政府,企業與消費者,企業與企業間多方博弈是企業是否開展逆向物流活動的關鍵。只有當政府出臺配套的政策法規并嚴格執行,企業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消費者提高環保和回收意識,才能確保逆向物流活動順利開展。姜燕寧,郝書池(2012)認為逆向物流的發展與社會、企業及公眾緊密相連,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作為逆向物流利益相關主體,對逆向物流的發展具有不同驅動力。且其博弈結果會對發展逆向物流產生直接影響并為其提供有利決策依據。因此需通過建立博弈模型的方法分析主體間博弈過程,探討不同利益主體參與逆向物流的不同動機。
但也有學者只將政府與企業列為博弈主體或稱“局中人(Player)”。如:李金勇,劉威等(2007),鄭克俊等(2009),季京京(2011)采用博弈論的方法,在生產者責任制基礎上建立政府和企業間博弈模型,分析了逆向物流實施過程中的政府和企業的決策與行為,并對政府如何有效促進企業開展逆向物流,企業如何積極應對政府的相關政策高效地開展逆向物流活動進行了詳細探討。
還有學者認為博弈應包含多方主體,如:王啟慧(2013)認為逆向物流的發展過程是利益相關主體即政府、制造業、消費者及第三方之間競爭與合作的過程,并運用博弈論的理論與方法建立了該過程中利益相關主體間的博弈模型,以及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間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結果表明政府恰當積極地介入其中對逆向物流活動的順利開展十分關鍵。黃雪茜(2010)提出再生資源逆向物流的概念,并指出其主體為政府、企業和社會。利用博弈論有關理論及方法,分別建立政府和企業、企業和消費者、企業和再生資源回收公司間等一系列的博弈模型,再通過分析得出各實施主體有關決策,針對各方和我國的實際發展情況提出實施逆向物流的建議。
2.逆向物流博弈分析應用領域。由于我國有關逆向物流的研究興起較晚,因此逆向物流的應用領域也比較狹隘。一般以廢舊家電和其他廢舊電子產品的回收為主,逆向物流利益主體博弈分析在這些領域應用較廣泛。許穎(2006),杜茂康,陶波等(2014)以廢舊家電為例,構建了以政府、家電回收企業和消費者為參與主體的廢舊家電回收逆向物流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模型,發現廢棄家電對環境的危害程度決定了政府是否對廢舊家電逆向物流進行管理,而企業是否對逆向物流采取積極態度一方面取決于政府是否干預,另一方面取決于實施逆向物流的成本和收益的高低。而學者陳國兵(2010)對廢舊家電逆向物流的研究是通過將其發展分為建立期和運營期。分別探討并分析了政府和企業在兩個不同時期的博弈中各自的總收益,以及政府應采取促使企業構建廢舊家電逆向物流的策略,最后以廢舊電視機逆向物流為例來說明博弈結果并提出相關建議。付小勇(2012)運用演化博弈建立了針對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政府激勵生產商演化博弈模型,并以DEMATEL方法為基礎分析生產商實施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制約因素,為處理商選擇回收渠道提供了方法支持,也為政府科學制定激勵政策和生產商有效建立回收體系提供了建議支持。
3.逆向物流博弈模型構建。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逆向物流利益主體進行博弈分析并構建模型,從靜態博弈模型和動態博弈模型的角度來看:屈曉娟(2012)杜茂康等(2014)在完全信息條件下構建利益主體靜態博弈模型,并對各主體在不同策略下的收益進行均衡分析并探討各方在逆向物流中應該采取的策略,最后為逆向物流的有效實施提供政策性的建議。汪傳旭(2003)針對逆向物流的產生方和處理方之間存在對抗與合作并存的問題構建逆向物流的動態博弈模型,并對其進一步修正,推出動態分析等式模型,為博弈雙方取得最佳逆向物流效益提供參考。從有制度安排和無制度安排下的博弈模型構建來看:賈小玫,冉凈斐(2005)針對企業在實施逆向物流時帶來的回收成本大于產生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問題時,運用博弈論的方法,分別從無制度安排和有制度安排兩個方面對再生物流和廢棄物物流的博弈模型進行分析,最后得出制度安排下的逆向物流的博弈模型的一般形式。博弈模型構建的其他方面:孔斐然(2007)構建了以企業為中心的企業與政府,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博弈模型,該模型從理論上提出構建逆向物流網絡時的關鍵影響因素及有關應對措施及建議。牛曉冬等(2011)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運用博弈論的理論和方法,分析了政府、企業和市民三者在廢舊家電逆向物流中的利益博弈關系,并分別建立各自的博弈模型并得出各自的均衡解,通過比較,給出了在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專業企業有償回收廢舊家電的新的機制體制。
四、總結與展望
通過對逆向物流利益主體博弈分析的相關文獻的查閱,與在閱讀文獻之前的猜想基本一致,雖然獲得相關文獻不多,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以我國的文獻為主。從文獻閱讀的情況來看,雖然國外文獻不多,但足以看出國外經濟發達國家對于物流的研究起步早且已經相對成熟,對于逆向物流研究已經形成體系,對于廢舊產品的再生產、再使用、再循環等具有一套獨立且完善的處理機制,而逆向物流中的利益主體間的博弈模型也相對完善。而我國由于引進物流較晚,故而對于逆向物流的研究不多,或者說研究的不太深入。一方面,從相關文獻的發表時間來看,主要集中在21世紀初,近5年來有關研究很少,幾乎處于停滯階段。另一方面,社會整體環保意識不強,導致回收物流意識薄弱,故而對逆向物流利益主體博弈的研究面較窄,僅局限于廢舊家電與廢舊電子產品等領域,對廢舊包裝,尤其是今年來逐漸盛行的電商物流產生的廢舊包裝物等回收物流的研究幾乎存在空白。
我國學者運用博弈論研究逆向物流的相關問題并提出有關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政府、企業、消費者在實施逆向物流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提供了借鑒之處,但很多研究還僅僅是停留在問題的表層,沒有更深層次的進行挖掘,隨著人們對逆向物流的日益重視,目前的研究現狀明顯迎合不了未來的大眾需求,因而對于逆向物流的研究國人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很多研究都是建立在對現實情況進行假設的基礎上,應用于實際問題中不一定能適用,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盡可能充分考慮問題的各種影響因素,在綜合探究的基礎上建立模型,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基金項目:2016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CX201613651)]
(作者單位:湖南工業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