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孜然 李雙春
嘉興110社會應急聯動機制
文、圖/孜然 李雙春

自110設立以來,在公安機關的不懈努力下,110觀念深入人心,成為群眾報警求助的第一選擇,110報警量也逐年上升。以浙江省嘉興市為例,2016年1月至11月,有效接警量為113.2萬起,其中公安機關直接管轄的警情占有效接警總量的19.3%。其他咨詢類、求助類警情占有效接警總量的39.2%,而這類警情中相當一部分不在或者超出了公安機關的管轄范圍。如何整合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資源,有效分流非警務類警情,對人民負責,對民警負責,將社會聯動工作機制落到實處,嘉興110在政府的主導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2012年,嘉興市社會應急聯動指揮中心在市公安局掛牌成立,應急聯動指揮中心主任由市領導擔任,市公安局領導任常務副主任,市公安局指揮中心負責應急聯動指揮中心的日常運營。目前,嘉興市社會應急聯動指揮中心(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已建設成為集語音、短信、網絡報警于一體的綜合性報警中心。
截至2015年底,全市社會應急聯動工作網絡已延伸至聯動單位438家(其中一級154家、二級209家、三級75家),以及79個鄉鎮(街道或工業園區),基本實現了全市社會應急聯動工作“全覆蓋、無盲區”。同時,部分聯動指揮中心嘗試將一些民間救援團體納入聯動工作體系,如海寧海豹救援隊、平湖長紅救援隊。這些團體均在民政部門登記備案,有著專業人員、設備和技術,成為應急聯動工作網絡的有益補充。各地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聯動工作實施辦法、分級處置辦法,明確三級聯動部門的工作職責、值班制度、響應速度和處置規范。各級社會應急聯動指揮中心建立每日點名、每月通報以及經常性的聯絡員工作例會等工作制度。各級聯動單位服從指揮、認真履職,嚴格按照規定落實“三定”(定人、定崗、定責)工作,并遵守值守出勤和處置反饋等工作規范。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會應急聯動工作已經納入對縣(市、區)人民政府的“平安建設”考核,對市級機關部門、單位的“五型機關”目標責任制考核。
嘉興自設立社會應急聯動工作指揮中心以來,成效明顯。一是有效分流了非警務類警情,減輕了基層接處警的負擔。二是分流的非警務類警情派到聯動部門后得以有效解決,切實回應了百姓的訴求。
一是積極推行114社會化移車工作。隨著嘉興汽車保有量日益激增,聯動指揮中心接到群眾移車求助的警情也大幅上升,占用了指揮中心、基層公安機關大量的警力資源。針對這一情況,市社會應急聯動指揮中心報請領導小組同意,于2015年6月15日起在嘉興全市范圍正式啟動114社會化移車服務。2016年1月至11月,全市114受理移車服務82.8萬余起,日均分流移車服務類警情2300余起,占有效接警總量的42%,移車成功率達65.7%。這項社會服務創新大大減輕了各級聯動指揮中心和涉及聯動部門(單位)的工作量,特別是能使聯動指揮中心更加專注地致力于公共突發事件的指揮、協調和處理。某小區保安隊長王某曾經為了小區內外來車輛違停的事沒少撥打110,稍不如意就揚言投訴,是接警員都知道的“人物”。移車服務統一移交114后,老王有了明顯的變化。他說:“原來懶得管違停這事,反正可以找110,現在不行了,還是得從物業自身做起,管理好車輛違停,真碰上問題了聯系114車主也理解,基本上都能配合移車。”公安管好公安事,市場可以管的就交給市場。通過114移車服務的推廣,既緩解了指揮中心巨大的接警壓力,又減輕了基層公安機關的處警壓力,還為群眾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移車服務,獲得了“三贏”的良好社會效果。
二是積極有效推行非警務類警情的分流工作。首先,在嘉興市政府的推動下,多部門聯合發文,就警情分流作出明確規定。其次,加強對接警員的培訓和教育,厘清110報警服務臺報警電話的受理范圍,對于非公安管轄的報警,110接警員接警后直接派單至聯動部門,交由相關職能部門處置。第三,建立反饋倒查機制,派出所接單后,認為不屬于需要公安處置的接警派單,按月收集匯總后反饋指揮中心,經指揮中心審核確認,確系派單錯誤的追究接警員的責任,以切實提高接警員的業務能力和責任心,杜絕“派出所什么都可以管”的老思想,最大限度分流非警務類警情。2016年1月至11月,全市共受理聯動警情17.1萬起,由聯動部門直接處置的9.1萬起,占總量的53.2%,大大減少了公安處置的非警務類警情數量。派出所民警老李說:“以前什么警都要去處理,結果累不說,很多事情光靠民警也處理不了。現在是該去的去,不該去的就不用去了,不光警情少了,出警效率也更高了,因為都是公安管轄的事,處理起來就方便順手多了,老百姓也滿意了。”第四,110報警服務臺和12345政府服務熱線并軌運行,對于不需要聯動單位緊急處置的其他信訪投訴類報警,直接由12345市長熱線處理,通過此舉更加深化聯動單位處置效率,為群眾解決問題提供更多救濟途徑。
應急聯動機制作為一種工作機制,雖然是為解決實際困難而生的,但在實際工作中對以往的工作方式沖擊較大,特別是涉及很多聯動部門切身利益的,因而在實際運行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問題和難點。
一是應而不急的問題。政府聯動部門平時的工作習慣和方式與公安機關不一樣,公安機關雷厲風行,快速出警對老百姓來說已經成了習慣,但很多政府部門還是習慣于坐在辦公室內,等著群眾上門求助。這與當下社會發展趨勢和人民群眾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希望其他部門能像民警一樣快速到現場處理問題,否則群眾若是經常得不到積極回應后還是希望民警來解決。比如,群眾買到假貨時,還是不愿意自己去工商部門,仍習慣于撥打110求助。
二是聯而不動的問題。雖然理想狀態下通過各部門各司其職,聯動警情都能得到有效處置,但現實是聯動單位各種規定煩瑣,相互之間推諉扯皮現象屢禁不絕,導致很多本應由聯動單位處理的警情無法落實,最終還要由公安機關兜底。
嘉興在推進社會應急聯動機制工作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難,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一是借助政府力量主導推動。110在成立初期提出的“有困難找警察”百姓是滿意的,其他部門也是滿意的。但現在要把一部分非公安管轄的警情分流到其他職能部門,其他部門就未必滿意了,相關的工作在推進中就存在一定的難度。這一方面與有關部門的傳統思維有關,另一方面與其他部門的人員配備工作機制也存在很大的關系。故而要推動這項工作,就必須要由政府主導,充分“借勢、借力、借資源”,才能將聯動工作落在實處。
二是做好宣傳工作。廣泛利用傳媒力量,向社會宣傳“12345,服務找政府;公安110,為民保安寧”的理念,引導公民正確撥打110,珍惜寶貴的警力資源。同時,做好聯動部門的思想工作。
三是堅定信心,持之以恒抓工作推進。聯動機制客觀上講確實增加了相關聯動單位的工作量,但需要指明的是,這些工作并不是公安機關提出的,而是社會經濟、秩序、環境發展帶來的必然要求。聯動單位受理的本是分內應做的工作。通過聯動機制的落實,會大大提高聯動部門的工作服務效率和社會公信力,短時間看可能暫時增加了聯動部門的工作量,但從長遠看所獲得的社會效益絕對利大于弊。因此,無論難度有多大,我們都應該堅定信心,以對人民群眾負責的態度繼續深入推進聯動工作的開展。
四是借助考核機制推動工作。必須以考核來推進工作的開展,不斷加強對社會應急聯動工作的督導,把社會應急聯動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健全社會應急聯動事項日常核查機制。以日常的聯動處警結合不定期拉練的形式對應急聯動單位應對突發事件的履職能力進行督促、檢查,對發現的問題予以通報并納入考核,從而杜絕有令不行、應而不急、聯而不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