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德峰 李勇 陶紅兵
煙臺開發區公安分局創新發展30年
文/李德峰 李勇 陶紅兵

分局合成作戰中心
1987年2月27日,山東省煙臺市公安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正式成立。30年間,從初創時的“治安辦公室”,成長為今天警種齊全、功能完備的綜合性戰斗實體,再到“山東省省級文明單位”“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基層單位”“山東省優秀公安局”,躋身于全省乃至全國縣級公安機關前列。這30年的實踐探索,為社會和諧、經濟發展、人民幸福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也為加快推進公安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見證該局30年成長歷程的老刑警王長鵬回憶道:“建局初期,條件艱苦,我們為了抓獲一名命案嫌疑人,連續五年的中秋節、除夕夜都不回家。遠赴千里去黑龍江查訪、蹲守,最終抓獲真兇。我們都覺得這是分內事,換了誰干都是這樣。”
“80后”刑警于衛平也有自己的感悟:“兩年前,我們在偵破一起特大毒品案時,從廣東一路追緝數千公里,車輛時速超過190公里。當時心里就只有一個念頭,決不能把犯罪嫌疑人跟丟了!”
對于這兩個故事,煙臺市公安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局長王春生這樣解讀:“解決好人的問題,把凝聚警心作為建局立警的第一要務,是分局歷屆黨委著力推動、代代相傳的核心問題。時代在發展,效率在提高,人員在變更,但不變的是對公安事業的忠誠本色。”
該局多年來秉承“政治建警、素質強警、從嚴治警、從優待警”的治警方針,從創業時期的初步探索,在每個時間節點,都總結歸納出了符合時代特征和隊伍實際的核心價值觀。
2001年,面對開發區最大一次黨政機構改革,分局黨委主動深入基層調研,梳理加強隊伍建設意見和建議200余條,提出了“忠誠、正義、務實、勤奮、創新”的“十字局風”,塑造和培育具有鮮明開發區特色的核心價值觀;2015年,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和新常態,分局黨委反復征求意見,總結凝練出了“忠誠 ·擔當、法治·公廉、求實·踐行、拼搏·奉獻、精細 ·友愛”的“五種精神”,進一步完善了分局核心價值觀。
在核心價值觀的統領下,分局從理論灌輸入手,不斷加強教育引導,著力凝聚警心,統領全警意志。同時,堅持問題導向,依托紀委督察、民生警務熱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收集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利用“三會一課”、督導談話等方式,及時糾偏糾錯,確保整個隊伍始終思想堅定,保持了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提升了整個隊伍的凝聚力、戰斗力。2001年以來,該局已連續16年被評為“煙臺市優秀公安局”,并于2015年榮獲“山東省優秀公安局”。
一支作風優良的隊伍既要有嚴明的組織紀律,更要有規范的考核機制作為保障。該局黨委歷來重視隊伍的績效管理,2004年,將企業管理文化引入隊伍管理,將工作指標量化,科學設置考核指標,在全市公安機關率先推行績效考核,解決了以往考核隨意性大的問題。2015年,該局建立了考核E系統,績效考核工作實現了網上一站式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能。嚴慈相濟,才能相得益彰。建立民警“生日檔案”“健康檔案”“家庭檔案”“政績檔案”,動態掌握民警所思所想,這也是該局“親警”的成功做法。在嚴管與厚愛之間,該局先后走出兩名聯合國民事維和警察、三名維和防暴警察、三名全國優秀人民警察、15名全省優秀人民警察,涌現出一批管理、法律、刑偵、技術等領域的專家型人才。
執法質量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線。煙臺市公安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在執法過程中重視標準化、流程化、要素化和精細化,從執法實踐中總結出臺的一系列制度規范,到如今廣泛運用的“一案一考”考評模式,真正實現了執法標準統一、流程控制嚴密、執法細節準確、權益保障到位的目標。
該局法制大隊大隊長尚洪濤介紹道:“所謂‘一案一考’,是指分局對案件審核監督實行‘一案一審核、一周一反饋、一月一排名、一季度一點評、一年一總考’的日常執法考評機制。”該局從執法源頭抓起,每起案件在報法制大隊審核時就納入執法考評,對執法問題發現在早、處置在小、預警在先,有效預防和減少執法問題的發生。“一案一考”將日常考評、階段考評與年度考評結合起來,對于案件從受理開始直至結案全程審核,跟蹤監督,督促整改;將監督考評工作融入日常執法和各個執法環節,寓服務于監督之中,做到了事半功倍,實現了執法質量考核評議日常化、動態化。把法制部門的壓力變為各部門和全體民警的動力,切實強化辦案單位和民警的法律意識、證據意識、程序意識,形成了由監督而規范、由規范而習慣、由習慣而成為自然的良性循環。
在執法規范化建設中,該局充分發揮信息化優勢,2005年在山東省率先建成執法辦案系統,推行執法辦案的網上管理、網上審批、網上監督和網上考評;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2013年又率先建成電子執法考評暨檔案管理系統,把信息化手段滲透到執法辦案的各個環節,以信息化規范執法程序、落實執法制度、強化執法監督、提高執法質量,成為全市乃至全省最先使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執法考評的縣級公安機關。
建局30年來,該局執法民警無一被群眾投訴追責,無行政訴訟敗訴案件,沒有發生過冤假錯案和國家賠償案件。連續14年在煙臺市公安局執法質量考評中取得優秀,先后被省公安廳評為“執法為民先進集體”“執法質量優秀單位”“正規化建設示范單位”。
開展科學規范的民警教育訓練是提高隊伍戰斗力的根本途徑。從建局初期的日常警體訓練、競能比武,到積極探索“輪值輪訓、戰訓合一”練兵機制,建成煙臺市首個警務實戰技能培訓中心,著力探索提升執法水平的新機制。近年來,該局又借助多媒體設備、網上考試平臺,深入開展視頻教學、網上教學,全面推廣“警務實戰送教上門”,教學訓練更加生動直觀、更加貼近警務實戰。2004年來,該局共完成各類訓練98期,培訓民警2028人次,民警規范執法的素養和戰斗力得到顯著提升。2016年,該局警務實戰技能培訓中心被省公安廳評為“一級民警訓練基地”。
該局牢固樹立“規范執法是基本警務”的理念,不僅在解決能力素質上下真功夫,更是在提升執法效率上謀創新,在執法過程中從接處警、受立案等首要環節抓起,強化人權、程序、證據意識,強化執法監督,從源頭上杜絕不規范的執法行為。
隨著時代的變遷,該局堅持針對犯罪種類、手段等特點的變化,超前思維,順勢而為,以動制動,不斷升級和變革打防模式。
2002年,針對高科技犯罪、跨地區流竄作案、網絡經濟犯罪等不斷增多的實際,該局黨委就提出,必須走科技強警之路,構建全國一流“數字化公安局”,打造基于信息化平臺之上的現代警務運行機制。圍繞這一目標,該局與煙臺某知名軟件公司聯合研制的“警務工作流管理系統”,隨即被公安部列為重點科研項目。2004年12月,該系統順利通過公安部鑒定,專家組高度評價該系統“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和推廣價值,在同類公安應用中居國內領先水平”。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互通共融。該局著眼于大數據、信息化、合成作戰、精準打擊、無縫防范等關節點破題思變,努力走在信息化時代的最前沿,在創新與實踐中將警力越做越強。對大數據進行深度挖掘,開發本地視頻警務云大數據平臺,有效破解了利用傳統技術存儲難、傳輸難、檢索慢的難題,大大提升了案件打擊效能和查緝布控快速反應能力。改革指揮調度方式,在派出所設立指揮研判室,將值班室、內勤室、視頻監控室“三室合一”,科學調整巡邏處警勤務,最大限度提高接處警速度,打造以巡區為框架的“五分鐘控制圈”。
目前,該局推行的合成作戰中心成為服務實戰的利器。在這一體系建設中,按照“指揮部”“作戰部”“參謀部”的功能定位,打破警種界限,將原屬指揮中心的信息中心、指揮調度中心和原屬刑偵大隊的圖偵中心合為一體,并從全局選調復合型人才充實其中,形成了集研判、配偵、指令、服務于一體的實戰決策指揮機構。從單打獨斗的獨門利器到精確打擊的合成利劍,取得一個個輝煌戰果。該局連續多年實現命案必破,“3·16”部督特大販毒案件、“6·16”網絡販槍案等具有全國影響力大要案成功告破,得到中央、省、市、區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2011年破獲的“1·07”涉外特大網絡賭博案被評為全國十大精品案件。2016年,合成作戰中心直接破案占全局破案數的24%,提供證據、線索破案數占全局破案數的65.5%。
在精準打擊的同時,一張安防天網也在同時織就。運用信息化手段,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對“人、地、物、事、組織”等治安要素的管控效能,打造了符合現代警務要求的立體化巡防工作格局。該局先后建立了22個社區警務室,以此為載體,整合社會資源,建立起警民聯動的人防網絡,“以房管人”實行房屋租賃社會化管理模式。推行技防聯網報警系統,科學布防,建成了以金融單位、要害部門、企業和居民小區為點,交通要道和堵截卡點為線,110總體指揮調度為面的技防網絡。特別是“天網”工程的建設,覆蓋了全區所有的出入口、主干道路、重點部位,通過連點成線、結線成網,在全區架起一張守點、封邊、控面的“天網”。在各派出所成立了六個分控中心,60名分控值機人員24小時網上巡防,視頻巡防人員與地面巡邏人員“人機互動”。初步形成空地一體、人機互補、專群結合、攻防兼備的現代化立體治安防控體系。

王春生局長現場調研并指導工作
開發區,旨在經濟開發,而發展經濟離不開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平安就是最重要的投資環境。
“抓穩定就是抓經濟,抓經濟首先要抓穩定。”這是該局歷屆領導的共識。早在建局之初,該局黨委就帶領民警從小案辦起,點滴強化民警服務經濟發展意識,累積群眾信任。隨著開發區的快速發展,近年來,該局持續開展打擊“涉稅犯罪”“網上買賣銀行卡”“侵犯知識產權”“獵狐行動”等一系列專項整治斗爭,破獲“10·10”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LG系列職務侵占案、“11·4”妨害信用卡管理案、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案等一系列重大經濟犯罪案件,發起七起全國集群戰役,涉案金額100余億元,挽回經濟損失七億多元。
“煙臺園區迅速成長為富士康在大陸的主要園區,正是得益于開發區穩定的治安環境和良好的社會秩序。我們當年選擇在這里投資,其中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看準這里的治安環境好。現在來看,當年的選擇非常正確。”富士康科技煙臺工業園最高行政主管林逸松感觸頗深。
服務企業發展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分局歷屆黨委要求,班子成員每人要定點聯系五家規模以上企業,定期深入企業開展調研,解決企業所需、所盼。這同時也是全體民警的“必修課”,通過與企業的常態化溝通,解企業困難,實實在在地幫其解決問題,不斷拉近警企之間的距離。
2002年9月,開發區進行“大擴區”,治安管轄面積由36平方公里躍升為228平方公里,管轄戶籍人口由5.6萬人增至13.1萬人。“擴區,擴大的是責任!開發建設到哪里,公安工作服務保障必須跟進到哪里。”局黨委擲地有聲。
交通文明建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名片,該局黨委也同樣關注和用心。2015年7月,該局圍繞全區集中實施的文明城市提升工程,全警動員,打響開發區“大動脈”——長江路交通秩序整治攻堅戰。全局每日出動警力400余人,在長江路沿線118個責任路段和崗點上崗執勤,維護交通秩序。重新施劃停車位3390個、新增停車位370個;為解決長江路部分路口擁堵問題,調整道路開口22處,有效地改善了通行環境。
社區警務永遠是服務群眾的核心警務,公安機關始終堅持工作跟著民意走,該局相繼推出愛民大走訪、案件回訪、民生警務平臺、民生服務熱線,暢通民意溝通渠道,及時回應群眾訴求,推行網上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流動服務、結對幫扶等一系列便民惠民新舉措。如何對社區人防、物防、技防、心防等進行合理量化分值,提升社會民警開展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該局在實踐中還提煉出了“四防積分”和“發一防十”兩項措施,形成了以“微型化防范、積分式考核、分類型評比”為核心的“微積分”工作新模式。不僅如此,該局還從2014年開始,全面啟動“創意警務大賽”,來自一線民警實踐中的“植物防盜法”“EXCLE里的警務區”“拉呱式執法”“流浪犬只中轉站”等“金點子”逐一被發掘出來,并快速推廣到實際工作中,大大降低了轄區的發案率。2013年,該局在省廳組織的測評中,一舉奪得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和民警幸福感、滿意度排名“雙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