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賈常艷/
卷首語
煤炭轉型是能源轉型發展的關鍵
/本刊記者 賈常艷/
“煤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仍將是中國的主導能源,實現煤炭轉型發展是我國能源轉型發展的關鍵。”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說。
中電聯《中國煤電清潔發展報告》(簡稱“《報告》”)統計表明,“截至2016年底,發電裝機容量達16.5億千瓦,其中煤電裝機容量9.4億千瓦,占發電裝機總量的57.3%;發電量達6.0萬億千瓦時,其中燃煤發電量約3.9萬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65.5%。中國以煤為主的資源稟賦決定了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的格局,也決定了以煤電為主的電力生產和消費結構。長期以來,煤電發揮著電力安全穩定供應、應急調峰、集中供熱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同時也是平衡電價的堅實基礎。”。
《報告》指出,在發電裝備技術方面,中國的超超臨界常規煤粉發電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空冷技術、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截至2016年底,中國已投產百萬千瓦等級機組達到96臺,3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比例由1995年的27.8%增長至2016年的79.1%。2016年,火電煙塵排放量比峰值600萬噸下降了94%,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峰值1350萬噸下降了87%,氮氧化物排放量比峰值1000萬噸左右下降了85%;碳排放強度不斷下降,2016年火電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822克/千瓦時,比2005年下降21.6%。在污染治理技術方面,中國燃煤電廠燃煤煤質復雜,燃煤平均發熱量與揮發分偏低、硫分和灰分偏高,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原始生成濃度較高,且大多為環保技術改造項目,通過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控制裝置形成了全覆蓋,治理技術總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環保部大氣司司長劉炳江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已累計完成5.7億千瓦,占煤電機組裝機容量的60%。京津冀地區已經全面完成,東部地區也已基本完成,到2020年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高效煤電體系。
《報告》還指出,綠色低碳是能源發展的大趨勢,非化石能源將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能效水平及污染物控制水平將持續提高。預計中國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將由2015年的12%提高至2030年的20%,燃煤發電機組供電煤耗由2015年的318克/千瓦時降至2020年310克/千瓦時以下。中國煤電將持續發揮基礎性和靈活性電源作用,當前乃至二三十年內煤電仍是提供電力、電量的主體。盡管煤電清潔發展取得巨大成效,常規污染物將保持在較低排放量水平并持續下降,但在節能減排方面依然面臨著艱巨的任務,尤其是碳排放將成為燃煤發電重要的制約因素。
“十三五”期間,全國停建和緩建煤電產能1.5億千瓦,淘汰落后產能0.2億千瓦以上,實施煤電超低排放改造4.2億千瓦、節能改造3.4億千瓦、靈活性改造2.2億千瓦。到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規模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具備條件的煤電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煤電平均供電煤耗降至310克/千瓦時。煤電清潔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在清潔高效利用之外,煤電的發展還可以尋求更多的“樣式”,提高靈活性,提供輔助服務等或都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