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勞尼
要蓋高大上的,百年老店咋辦?都不想縫縫補補又三年,手藝人還能維持?手工精品誰都愛,買得起嗎?看看賽爾維亞貝爾格萊德的發展軟肋。
貝爾格萊德最古老的街道上,內納德拿起古玩一樣的霧化器、拉足了架勢一噴,輕霧彌漫,小小的香水店內立刻充滿了“貝爾格萊德之夜”的花香。
貝納德說,“親自給客人噴他們自己選的香水,我的榮幸,很高興。”

“貝爾格萊德之夜”是內納德的招牌貨。這是他為“博物館之夜”專門調配的。這項活動每年一度,市內幾十家美術館、老建筑延長開門時間,鼓勵人們探索家門口的文化遺產。
貝納德的薩瓦香水店也許并不是博物館,但真是一個“時間膠囊”。鑲有木條的墻壁前是一排排老式玻璃瓶;玻璃柜臺上擺滿了試管兒。商店看上去好像一張老照片。
內納德說,“我是我們家第三代干這行了。貝爾格萊德原來有22家這樣的香水店,現在就剩下我們這一家了。”
但是,說起手工藝商店,內納德的命運并不是唯一的。在貝爾格萊德老城逛一逛,還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手工藝人店:皮匠店,帽子店,布藝店,百年不變的老字號。
其中許多散布在薩瓦馬拉區,這是沿河一個破舊的城區,目前正在發生觸目驚心的變化:規模宏大的貝爾格萊德河畔重建項目。
不少當地人擔心,薩瓦馬拉的古老特色以及這里傳統的手工藝店,都將被嶄新的高端住宅、零售商店吞沒。
茲曼諾維奇在貝爾格萊德文化中心"米克塞爾大廈"經營設計中心,他希望把手工藝人以及他們的產品介紹給更多受眾。除了常備特色產品外,每年夏天舉辦的文化節上,他還把傳統手工藝品作為突出重點。
茲曼諾維奇說:“人們很喜歡。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貝爾格萊德有這樣的商店。我們要讓商店活起來,讓人們認識到。”
不遠處的Gavrilo Princip街上,老店仍然存在,至少目前如此。但是,彼得科維奇對人們對他的工作缺少支持和理解感到很煩惱。
他和父親是裝訂工,官方報告、學術論文以及其他文件資料,用手工切割的皮面精心包裝,封面和書背上燙金字。他說:“國家應該大力推廣(傳統手工藝),但事實不是。我接的許多活兒來自政府部門、大學,但他們的預算都在削減。”
馬路對面,博斯基斯奇家的糖果店是貝爾格萊德僅剩的唯一一家。這里有萬花筒、聚寶盆一般的各色棒棒糖、水果糖,招牌貨是手工制作的軟糖。
店主布蘭尼斯拉夫笑著說:“是塞爾維亞軟糖,不是土耳其軟糖!”軟糖有各種耐人尋味的味道:玫瑰味兒、朗姆酒和梅子味兒等等,都是現場制作,狹小的門市部兒,一襲門簾后就是作糖果的廚房。
冬日早晨,店里顧客盈門,都急需“加油”呢。布蘭尼斯拉夫和兄弟一起打理生意,使用的配方是祖傳的,他對前景比較樂觀。他說,“我們的客人越來越多,傳統的東西又成時尚了。我們必須向前輩學習,不能忘記。這對未來很重要。”
在許多國家,縫縫補補又三年都過時了,人們寧愿買新的。但是,出于經濟、環保雙重考慮,貝爾格萊德的手藝人仍然希望人們堅持用已有的

這甚至包括雨傘。塔尼亞的店數十年生意不變:做雨傘、修雨傘。店里五顏六色,宛如彩虹。塔尼亞充滿感情地撫摸著一把Knirps雨傘(德國品牌)說,“這傘能用40年。”她還對巴寶莉的時尚、品質贊不絕口。
塔尼亞的兩個女兒都在店里工作,她認為,就連她這樣很難為眾人理解的生意可能也會有未來。“我母親在店里工作50年了,再以前是我姥爺,我女兒也會做,等著瞧吧。”
不過,就連最樂觀的人可能也會同意,貝爾格萊德的手工藝人走到十字路口了。
塞爾維亞人月平均收入只有大約400歐元。所以,欣賞手工藝人的家傳本領是一回事,也要考慮經濟現狀吧。年輕人從前也許會接著經營父母的生意,現在恐怕不大可能將其看作長期繁榮、致富的途徑。
如果盼望已久的經濟恢復持續下去的話,這種狀況也許會有改觀。不過,現在最好還是能盡可能多的享受一下手工藝人們的杰作吧,萬一這個珍惜物種真消失了呢。
(摘自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編輯/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