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瓦尼
一代名企東芝岌岌可危,甚至起了砸鍋賣鐵之心。但是依過往經驗看,東芝死里逃生的可能性很大。這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影響?
“你還隱瞞什么了?”一群記者沖著東芝高管大喊大叫。(彭博駐東京技術事務)記者在他發的推特中形容,東芝的新聞發布會場景“怪異”(參見下圖推特截屏)。
從財報發布被取消,到董事長辭職,再到倉促召集的新聞發布會上高管和記者大聲爭吵,說東芝處境慘淡可悲,應該不算過分。
東芝證實,已經申請再推遲一個月公布財報并已獲得批準。不過東芝也發表了未經審計的初步收益預測報告,其中警告說,可能會出現34億美元的凈虧損。

許多分析人士揣測,這表明,更糟糕的可能還在后面呢。
市場研究公司Mark and Sullivan的愛因斯坦告訴我說,“在日本,從來沒聽說過錯過計劃中的財報發布日期這樣的事。”
東芝又出什么事了?
2月14日,東芝稱旗下美國核電業務將減至63億美元
2月14日,東芝發布預測年度虧損將達34億美元
2月15日,東芝公司董事長志賀重范辭職生效
1月27日,東芝宣布計劃出售部分內存芯片業務—東芝的主要收入來源
3月14日,東芝將發布年度財務報表
“時間觀念、守時觀念在日本商業文化中被看作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東芝)出的事肯定比預想的要糟糕的多得多。”
那么,東芝遇上什么麻煩了呢?東芝曾經是日本戰后工業發展的楷模,再看現在,從2013年起持續虧損。
新加坡咨詢公司BGC Partners的安瓦爾扎德說,東芝眾所周知的問題背后是“災難性”的管理。
部分原因也在于,這些龐大的日本公司知道,他們可以依賴政府挽救。
安瓦爾扎德說:“日本政府幾乎可以肯定會出面干預、挽救東芝。他們讓東京電力活了下來,所以,他們也會讓東芝活下去。他們應該做的其實是讓它死掉。”
不過,這樣的結果,日本決策者恐怕難以下咽,特別是考慮到東芝雇員隊伍之龐大——世界各地員工總數超過18萬。
僵尸公司
日本出了麻煩的并不僅僅是東芝。原來我就報道過,夏普、高田、三菱,這只是最近陷入混亂困境的日本大公司的幾個例子,他們也都是員工隊伍龐大的雇主。
不過,東芝可以算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東芝不盈利、而且撒謊;東芝有過糟糕的投資,而且撒謊說投資效果相當不錯。
實際上已經是在失敗了,但東芝一直沒有找出辦法。
不過,和其他公司一樣,東芝也能幸存,部分原因在于政府支持,不愿意讓大公司破敗;部分原因在于日本的財金環境。
愛因斯坦說:“在日本,借貸幾乎是免費的。所以,東芝和日本其他任何公司想繼續'開著門'并不困難。有人質疑這是不是應該改變。但是,因為沒有改,所以日本公司也沒有要改變行為的動力。”
溫柔處死
和日本其他許多事情一樣,這也關聯到日本政府和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第三個箭頭是大公司的結構性改革。
安倍沒有推進大公司深化改革受到批評。安倍擔心打亂日本政界和商界的緊密紐帶。
但是,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僵尸公司會給日本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
設想一下,如果你是東京年輕、靈活的企業家,希望發展壯大,但是,人家教你的那些經商學問—比如,制作人們愿意購買的產品、爭取盈利、妥善管理,政府和工業巨頭都全盤忽視,理論又有什么用呢?
你按規則辦事,但是“大男孩”不這樣做。這就意味著,對小玩主來說,游戲規則不公平。
源源不斷向虧損的公司提供資本渠道、挽救他們,并不會實現安倍構思的日本創業、創意的新目標。
最后的結局,只能是讓大公司內部的腐爛繼續深深扎根于日本的商業文化。
(摘自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編輯/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