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們多數的青年景觀設計師對中國傳統文化認識的缺失和不重視,導致國內很多中式景觀既沒有繼承我國古典園林的精髓,也沒有推陳出新,設計出來的作品東拼西湊,生搬硬套,令人擔憂。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不僅是時代的需求,更是我們內心的呼聲。
關鍵詞:新中式;古典園林;青年景觀設計師;傳承;傳統文化
新中式景觀,是中國古典園林結合現代設計手法對人居環境的再創造,使之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觀念,在時尚中透露著古樸,自然中蘊含著典雅。
新中式景觀在現代景觀設計學分支中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它是在西方現代景觀設計學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傳統園林的精華而形成的一個特色學科。它的研究與應用,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意義。
一、中式景觀的歷史
為了繼承和發揚我國古典園林的藝術魅力,勢必要對我國傳統園林有一個深刻的認識。筆者就從殷周時代到清末,給讀者簡要地梳理一下。
我國古典園林開始于什么時候,到今天學術界都沒有明確定論,但是業界一致認為大約從殷、周時代囿一直到清代的園林都是整個中國古典園林的研究范圍,大約有三千多年的歷史[1]。據考證,《詩·大雅·靈臺》:“王在靈囿 ,麀鹿攸伏。”《后漢書·班固傳》:“外則因原野以作苑,順流泉而為沼,發蘋藻以潛魚,豐圃草以毓獸,制同乎梁騶 ,義合乎靈囿 。”道明囿主要用來狩獵游樂,是帝王畜養動物的園林。《孟子》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囿,所以域養禽獸也,天子百里,諸侯四十里。靈囿,言靈道行於囿也。”可以說,囿是我國古典園林最初的形式[2]。
在秦朝,秦始皇統一中國后,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在龍首原西側開始建造的天下朝宮,意在建成后,成為秦朝的政治中心。這座“天下第一宮”為阿房宮:“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五步一樓,十步一閣。”阿房宮不僅是秦代建筑中最宏偉壯麗的宮殿群,還記載著中華民族由分散走向統一的歷史,承載著華夏文明的輝煌記憶。
漢代,園林在中國園林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開創了我國造園“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
隋煬帝楊廣時更是大造宮苑,所建離宮別館四余所。楊廣為滿足其驕奢淫逸的生活,在各地大修宮殿苑囿、離宮別館,其中著名的有顯仁宮、江都宮、臨江宮、晉陽宮、西苑等。西苑在洛陽之西,周圍二百余里,苑內有人工湖,周圍十余里,湖內有山,堂殿樓觀,布置奇巧,窮極華麗。隋煬帝常在月夜帶宮女數千人騎馬游西苑,令宮女在馬上演奏《清夜游》曲,弦歌達旦。這種極盡豪華的園林藝術,開池筑山、堆石引水等自然的造園手法,為以后的自然式造園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唐代,這是繼秦漢以后我國歷史上的極盛時期。此時期的造園活動和所建宮苑的壯麗,比以前有過之而無不及。如在長安的芙蓉苑及驪山的華清宮等。華清宮,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別宮,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背山面渭,倚驪峰山勢而筑,規模宏大。
清代更有占地8400多畝的熱河避暑山莊,以及與世界文化歷史上著名的古跡、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相比擬的圓明園等。圓明園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坐落在北京西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園中面積340多公頃,建筑面積達20萬平方米,150余景,有“萬園之園”之稱。
因此,若把我國園林藝術約3000年左右的歷史劃分階段的話,大致可分為:商朝產生了園林的雛形—囿;秦漢由囿發展到苑;唐宋由苑到園;明清則為我國古典園林的極盛時期。
二、中式景觀的現狀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現在,中國古典園林在市場上逐漸失去了活力,取而代之的是歐美的園林景觀。雖然當年外來造園手法紅極一時,畢竟不是本土的不能長久,外來造園文化又不適應我國的國情,因此,將來也會逐漸在邊緣化。傳承本土的文化更能在本土茁壯成長,新中式景觀因此逐漸誕生了。它從機械照搬到生硬融合,盡管尚不成熟,但已邁出了令人欣喜的一步。它飽含著對我們新一代青年設計師和“新中式”景觀成長的期待,在不斷的嘗試之中,定會羽翼豐滿,展翅翱翔!
目前,新中式景觀的實踐應用主要集中在居住區景觀、旅游開發和公園綠地,尤其以居住區景觀影響最大,而且也涌現出一些很不錯的新中式景觀的工程案例。
這些新中式韻味的園林在布局上大多繼承了“街坊”和“院落”的形式[3],在建筑外立面和景觀布局、景觀元素等方面蘊含中式韻味。目前在居住區景觀中“新中式”園林類型大體可以分為兩類:具象繼承式和抽象式繼承。
具象繼承式最為完整地保留了傳統園林的景觀特色,空間布局上也意在遵循傳統的布局方式,從外在表現和精神內涵上都追求表達古典庭院的精髓,如北京易郡、泰禾的院子系列、成都芙蓉古城、上海恒聯名人世家、廣州的清華坊、佛山南海頤景園。抽象式繼承重在意境,抽象出古典園林中的元素與意境,分析其特征,這種提煉完成了中國現代園林對古典園林從“形似”到“神似”的轉變,以簡潔、現代為特征,對傳統景觀元素進行了簡化和抽象,應用現代材料和手法進行創作,使其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雖然在外觀上看不到具體的傳統元素,但從整體風格、意境表達、空間布局上仍能體會到傳統園林的神韻和精髓。類似的項目還有深圳萬科第五園、北京廬師山莊,上海九間堂等。
下面以目前人氣極高的“泰禾廈門院子”為例,從項目背景、設計理念、設計要素和業內影響等方面進行闡述。
泰禾廈門院子位于海滄區,馬鑾新城核心,海滄中學的正對面, 享有一線灣景資源,馬鑾灣是廈門三大灣區之一,也是廈門繼五緣灣、杏林灣之后,廈門最美宜居生態區,最后一個可開發的灣區。泰禾廈門院子是廈門第一個新中式院落別墅,占地面積約17萬平米,地勢北高南低,整體設計理念沿襲了漢唐建筑園林的精髓,又將后現代構成手法融入其中,既顯簡潔大氣,又不繁瑣,既表現出漢唐盛世的恢弘氣勢,又能“新而不洋、中而不古”。
泰禾廈門院子讓大眾對我國本土文化和本土園林建筑有了重新的認識。“山院水園”層疊相抱,“一池三山”仙境瓊游,庭臺水景與院落水系潺潺相連,館藏山水于一勺,將自然之美用藝術化的語言完美呈現。師法自然,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規劃有山院、水園兩處主題園林,給居者不同的地方休閑場所。園門、院門、宅門,獨具韻味的三重門第體系,同時采用敞亮大門形制,雍容華貴,彰顯世家情懷。“院子”獨有的靜街深巷和高墻門頭圍合私密,既可感通天地,又可意蘊自如。輔以刻石鋪磚、磚砌浮雕、蔥蘢名樹、框景漏窗[4],讓建筑與庭院相生,呈現出平和、高貴的中國園林氣息。
三、如何讓中式景觀更好地發展
(一)社會層面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渴望,給了園林景觀行業提供了很大的市場需求空間。如今,園林的實踐不再局限于街頭綠地、大小公園的建設養護上,隨著大地藝術的興起、生態環境系統的營造及旅游經濟的崛起,風景區建設、古城再開發與保護等工作也隨之增加。因此,制定、更新園林專業的行業標準,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建立注冊景觀師的國家認證制度迫在眉睫。
(二)專業層面
傳承古典園林的造景技巧, 如借景、對景、框景、漏景、障景等傳統園林中常用到的造園技巧。同時造景時,不可忽視動景和靜景運用,通常狹小的庭園應以靜景為主,動景為輔,遵循“小中見大”的原理,創造出“有限中見無限”的美景。在相對較大的園林中,應以動景為主,靜景為輔,注重空間的分割,造成或開朗,或收斂,或幽深,或明暢的空間,使景色更為豐富。
傳統符號的應用方面,是新中式景觀展現古典園林形式的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象征的符號有很多。除了一些具體形象的元素符號外,還有著一些抽象化的文化符號或形式。具象的有:中國的傳統書法文化、民俗剪紙、中國傳統戲劇、詩詞書畫等藝術;抽象的有:道家的太極、各民族的圖騰、神話故事等。這些傳統符號都有深遠的歷史和歷史文化意義,能夠在園林中表達文化信息。
“新中式”景觀中顏色以繼承傳統的顏色為主,包括紅、黃、白、灰等,這些都是“新中式”園林的主色調,合理地運用我國的傳統顏色,在園林中能夠打造出安寧、祥和、典雅的景觀空間。
“新中式”景觀表達意境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有植物,一個好的植物配置不僅能營造一個良好的空間環境,還能創造出一種東方特有的禪意境界。同時我國的植物也還有特殊的文化,如:梅蘭竹菊代表著一種君子氣節、玉棠富(牡丹)貴(桂花)象征著富貴滿堂。柿子、石榴、荷花、牡丹等有多福、多子、高潔、富貴的寓意[4] 。
四、禪意的追求
園林景觀的設計應追求意境,通過對場地的營造讓游覽者與設計者心靈相通,讓人融于景觀、融于自然。用抽象凝練的手法營造園林空間,用景觀來疏導人的情緒,為使用者提供開啟心靈的頓悟場所。
《瑞州洞山良價禪師語錄》中記載:師臨行又問云巖:“和尚百年后,忽有人問:‘還蘊得師否?如何祗對”巖曰:“但向伊道,這只是。”師良久,巖曰:“價黎,承當個事大須審細。”后因水睹影,大悟前旨,因有偈。
切忌從他覓,遇逛與我疏。
我今獨自在,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應須與么會,方始契如如。
五、結語
“新中式”景觀不僅僅是一種設計風格,還是一種生活態度,同時也是民族精神的反映。建設有我國本土特色、能可持續發展的生活環境成為我們當代青年景觀設計師奮斗的目標[4]。
“新中式”園林將成為中國園林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參考文獻:
[1]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2.
[2]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3]周研.中國傳統古典造園手法在現代景觀空間中的應用探討[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0,(05).
[4]趙麗紅. “新中式”園林形成與發展前景研究 [D]東北林業大學,2013:50-60.
作者簡介:
李治,深圳市景榮策劃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初級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