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業利好政策不斷
《股市動態分析》研究部
編者按:
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都是免費的:陽光、空氣、水,然而也因此容易不被珍惜。2015年,柴靜的一部《蒼穹之下》,向全中國人講述了關于環保方面觸目驚心的故事,而故事背后統計出的數據更是令人心塞。當年為了抵消金融海嘯沖擊推出的大量低端產能加劇了整個中國的環保方壓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上指出,過去五年,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主體功能區制度逐步健全,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環境狀況得到改善,不過,必須清醒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依然任重道遠。正因為如此,環保成為近年來的一大熱點,利好政策不斷推出,覆蓋了環保的各個方面。
霧霾是這些年突出的環境問題。隨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人類活動排放的顆粒物成為霧霾的主要來源,包括燃料燃燒過程中產生的固體顆粒物,各種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固體微粒,汽車尾氣排出的鹵化鉛凝聚而形成的顆粒物及人為排放SO2、NO2等污染氣體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的硫酸鹽、硝酸鹽粒子等。過去五年,除塵、脫硫工程在電力行業廣泛開展,目前已經取得重大成效,但是在非電領域,由于涉及行業眾多、標準不統一,目前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從各個細分行業排放標準上看,無論是污染物控制指標的數量還是排放的濃度限值,與電力行業的超凈排放標準相比,都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一輪的大氣治理的直接催化劑可以認為是2016年底至2017年初的供暖季,全國(尤其是華北地區)出現的不同程度的霧霾天氣。為了提升環境質量,同時倒逼產業升級,此次非電行業大氣治理的廣度和深度有望持續超預期。(詳見第8頁《非電行業大氣治理迎新契機》)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水處理和土壤修復與大氣治理一樣迎來政策密集頒布期,行業利好同樣不斷。
水處理分為市政污水處理和工業廢水處理,其中,工業廢水處理由于涉及到重金屬等重大危害物,處理難度更大。一直以來,我國工業廢水處理難度高以及排放監管不足,各方企業偷排現象嚴重。反映在用排比上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從2015年“水十條”要求提出后,工業污染源防治是作為水體污染防治的全盤任務之一在考慮,同時通過對工業企業進行約束,也倒逼企業自身進行環境保護和升級改造。“十八大”生態文明建設方案推出以來,特別是中央環保督查等配套方案的執行下,環保部門、黨政部門加強對工業環保的監管,將有望開啟新一輪工業環保治理。(詳見第10頁《工業水處理空間大》)
與大氣治理和水處理相比,國家對土壤修復領域的重視程度絲毫不弱。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的通知》,決定自2017年起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通知》強調,調查以形成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的全國土地利用現狀數據為目標。與2007年起開展的全國土地調查相比,此次調查增加了生態文明建設、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等新的政策內涵。事實上,近幾年政策層面對土壤污染治理等問題的合理部署,都離不開上一次全國土地調查提供的詳盡數據。業內人士認為,伴隨著“土十條”等政策發布,尤其是今年最重磅的行業政策——《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土壤修復市場的巨大空間正在顯現。(詳見第12頁《土壤修復最大催化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