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學

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就黑龍江工作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按照總書記“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的要求,肇東市立足當前實際,準確定位發展優勢,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講話精神轉化為推進各項事業發展的生動實踐。
一、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振興發展的重中之重”的要求,千方百計在產業創新擴量升級上聚焦發力
總書記強調:“轉方式調結構,是苦干出來的,不是硬等出來的。”我們錛住產業項目這一核心要務,著力推動產業結構提檔升級。一是在思想觀念上快轉速調。肇東市結合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實際。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確立了以打造龍江全面振興先行區,建設綠色生態城、縣域金融城、哈市衛星城和推動農區現代化為主要內容的“一區三城一化”工作思路,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科學健康發展。二是在項目建設上優轉精調。突出層次升級抓招商、突出優質項目抓招商、突出全產業鏈抓招商,打造了符合自身特色的招商模式。年初以來,全市共簽約項目62個,總投資額達234.17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3個。截至目前,全市開復工產業項目91個,新開工產業項目51個。續建項目40個:對39個撂荒項目進行改造盤活,已盤活存量項目15個、清理項目3個。三是在做好“三篇文章”上高轉深調。以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大園區為載體,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活存量,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層次。針對改造升級“老字號”,鞏固壯大傳統優勢產業增量。加快中糧15萬噸燃料酒精擴產、成福集團40萬噸氨基酸改造。針對深度開發“原字號”,推動傳統優勢產業鏈條向下游延伸。推動大莊園肉業、伊利乳業、冰榕科技、長富米業等企業開展綠色食品精深加工,重點抓好福和3000萬只鵝加工項目推進,加速福和中草藥提取、正康獸用疫苗和新生牛血清等藥業深度加工項目投產。針對培育壯大“新字號”,發展新產業、新產品,培育增長新動力、新動能。推進中糧纖維素燃料乙醇、英朗零甲醛環保秸稈板材等環保項目,實現玉米秸稈綜合利用:加快建設全省綠色食品檢測中心和品鑒中心、福成物流園、北良內陸港及保稅倉庫平臺建設。四是在第三產業上真轉實調。統籌發展物流、商貿、旅游、金融、電子商務等服務業。今年,以打造“縣域金融城”為重點。采取PPP模式與江蘇金融租賃及沈陽恒融達投資有限公司合作,擴大融資規模,用于基礎設施和民生社會事業建設:加快推進投資28.96億元黑龍江鴻良大宗農產品集成化園區、投資12億元北大倉集團華晟國際內陸港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省民航管理局航空物流轉移項目洽談簽約落地,努力把北大荒通用航空機場打造成全國最大、全省首家航空物流基地:充分挖掘我市文化旅游資源,加快推進投資50億元的國際文化產業園項目,把肇東建設為哈爾濱的“生態后花園”。
二、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的要求,堅持不懈地在一二三產聯動上聚焦發力
總書記指出,“堅持發展現代農業方向,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我們以構建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為抓手,全面提升農業生產能力、綜合效益和發展后勁。一是率先轉變農業經營方式。調減普通玉米種植面積23.5萬畝,擴大了水稻、瓜菜、青貯、雜糧等作物種植面積。引進42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育壯拉長了玉米、畜禽加工、乳品飲品、果蔬、水稻、有機小米、飼料七大產業鏈條。二是加快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緊緊圍繞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持續推進農村金融、財政支持、農業保險、社會化服務等方面改革。采取社社聯合、社企聯合、大戶聯合等方式,培育完善31個復合型經營主體,極大推進了農業經營方式的轉變。三是加快畜牧經濟發展。始終堅持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發展,推廣生態循環養殖模式,以大莊園、伊利等龍頭企業為牽動,以規模化場區為載體,延長產業鏈條,實現“糧變肉”、“草變乳”過腹增值。目前,全市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70%。四是加快“種得好”向“銷得好”轉變。以市場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積極依托產業鏈、外埠市場、電商、哈大“菜籃子”定銷量。依托伊利、大莊園、中谷和牛等國際品牌,肇東小米、甜草崗黑豬等地方品牌,銷售網絡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新型經營主體在外埠開設旗艦店、體驗店32家。
三、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工作”的要求。持之以恒地在為人民群眾謀福祉上聚焦發力
始終堅持抓民生也是抓發展,著力加快推進民生事業,不斷提高群眾幸福指數。一是扎實開展脫貧攻堅。年初以來,大力實施特色產業、金融支持、就業創業、電子商務、基礎設施、部門包扶、政策兜底等脫貧行動。在已完成7個省級貧困村、8492人的脫貧任務的基礎上,今年還要全面完成8個貧困村整村推進、1萬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確保到2017年底全面完成脫貧任務。二是著力改善城鄉面貌。搶抓國家大力支持棚改三年行動計劃機遇,積極爭取國開行16億元棚戶區改造貸款,新增60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面積:火車站客運站擴建工程已開工:投資2億元擴建全長39公里的肇東至四站公路,投資5300萬元實施正陽大街整體改造。投資310HD萬元新建改造道路9條、5.67公里:同時實施差異化發展,重點塑造昌32"產業強鎮”、宋站“畜牧重鎮”、四站“文化名鎮”、澇洲“生態大鎮”新形象。三是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快速推進創業就業服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新建中小學教學樓16所,維修改造學校40所,推進人民公園改造:現代醫療中心已完成整體搬遷,慈善福利院主體已完工: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啟動建設57個中心村文化廣場。四是不斷強化社會保障。全面落實社會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城鄉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各項保險政策,加快實現提標擴面、應保盡保。五是切實推進社會治理。切實加強社區建設,強化安全生產,完善治安防控體系,暢通信訪渠道,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四、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改進干部作風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保證”的要求。始終不渝地在打造學習、創新、務實、清廉的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上聚焦發力
嚴格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勤于學習、敢闖新路、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要求,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努力打造過硬班子、過硬隊伍和過硬作風。一是凝聚引領發展的強大動力。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區分開來”的指示精神,樹立鼓勵“干”、激勵“闖”、獎勵“成”的正確導向,調動各級黨政組織工作積極性,提振廣大黨員干部精氣神,形成了敢于擔當、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的濃厚氛圍。二是鍛造忠誠可靠的堅強團隊。重新修訂和印發了《嚴格黨內組織生活的實施辦法(試行)》,要求各級黨組織認真貫徹好“三會一課”制度。制定干部教育培訓規劃,舉辦“肇東大講堂”等各類培訓班,開展鄉村兩級書記“進站點講黨課”活動,全市上萬名黨員干部政治素質普遍提升。三是筑牢堅強可靠的戰斗堡壘。將基層黨建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體系,建立科級干部聯系鄉鎮(街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對31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進行了集中整頓,對186個村和34個社區選派“第一書記”:探索實行農村“黨組織+復合社+產業基地+互助組+貧困戶”的“五加”工作模式,在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黨支部417個。四是營造清正廉潔的良好風氣。嚴格落實“兩個責任”,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完整、責任落實的責任體系:貫徹落實“八項規定”,強力整治“四風”頑疾,全面啟動公務用車改革,切實加強“三公”經費管理,各部門、各單位預算、決算信息及經費管理使用,均在市政府門戶網站上公開:制定《肇東市整治發展環境“十條禁令”》。目前已查處破壞、干擾、影響發展環境案件5起。五是打造創新創業的人才高地。全面落實“招才引智”的各項政策,與哈工大、黑大、哈醫大等省內高校進行緊密聯系,對各高校的科研成果重點關注,舉辦“高校與肇東市企業產學研項目對接會”:加大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扶持科技人員、專業技術協會、科技示范戶,充分發揮他們在推廣先進實用、成熟配套技術方面的積極作用。(編輯/阿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