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書鑫 劉麗艷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天地萬物(包括人)的信息的產生、融匯和滲透的過程。古往今來,文化始終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游離于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能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帶著這個問題。記者來到已經有很多成功經驗的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管理局,采訪這個局在文化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的方向指引下,以社會化推進方式,創新文化體制改革,促進群眾性文化繁榮的建設熱潮。
果不其然,一個個顯著的成果落地生根,那樣殷實豐碩:一幅幅畫面那樣生動活潑,令人欣喜和震撼。據統計,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管理局共成立各類群眾性文化協會403個,有7萬多人入會。15.8萬人常年參加文化活動,占總人口比率的36%。農墾紅興隆管理局群眾性文化不僅具有發揮文化引領風尚,發揮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還極大地提升了組織化程度。
加快機制改革構建新格局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文化為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同時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物質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滿足,文化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基于這個認識,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管理局黨委樹立了“全民建設、全民發展、全民參與”的社會化理念,通過機制改革,實現了群眾性文化工作由行政“包辦”向“管理”的轉變。新格局的構建,促使組織化程度得到大力提升。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那時,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管理局群眾性文化一直依靠行政出錢“包辦”,因受資金的限制,出現發展不均衡的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化需求呈現出日益增長的態勢,并且出現了多樣化需求。所有這些都由行政“包辦”,根本無法解決,同時,也永遠得不到群眾的滿意。基于這一點,農墾紅興隆管理局黨委對于“求”與“給”的關系進行專題研究,明確解決了多樣化需求必須走多元化之路這一難題,既充分調動了社會的積極力量。共同承擔社會責任,又切實破除了過去行政單純給予的形式。
群眾性文化活動要由行政“包辦”向“管理”轉變。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管理局黨委以機制體制改革為切入點,明確構建“行政主導、協會牽頭、社會支持、群眾參與”新格局。然而,由于受舊體制的影響.新格局構建存在有專業人才沒有活動場所、有活動場所沒有人活動、有活動項目沒有專業人員指導的“三沒有問題”。針對癥結,農墾紅興隆管理局黨委將群眾性文化建設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綱要中,建立了例會制度,由黨委組織召開年會和專項例會,負責解決發展存在的實際困難。新項目的引進和發展由紅興隆管理局行政“買單”,出錢聘請專業人員開展培訓和場館設計建設。兩年來,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管理局各級黨委開展群眾性文化專題會議57次,破解急需難題37個:舉辦各類培訓和選送人才外出學習23次,培訓文化人才100余人;投資3億多元,建立文化活動場館61個。
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管理局轄區共有12個農場,其中寶山農場、五九七農場將閑置的俱樂部改建成了群眾性文化活動基地。二九一、饒河、北興、曙光、雙鴨山等5個農場新建了體育館、全民健身中心、文化中心和“雙老”文化中心。饒河、寶山、江川、八五二、八五三等5個農場新建和改建文化廣場6個。農墾紅興隆管理局全局培訓了群眾性文化指導員146人,保證12個農場都成立了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自行車、輪滑、太極拳、書法、攝影、美術、文學、音樂、舞蹈、戲曲和曲藝等12個協會。
新格局的構建,使群眾性文化設施不斷得以完善和加強,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管理局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決定在八五二農場舉辦“2014年全國龍舟公開賽(北大荒站)”和“2014年全國釣魚錦標賽(北大荒站)”兩項國家級賽事。農墾紅興隆管理局連續兩年被授予全國全民健身運動先進單位。
職責下放協會調動積極性
群眾性文化活動,一定是以群眾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和主要動力源。這一基點,是要接受群眾的選擇和檢驗的,所以必須加以正確引導,才能事半功倍,達到預期效果。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管理局以建立健全多門類、多層次和多類型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服務體系為落腳點.將組織建設職責充分下放,鼓勵群眾自辦協會,真正形成自我表現、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良好氛圍。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管理局在群眾性文化建設新格局建成后,就開始將文化管理部門的職能向指導管理傾斜。把工作職責向協會進行下放,既下放組織建設約束、活動組織審批、項目引進發展,同時實施了“三個嚴格”的措施,即嚴格審查活動內容、外來人員和賽事舉辦事宜。“三個嚴格”措施的施用.保證了基層群眾性文化活動的健康發展。農墾紅興隆管理局局直社區在文化委員會的指導管理下,成立了“鍵球”協會。同時吸納了鍵球和太極柔力球愛好者加入,成立了首個綜合性運動協會,會員超過50人。
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管理局基層自主建會職責的放開。給群眾性文化協會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北興農場成立了有氧快步走協會,不到一年時間.會員發展超千名。紅旗嶺農場成立了廣場舞協會,會員超過千人,獨自創作健身舞蹈6個。八五二農場與北京有關方面聯系引進“可樂球”健身運動項目,并派專人學習,協會剛成立便吸引上百人參加。五九七農場引進了空竹項目,成立協會,并組成了百人表演團。目前,農墾紅興隆管理局轄區群眾性文化協會共有21個種類,下設分會173個,群眾性文化發展實現了協會牽頭的工作目標。
鼓勵社會參與提升保障力
群眾性文化具有十分廣泛的社會性和普遍性。如果有強大的社會力量來做保障,群眾性文化植根群眾、服務群眾、快樂群眾,就會如魚得水,錦上添花。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管理局黨委深諳此道,在創辦群眾性文化之初,就秉承群眾性文化群眾辦、社會各界支持的思路,支持社會組織、機構、個人捐贈和舉辦文化事業。進一步深厚文化發展氛圍.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管理局積極引導社會舉辦群眾性文化活動。一方面鼓勵支持協會組織開展活動。另一方面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到活動中。為能吸引更多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加入進來,農墾紅興隆管理局黨委給了“三項政策”。即誰出資誰受益,以出資單位為主體對活動進行冠名:鼓勵支持企業舉辦專題賽事活動,在企業社會形象宣傳上給予支持:對投資舉辦活動的企業,在文化品牌建設上給予大力支持。招商企業“正昌米業”出資舉辦了羽毛球賽,農墾紅興隆管理局文化委員會組織專門力量為企業開展企業文化策劃工作。讓企業品牌得以廣泛傳播。在支持與被支持的科學管理下,農墾紅興隆管理局局直群眾性文化賽事高潮迭起,“丁香杯”乒乓球賽、“正昌杯”羽毛球賽、“中信杯”排球賽、輪滑聯誼賽、環千島湖自行車賽、廣場舞蹈大賽、戲曲小品年度賽等13項賽事走向常態化。
在鼓勵投資合作的同時,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管理局還為各企業開展文化指導服務。私營企業隆盛建設公司擁有員工超千人。農墾紅興隆管理局文化委深入企業指導,成立了排球隊。并派出社會體育指導員進行專業指導。極大地提升了排球隊的競技水平。為展示企業形象,隆盛建設公司連續三年獨資舉辦墾區隆盛杯排球邀請賽,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人民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最深厚的力量源泉。”這深刻闡釋了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群眾性文化繁榮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最應發揚光大。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管理局黨委從管理、服務入手,加之指導到位,增強了社會支持群眾性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及時有效地提供強大的資金保障力量,促進了群眾性文化活動走上快速發展之路。兩年來,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管理局全局賽事費用達100萬元。全部實現了社會化贊助。
“改”出活力,“放”出能量。繁榮群眾性文化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黑龍江農墾紅興隆管理局堅持創新體制改革,極大地調動人民參與群眾文化創造的熱情,思想文化已經成為經濟社會建設強有力的支持和后盾,推動文化繁榮向縱深發展,必將形成文化繁榮和加速經濟發展互相促進,良性循環,健康發展。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