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英
[關鍵詞創造;幼兒;發現
幼兒繪畫的過程是用心靈重新建構世界。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情感的過程,據筆者多年的觀察,發現許多幼兒經常重復畫以前畫過的和熟悉的東西,如女孩子反復畫花草樹木,男孩子反復畫槍炮軍艦等。究其原因,我認為與孩子不能細致觀察和體驗周圍事物與現象有關。由于受年齡的限制,幼兒常常把握不住事物的全貌和本質特征。也不知道如何表現?因此,我們首要的任務不是教幼兒繪畫技巧,而是讓他們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逐步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
一、利用和創造各種觀察條件
幼兒能否較好的對事物進行繪畫表現取決于幼兒是否擁有相關經驗。陳鶴琴先生在《談談兒童繪畫》中指出:“兒童繪畫的動機是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所所致。我們教兒童畫畫,首先要擴大兒童的眼界,豐富兒童的經驗。因此,要指導兒童到大自然、大社會去取材料,指導兒童對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蒼松翠柏,飛禽走獸,五谷六畜,以及圍繞在我們四周的各種事物進行精湛的觀察。以擴大兒童的眼界。對大社會中所發生的千千萬萬的事物親身體驗,以豐富兒童的經驗。”經常引導幼兒觀察,會使幼兒關注周圍的事物和現象,既培養觀察興趣,又豐富繪畫素材。除了家庭、社區、幼兒園以外,我們要引導幼兒走進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中去,擴大他們的視野。如,觀察山水、動植物,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參加美術館,博物館,博覽會,了解人類科學,藝術的優秀成果;觀察建筑物,環境設計,產品裝潢,廣告設計,等培養生活情趣,提高審美修養:觀看各種類型的文藝演出,從不同形式的藝術中汲取營養。這樣,他們的繪畫題材就會隨著生活經驗的積累逐漸豐富,為繪畫表現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
1.學會有目的的、整體的觀察。幼兒自發的觀察往往比較盲目隨意,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而轉移觀察目標。一般來說,幼兒有意注意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容易關注艷麗的色彩和奇特的外形等。常常以夸張的方法強調事物的個別特征,而對整體和全局卻視而不見,和顧及不到。因此,教師要引導幼兒從整體到局部進行全面觀察。克服觀察中的片面和凌亂。如教師帶領幼兒參加社區,觀察周圍的各種樓房。孩子們發現樓房有正方形、長方形有多層的,高層的,房頂的花樣更多。有三角形半圓形梯形等許多樓房排在一起,高高低低,各種各樣。然后,教師引導幼兒深入細致的觀察房子的窗戶、陽臺等。這樣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有利于幼兒比較全面了解事物。既能認識整體,又能認識局部,有時還會發現很多以前沒有注意到的奇妙景象。
2.學會比較物體的外形特征。我們在引導幼兒全面觀察的同時,還要培養他們分析比較事物迅速捕捉事務突出特征的能力,例如長頸鹿最引人注目的是長長地脖子和腿,頭和身體近似三角形。松鼠有圓圓的身體和蓬松的大尾巴。人有高矮胖瘦,五官特征,氣質也各不相同。比較是了解事物特征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不會比較就不可能細致區分事物的屬性和特點,也不可能認識多種多樣的藝術形象,提高鑒賞美的能力。例如引導幼兒仔細比較,看似很相像向日葵花盤,發現他們的細微差別,要求幼兒把自己發現的獨特之處表現出來。這樣畫出來的向日葵就不會雷同。長此以往,幼兒便能擁有敏銳的感覺及準確把握形象特征的能力。
3.學會分析物體的結構。有人說,畫家的眼睛與一般人不一樣。其實是觀察方法不同所致,如自行車大家都很熟悉,但每天騎車的人不一定都能準確的畫出來。這是因為人們頭腦中的表象往往是膚淺的,不太細致的,雖然一般人對自行車有初步的印象但缺乏對自行車結構的了解,要完整的畫出自行車就比較困難。所以我們要引導幼兒學會分析物體的結構。如了解物體由哪幾部分構成,分析觀察物體的構造,弄清楚各個部分是如何銜接的等等,這樣就能比較準確完整的表現物體的結構關系。如大吊車的形狀很像長頸鹿,有結實的長腿,上面有一座小房子,駕駛員在小房子里操縱吊車。長腿和小房子中間有轉盤銜接。小房子的上方連接得長長地吊桿,吊桿的上端有滑輪。下方掛著大鐵鉤……通過如此觀察分析,幼兒既掌握了大吊車的外形特征,也把握了大吊車的結構,降低了繪畫表現了難度。
4.學會觀察細節。有些幼兒園教師也常常帶幼兒去觀察。可是幼兒就是畫不好。這里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一是幼兒觀察的深入程度:二是教師的評價標準。確實,幼兒僅僅通過一兩次觀察是不夠的。教師應引導幼兒觀察細節,多看多記,反復看反復記,使頭腦中的表象越來越具體化,越來越深刻。這樣幼兒表現的內容就有生命力,就很細膩,而不是概念畫的簡單圖式。如前例,教師帶幼兒第二次觀察樓房時,就要在第一次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做夠深入的分析、比較,如樓房與樓房之間形狀高低的不同,不同房間陽臺窗戶的變化,屋頂太陽能,熱水器,空調室外機,落水管等細節加深幼兒對樓房形狀結構及其細部特征的理解。通過反復觀察,幼兒的認識才會全面,畫出的形象才會具體生動。又如畫向日葵教師首先引導幼兒認真細致的觀察向日葵的花盤、花瓣、葉、莖的形態特征及其內部結構生長規律等。在此基礎上可出示凡·高的名畫向日葵,通過提問,如你看到的這幅畫有什么感覺?凡·高畫的向日葵是什么形狀的?是朝哪個方向的?凡·高畫的向日葵和你看到的向日葵有什么不同?它用什么顏色來表現向日葵的?引導幼兒感受凡·高的表現方法:整個畫面以黃色調為主,每朵葵花就像一團火,細碎的花瓣和葵葉就像火苗,圍著葵花熊熊燃燒。向日葵有正面的,側面的,方向有朝前的,也有朝下的,安排的有疏有密……最后教師可以問幼兒:“大家腦子里是不是已經有了一副向日葵的畫了。請你把它畫下來。”在幼兒畫完后,教師還可以問問幼兒我們畫的向日葵與凡·高畫的有什么不同,引導他們再次分析比較。
三、指導幼兒畫繪畫日記
繪畫日記是幼兒記錄生活。抒發情感的一種很好的形式,也是培養幼兒觀察興趣觀察能力的一種很好的方法。教師在指導幼兒畫繪畫日記時,應注意讓幼兒畫生活中感興趣的事.體驗過的事.表達心中的愿望。要讓幼兒有感而發,不必每天都畫,比如孩子們喜歡看動畫片,動物世界,廣告等電視節目,成人可引導幼兒把自己感興趣的,感受最深的電視內容用繪畫形式表現出來,養成觀察記憶的習慣。要求幼兒將一霎那掠過的屏幕形象記住,并進行表現有一定難度,幼兒一般習慣記憶故事情節。容易忽視人物形象的動作神態,我們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掌握故事的概況與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特別注意的是這種記憶畫是依據記憶,如果幼兒作畫時有些細節記不清。教師和家長可以做些提示幫助幼兒記憶,也可以引導幼兒借助想象加以補充。在開始時,幼兒可能會感到束手無策。所以可以選擇簡單易畫的內容。引導幼兒仔細看,用心記,抓住特點,然后再畫。也可以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反復播放dvd。強化幼兒頭腦中的表象,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電視節目都是合作化,成人應選擇適合孩子作畫的題材。如動物世界,動畫故事。世界各地等讓幼兒通過觀看這些節目,記下感受最深的東西,從中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提高觀察能力。幼兒通過繪畫表達所見所聞所思,成人因為他們創造各種條件,讓他們在童年時代,接觸各種各樣的事物,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靈去體驗發現和表現生活中的美。 (編輯/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