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醫護工作者汽車消費調查再次啟動,三年時間,我們從單槍匹馬的采訪,發展到聯合多方力量,攜手中國農工民主黨、央視調查公司和《生命時報》。三年時間,我們從紙質的調查問卷,發展到微信、微博多平臺數據收集。三年時間,我們從被拒之門外,發展到主動聯系。
我們用三年的時間,調查一類群體,我們用三年的時間,搞清楚一件事情,我們用三年的時間,為醫護工作者提供購車、用車的解決方案。
購車需求逐年遞增
調查醫護工作者汽車消費特征第一年,我們就發現一個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他們的購車需求很大。因為醫護工作者的工作時間比較長,所以平時出行,希望能夠節約路上的時間,自駕車成為了他們最好的選擇。在有限的時間內他們希望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所以他們對于車輛的要求比一般的職業群體都要高。2014年,有52%的受訪者表示正在考慮購買車輛,2014年這一比例上升到55%,今年,考慮購車的群體占調查者的59%。逐年遞增的購車人群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醫護群體購車的迫切需求,雖然現在車市產銷增量不如往年,但是剛性的購車群體還是存在的,抓住這類人群,才能在低迷的車市中獨占鰲頭。
想購不能購
在三年的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醫護工作者想買車,但是現實的種種條件讓他們遲遲沒有付諸行動。在影響他們買車的因素中,有34%的醫護工作者選擇了沒有牌照。這類人群大多數生活在北京、上海等限制車輛購買的城市,搖號、拍牌讓許多醫護工作者想買車卻買不了車。有18%的人選擇了出行堵車、沒有停車位等交通狀況,如今城市發展太快,許多二三線城市也開始堵車,交通出行配套設施的發展趕不上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出門開車就堵,沒地方停車讓許多醫護工作者“望車興嘆”。22%的醫護工作者現在還沒有購買車輛的原因是資金沒到位,16%和10%的人則是因為車型沒有選好和選擇持幣觀望。
自主品牌仍需努力
自主品牌近幾年發力,無論是品牌形象還是產品品質都有了一定的發展。醫護工作者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他們擁有專業的技能,對于購車他們擁有絕列的自主權。在品牌認知上面,醫護工作者不會人云亦云,很少跟風,更愿意選擇自己認定的汽車品牌。作為購車人群的中堅力量,他們對自主品牌的看法彌足珍貴。
調查發現,醫護工作者對自主品牌的印象還是十分不錯的,33%的人選擇相信自主品牌的產品品質,15%的人覺得性價比高,會用實際行動支持,相信自主品牌的醫護工作者接近半數。不過也有36%的人覺得雖然性價比高,但是不會購買,還有14%的人認為質量不能保證。自主品牌雖然獲得了好的印象,但是他們普遍對于自主品牌還有著各種各樣的擔心,如何把“印象”轉化為購買力,這是個問題。
SUV仍大熱
去年我們對醫護工作者喜愛的車型做了調查,其中25%的人選擇了SUV車型,相比2014年,下降了2%,今年,SUV持續大熱,有29%的人選擇了喜歡SUV車型。SUV車型空間大,可以應付多種路況,是現在家庭的選擇。醫護工作者平時工作忙,他們希望可以在休息的時候彌補家庭成員,所以選擇SUV車型,可以多陪伴家人出去游玩。
相比SUV車型的大熱,MPV車型的支持率有所下降,去年,選擇家用MPV的醫護工作者有14%,今年就下降到了10%。今年,醫護工作者的選擇更多地集中在SUV和商務中型車中。選擇商務中型車的有27%,商務中型車空間大、配置豐富,能給醫護工作者帶來便利。而選擇緊湊型車的有25%。
安全大過天
除了購車需求大,醫護工作者的另一大汽車消費特征就是看中安全性。2014年我們列出了價格、品牌、售后服務、汽車性能、經銷商服務、安全性、環保七個因素供選擇。讓醫護工作者們選擇購買車輛時最看重的因素,安全性占比最高,有27%。2015年這一比例提高了11%,達到了38%,而2016年,這個比例進一步擴大達到了41%。三年了,安全性這一因素在醫護工作者心中有增無減。在他們看采,選車選安全,只有足夠安全的車輛才能夠打動他們。此外,看中品牌的人群也比上兩年有了大幅的增長,從2015年的9%增長到了21%。看來醫護工作者對于品牌的忠誠度和好感度有所回升,這無疑是各大汽車品牌玩命營銷后的最直接表現。
安全配置哪個強
針對醫護工作者注重汽車的安全性,今年我們繼續細化了調查。對于安全性的配置,醫護工作者們都怎么看。
我們就上述問題做出了調查,有制動防抱死系統、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安全氣囊、車身結構、兒童安全坐椅標準接口、自動車道辨識、遇險自動剎車七個選擇。答案比較分散,其中,有28%的醫護工作者認為制動防抱死系統更重要,排名第一。他們普遍認為這個配置是最實用的配置,平時開車過程中會用到的安全配置之一,如果有了這個配置,行車安全會大大增加。而安全氣囊排名第二,在25%的醫護工作者心中是最看重的安全配置。此外,有15%和11%的人選擇車身結構和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另我們感到驚訝的是有11%的醫護工作者選擇看重兒童安全坐椅標準接口,說明醫護工作者對于兒童的乘車安全也十分重視。此外,有3%和7%的選擇更高科技輔助設備,自動車道辨識和遇險自動剎車。
什么配置醫生最愛
汽車對于醫護工作者來說,就是一個助手,一個移動的家。他們對于汽車的要求普遍偏高。平時他們的神經總是緊繃著的,在外人眼中他們肩上是救死扶傷的使命,但當他們脫下那象征著責任的“白大褂”之后,他們也要回歸到自己的生活中,上班消耗了他們大部分精力,下班以后,在車里他們想得到最人性化的服務。那么舒適性配置中什么是醫生們的最愛?
2015年,有44%的醫護工作和選擇了舒適的座椅。他們希望愛車能夠擁有更舒適的座椅,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不僅能夠保證開車時的安全,也給乘駕者帶來舒適,對人身體也有好處。今年選擇舒適座椅的人群有所下降,只有35%,但舒適的座椅仍然是醫護工作者的首選。相比去年,選擇娛樂科技的人群有所提升,從19%提升到24%,選擇內飾設計的人也從8%上升到16%。看來醫護工作者不僅要求身體上的放松,同時也要求在心理上的放松,身心愉悅是他們所追求的車內環境。
買車最怕質量差
醫護工作者其實和普通的消費者沒有太大的區別。在“買車時有什么困擾”這一問題中,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坦心買到質量問題較多的車型,占比43%。一輛車動輒十幾萬元,這對于個家庭來說,絕對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花費幾十萬元買到一個小毛病不斷的車型,是誰都不希望面對的情況。如今,斷軸、變速器、異響、生銹等各種汽車質量司題充斥著新聞版面,醫護工作者的擔心也不是空穴來風。同樣也有23%的人擔心受到4S店的銷售欺詐,醫護工作者相對于4S店來說也是弱勢群體,信息的不對等讓醫護工作者購車時也有些擔心。
除了這些常規的擔心,醫護工作者也呈現出自己的特征,有24%的人最大的困擾是沒有時間又對比試駕預算內的車型。有些醫生需要值班、不上班的時候也需要隨時待命,所以沒時間選車也他們的困擾之一。
用車困擾多
在用車的過程中,醫護工作者表現出何種特征呢?我們為他們量身定做了兩道多選題。您在用車過程中,感覺到不便的地方有哪些?
結果顯示。“4S店太遠,保養維修太花費時間”,“汽車質量不高,小毛病太多,有待提升”,“道路狀況不好,經常堵車”和“沒地方停車”這幾個答案高票當選,選擇他們的醫護工作者占比分別為35%,55%,68%和56%。其實汽車質量問題、道路狀況問題是我們一般車主都會碰到的問題,是一個通病,它們已經成為影響我們大家幸福用車的最大危害。除此之外,醫護工作者還是體現出了他們自身的特點,像是“4S店太遠,保養維修太花費時間”和“對汽車不了解,經常對車輛使用不當”同樣有35%和28%的人選擇,這說明醫護工作者們在用車過程中苦惱的是缺乏時間和精力維護車輛、研究車輛。解決他們的困擾,這是對消費目標是醫護工作者的商家提出的新要求。
售后服務還待提高
用車過程中,醫護工作者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在售后服務中,他們經常遇到什么問題呢?有56%的人遇到了汽車售后服務不公開不透明,許多收費不合理,不少醫護工作者表示4S店售后服務中有許多不合理的現象,尤其是收費項目,稍一不留神就會被繞進去了,有時候被“坑”個幾百塊,雖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心里十分不舒服。有38%的人遇到了私自泄露車主個人信息,醫護工作者是一群敏感的消費群體,他們對于自身信息十分保護,但是總有一些機構會私自泄露,這讓他們不堪其擾。例如有醫護工作者遇到去4S店修理車輛,談及到準備第二年置換一輛新車,沒過幾天就有不同品牌的4S店給他打電話,問他對XX車型感不感興趣,這些電話還不是同一個4S店打來的,這說明有人泄露他的信息。此外,有43%的人遇到了對于汽車維修和保養不負責,應付了事,導致一個問題多次反復修理的情況,醫護工作者時間有限,對于反復多次修車十分惱火,好不容易休息幾天,卻用來跑維修廠,汽車本身就是損耗商品,出現問題無可厚非,但是修理多次都修不好,不僅浪費了時間更浪費了精力。
簡單維護自己來
在平時用車過程中,我們發現醫護工作者會自己動手進行車輛的保養。究其原因也是因為他們工作忙,工作時間不固定。許多醫生表示,明明知道自己的車需要保養了,可就是抽不出時間來。在我們的調查中,有36%的醫護工作者對于車輛的保養屬于有心無力,想去但是卻沒有時間,24%的人則沒把車輛保養放在心上,想去就去,只有30%的人會按時進行保養。在這里我們也要建議醫護工作者們雖然工作很忙,但是車輛應該按時保養,這樣對車輛對行車安全都有好處。
沒有時間的醫護工作者們,很多會自行對自己的車輛進行簡單的維護,33%的人會自己加玻璃水,28%的車主都會自己換防凍液,24%的人會自己添置潤滑油。當然也有11%的人不會自己保養,這只占被調查者的一小部分。期待便捷、專業的保養
既然醫護工作者沒有時間去4S店保養車輛,現在興起的“上門保養”不是正好解決了他們的難題嗎?我們也針對醫護工作者對車輛上門保養的態度進行了調查。
在受訪的醫護工作者群里中,有48%的人從沒有使用過上門洗車或者上門保養維修,有27%的人偶爾使用過一次,有15%的人偶爾幾次用過上門洗車或者上門保養維修,只有10%的人經常使用上門洗車或者上門保養維修。看來這種“便利”服務醫護工作者們并不買賬。
而對于上門服務的態度,有33%的人選擇了“沒什么感覺”,有15%的人選擇了“感覺不靠譜”,有24%的人選擇了“朋友推薦過,打算嘗試”,有28%的人認為“很方便,是個利民的措施“。調查結果顯示,有接近一半的醫護工作者對這個并不看好,抱著消極的態度。在采訪過程中,他們表示,主要是上門保養得專業性不高,“感覺就是來洗洗車,清理清理灰塵什么的”這是調查過程中,醫生親口對我們調查員說的。
電動汽車支持率上升
醫護工作者們因為每天都面對著生老病死,所以他們對于生命、健康、環保會比一般群體有更深的感悟。在往年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他們對于新能源車的興趣比一般消費者更大,甚至他們中的一部分十分了解新能源汽車。在去年的調查中,有22%的人看好純電動車型,而更大一部分人是看好油電混合動力車型,有38%的醫護工作者選擇。今年,選擇純電動汽車的人數有所增長,達到了30%,這也是我們政府鼓勵、支持電動汽車發展的成果。
醫護工作者們普遍表示,電動汽車發展多年,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在大城市污染嚴重的今天,支持并推動更環保的出行方式,是每一個有責任心的公民應該做的。雖然電動汽車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是它零污染零排放的優勢還是值得肯定的。
電動汽車還需激勵
雖然醫護工作者中三分之一都看好電動汽車,但是他們也都認為電動汽車現在還需要進一步發展。影響人們購買新能源車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這個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在以往的調查中,他們認為政府的激勵政策會對購買新能源汽車影響很大,這部分人群占比30%。今年這個比例持續走高,占比33%。去年21%的人認為續航里程會對購買造成負面影響,今年這一比例下降到17%,但是大家對于安全性的擔憂今年增長了,從去年的9%增加到了11%。
有些醫生表示,他們考慮購買電動汽車有很大的原因是單獨參加搖號,并且不限行。還有一些人認為國家、地方都對購買電動汽車進行補貼并免除購置稅這會對購買造成正面影響。
醫護工作者汽車消費特征
一.購車需求持續走高
每年想要購車、需要購車的醫護工作者占比都超過50%,持續走高的購車消費人群是新的消費熱點。
二.自主品牌印象好
在品牌認知上面,醫護工作者工作對自主品牌有信心,三分之一的人都看好自主品牌。
三.SUV車型繼續大熱
醫護工作者選擇車型偏向家用,SUV憑借綜合實力成為他們的首選車型。
四.安全比腳逐年增長
車輛安全性的配置是他們選車時首先會考慮的。醫護工作者選車對于安全性的重視程度逐年增高。
五.主.被動安全一樣重要
在車輛安全性的配置上,他們要求很高,被動安全要看安全氣囊,車身結構,主動安全要看ABS、ESP等。
六.座椅舒適和娛樂豐富都重要
在其他配置中,座椅的舒適度會和娛樂系統的豐富程度直接影響到醫護工作者開車的狀態和心情,也會直接影響他們選購車輛。
七.買車沒有時間對比車型
醫護工作者買車時,很多人都沒有時間對比試駕預算內的車型,急需便捷式的一站購買。
八.用車煩惱多
醫護工作者用車也有很多煩惱,擔心汽車質量,害怕售后服務,希望商家、4S店多一份體貼,多一份關懷,改善他們的用車環境。
九.上門保養不要好
醫護工作者們沒時間經常維修保養車輛,會選擇自己動手。不大看好上門洗車或者上門維修保養,真正使用者也不多。
十.電動汽車還需努力
醫護工作者,從更實際的的角度出發,雖然看好電動汽車的發展,但是普遍認為真正要購買電動汽車還是需要政府的鼓勵和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