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
滬指順利突破3300點
金鼎
本周的走勢一波三折,但最終的結果還是不錯的,總算沖破3300點大關。如果大盤想順利站穩3300點,將依然靠金融股帶動。值得重視的是,如果3300點能夠有效地站穩,則依然會朝著我們先前看好的3500點進發。
中國聯通復牌了,入股的九家公司,大部分的背景都非同小可。表面上看,貌似BATJ乃至蘇寧的名頭都很響,但實際上它們的出資沒有人們想像的那么多。這次混改的第一參股者是正牌央企中國人壽,加上各個民企大多是和其他有背景的企業聯合入股,相互之間也有各種制衡關系。因此,雖然BAT的名頭很響,但它們不可能參與聯通的管理,想必他們也沒有這樣的奢望。因此,通過長達五個月的機制設計,聯通的混改就是為做大做強國企服務的。這和當初混改的初衷或主要目標是“帶來法人治理結構的優化”,好像相去甚遠。
國內有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足鼎立。相對來說,在另外兩家的擠壓下,聯通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當然,這在歷史上不是首次。通過聯通的混改方案我們總算明白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為做大做強國企服務的,這就是聯通混改的本質。
從這個角度來說,聯通不會跌回原點,但是想參與的話自然是越早越好,后面的或許都是過來買單的,如果中國聯通調整到位,反而是較好的低吸機會。
再說說周期股,周期股的行情應該沒有結束。筆者認為,從現在出臺的行業約束性政策和“限制性”交易政策來看,暫時還遏制不了周期股的炒作。考慮到近來密集的“環保政策高壓”,可以合理推測的是,“十九大”前后,無論是基于國企改革、降杠桿,去產能,還是環保“硬指標”等因素的烘托,決策層銳意改革,要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實踐“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這一政策訴求,向外界宣誓近2年來估計側結構性改革的“戰果”,都勢必反復強化投資人對“供給端壓縮”的“既定認識”,從而“固化”對一段時間內“供求失衡”的預期。
我們隱約覺得,8月的這次市場炒作黑色系,與4月時市場炒作雄安概念有諸多相似之處。彼時,監管層也是經過了兩到三次的博弈,甚至最后不得不使出“停牌自查”的絕殺,才將市場對“雄安概念”的“非理性炒作”控制下來。那段時間,有關方面把“監管的精髓”發揮到了“極致”。而此次有關方面對黑色系炒作的監管,雖然還處在“黃牌”警告的階段(還沒動用“停牌自查”這張“紅牌”來絕殺),但其“調控的韻律”,卻和彼時遏制雄安概念的“非理性炒作”的節奏一致。
從市場面上看,周期品自身的上漲潛力,不僅來自于政策在“供給側”的調控,也具有來自經濟基本面的“需求”增加的支撐∶盡管7月實體經濟數據所有回落,但并沒有立馬阻止市場對整個下半年經濟增速保持平穩增長的預期,尤其重要的是,7月金融數據當中社融,尤其是中長期貸款保持“高位穩定”,預示未來一兩個季度經濟增長的潛力仍然不錯,這為周期品保持一定的反彈,提供了支撐。
因此,對周期股、周期品的炒作既不是發改委也不是交易所能夠“壓下來”的。市場經過了上一次的上漲和回調到再次上漲,盡管面臨更大的向上突破的阻力,但恐怕不會“善罷甘休”。因此,市場與監管之間可能還會出現二次甚至三次博弈。雖然,從中央到部委到監管層,都希望看到市場的穩定格局,但游資似乎有一口“炒作的氣”還沒咽下去。恐怕雙方在這個問題上還得有一次“決斗”。
策略上,主線其實很明確,那就是金融股,周期股,還有混改股,在市場風險偏好提升的背景下,雄安板塊依然值得關注。